为什么每个公司应当把“尊重”和“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基因

摘要:移动互联时代和双创环境下,尊重,从管理上对企业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创新,则从经营上对企业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许多企业,特别是私营和国有企业在这两个方面的执行还异常薄弱。本文结合作者10多年的实战经验和行业案例为大家解读:为什么每个公司应当把“尊重”和“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基因。(本文为原创文章,欢迎留言讨论或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
1、我的尊重初体验
n年前,大学生毕业之后,大都向往外企的工作,这是因为外企有良好的企业文化、完善的工作流程、光鲜的办公环境、开放式的沟通、对员工的尊重等基因;在外企的工作经历也会对个人的职业生涯形成强有力的背书,这些都是吸引人才的“外企基因”。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曾在世界500强:沃尔玛中国总部工作过。作为零售行业的翘楚,尊重在这个行业中异常重要,所以以沃尔玛来举例,再适合不过的了。作为世界500强常年排名第一的跨国公司,沃尔玛有着源自于总部阿肯色州本顿维尔的三大企业文化:尊重个人、服务顾客,和追求卓越(如今沃尔玛增加了第四条:诚信行事),并把尊重个人放在了第一重要的位置。
举一个真实的例子来说:有一年,为了庆祝沃尔玛中国销售额突破多少亿,总部全体员工聚集在大会议室,由公司高层为大家分享这一喜讯。但是,因为员工众多,仍然有部分人站着。中途,时任中国区coo的shawn gray鼓励坐着的员工自愿的站起来,把位置让给站着的员工。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尊重个人的案例。
作为职场菜鸟,眼见这些活生生的例子,我简单的认为外企的特别之处,就在于这些企业基因,同时也认为尊重个人是沃尔玛非常特别的地方,国内企业应当向它学习。
2、对尊重的重新认识
随着工作经验的增加,我发现了许多私营企业在管理中还存在许多弊病(比如一言堂、朝令夕改、沟通不开放,任人唯亲等,这样的现象反映的其实就是不够尊重人性的问题)。我同时,也领悟到:尊重个人并非是外企的专利,也并非是外企独有的。当我变成了职场老司机,我认为,任何企业(无论是外企,还是内资企业)都应该把尊重个人作为企业管理上的一条黄金准则。尊重个人就应当像水电气一样,成为公司的一项基础“设施”,否则,在移动互联时代,企业将无法吸引到优秀的员工。没有尊重,就没有一起共事或者谈判的平台;没有尊重,无法高效、团队的开展工作。
尊重个人是从管理理念上来讲的(相对于创新而言,创新是从经营上来讲的)。任何企业都应当把尊重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基因,埋入企业的日常管理之中,特别是在人力资源部门,更应该在日常的工作中强化这一点。当然,尊重个人的文化或者说管理风格,倒不一定要在你的企业文化标语中写出来,因为它太基本了。
3、关于是否应该创新,是否应该去冒险
因为之前所从事行业的原因,我对消费类电子行业颇有感情,对广东步步高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也颇为熟悉。步步高的例子非常有代表性,能回答是否应该创新,是否应该冒险这个尖锐的问题。
n年前,当时作为步步高董事长的阿段(段永平)有一个非常著名的论调叫作:敢为天下后,意思是不要去创新,当其它企业做成功之后,我们再去模仿或者改进,做得比他们更好,从而降低了风险。这个论点,被很多人理解为企业不应该创新和冒险,因为连阿段这么说。但是,我想说,你也许被这句话耽误了很多年,以至于你创新的步伐才滞步不前,被竞争对手超越。
我们来看一下步步高近些年的发展历程,就不难发现,其实阿段并没有像他说的敢为天下后。oppo和vivo两个手机品牌是从步步高内部分化出来的品牌,是继步步高从事dvd行业之后,大胆的一个战略转型。根据权威市场调研机构idc发布的2017年一季度智能手机中国市场出货量排行榜显示,oppo和vivo分别以18.2%、14.1%的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二和第三,两者之和超过了排名第一的华为(20.0%),可见这样的转型是大胆和有远见卓识的。现在大家都热衷于谈孵化器,在一定程度上讲,oppo和vivo也正是步步高的两个孵化项目。当时dvd行业中前三名分别是:步步高、金正、新科,其中金正原董事长刘立荣先生也看准并进入了智能手机行业,并在深圳开创了金立这个品牌。“金品质,立天下”就是它家响当当的广告语。可见,步步高并不是敢为人后,而是看准机会之后,敢为人先。笔者要提醒读者的是,我所主张的冒险是有勇有谋的冒险,而不是有勇无谋的瞎冒险。
4、创新必将成为一种工作常态,敬业的员工敢于创新
当下的经济是知识经济和创新经济,自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14年9月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公开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以来,“双创”一词由此开始走红,全国更是掀起了创新的热潮。在这样的大时代背景下,如果哪家企业没有创新,就没有活力,就失去了和顾客加强感情链接的桥梁。笔者推荐两家公司:网易和江小白,有时间的朋友可以去仔细研究一下他们是如何不断创新,并俘获大批铁粉的。
我们来看几个例子:喊了多年”精于心、简于形“的飞利浦,最近也把广告语改为了”创新,为你“;各大跨国公司也在最近两年里纷纷在华建立创新中心,比如西门子,宝马等等;就连咨询公司:普华永道,也在上海新天地开出了自己的创新中心。从来没有一个时代,像现在这样,令众多企业或者机构组建自家的创新中心。
相对于前面提到的尊重是一种“管理”理念,创新则是从运营角度来讲的一种“经营”理念。通过我们的分析,希望企业的ceo和高管们已经意识到,把尊重和创新作为企业发展基因已不再是要不要的问题,而是怎么去实现的问题。当然了,创新并不像喊口号那么容易,如何创新,怎么搭建创新的平台,恰恰是诸多企业的一大痛点。
5、如何给员工赋能?如何刺激他们的创新?如何管理员工的创意?
通过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发现,充分发挥员工的潜力,为员工赋能,刺激他们的创新,是企业开展创新的不二法门。举三个例子,3m公司即时贴,google的instant search功能,mobike防损伤的二维码贴纸等都是由本企业员工主动提出创意,并为企业带来巨大收益的案例。
其实,创新来源,并不局限于研发部。笔者发明了创新涟漪一词。内圈里的创新来自于企业的研发部,向外延伸一圈则是企业所有的员工,再向外延伸一圈,则是外部潜在的顾客。内、中、外组成像水波纹一样的涟漪,所以称为创新涟漪。反过来,从外向内,也可以倒逼企业进行创新。至于如何倒逼,如何利用开放式创新,助力企业创新增收,在这里,我就不再做阐述,因为这是另外一个非常大的话题了。
6、员动力saas云平台:员工创意管理神器,员工赋能神器。
通过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还发现,即使企业想创新,他们却缺乏一种工具来创新。我们历经两年时间,开发的员工创意管理软件——员动力,就是这样一种革命性的工具。它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世界先进技术,搭建出一个saas云平台,同时兼容智能手机端和pc端。企业任何员工都可以在该平台上发布对公司的创见,并组建特别行动队(swat team)落地实施,最终不断为企业增加创新性的收入。而员工自身,则会从创意项目中实施中获得30%的利润分成。员动力saas云平台还打造了两个世界首创的云:创意魔方云和情报科云,为员工的持续创新,构建了一个创新闭环。
企业使用员动力这个创新和赋能工具,可以提高员工的参与度和敬业度。员动力,被誉为企业服务领域和人才资本管理领域2018年颇有创新性的产品,更被誉为“员工赋能神器”,和“员工创意激发神器”。我们的客户之一在使用员动力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就创造出了125,800元的收益,说明了员动力的切实效果。
由此,我联想到李克强总理曾说的“世界总量第一的人力资源是中国发展的最大金矿”这句话里的危机,因为如果没有这样的工具刺激、管理、和变现员工的创意,那么金子就不能闪闪发光。
可喜的是,在bath(baidu, alibaba, tencent, huawei)的带领下,中国企业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全面的提高,在国际上的地位也得到了提高。比如,最近在快公司(fast company)最新评出的2018全球最具创新力50强的排名中,腾讯公司以第四的位置帮中国企业拔得头筹。腾讯也是作者最为尊崇的中国创新企业之一,相信在这些模范企业的带动之下,将会有更多的企业采取“尊重”的管理方式和“创新”的经营方式。
同时,我也相信,在知识经济和创新经济的大好环境下,也将是众多企业在管理方式上进行弯道超车的大好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