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国税:优化环境 升级服务

我省国税系统全面深化“放管服”和税制体制改革,致力建设税收软环境,优渠道、简流程、提质效,多措并举助推服务升级,纳税人满意度和获得感不断提高。
“国税干部用彝语教我怎么在网上申报,这样的服务真的很贴心!”经营种子店的普师傅用一口不太标准的汉语说道。普师傅所说的服务,正是玉溪市峨山县国税局专门为彝族纳税人设立的“彝汉双语”办税窗口,这个双语窗口自开通以来,便得到少数民族纳税人的普遍欢迎。为方便纳税人,峨山县国税局组建彝语志愿服务队,并开通双语服务窗口,强化干部彝语运用能力,提升彝族纳税人满意度。目前,省国税局已在玉溪市、临沧市、大理州等地积极推行“双语”办税窗口。
昆明市西山区国税局办税服务厅内,一位拄着拐杖的纳税人在办税人员的陪同下顺利办完了所需事项,对国税局的服务连连点赞。“办税人员为我安排了绿色窗口优先办理,很快就办完了!”纳税人感激地说道。为方便特殊纳税人前来办税,西山区国税局进一步完善了办税服务厅软硬件设置,为特殊群体提供“非实体”的无障碍服务。
目前国税系统在全省办税服务厅积极新增无障碍设施,配备急救医药箱、雨伞、胶水、剪刀、针线包等小工具,力求让纳税人体验如沐春风的办税服务。
丽江市国税局走进《政风行风热线》为纳税人答疑解惑,倾听纳税人诉求,这一举动已坚持了12年。此外,每月征期办税大厅都会出现各局领导值班办税的身影。局长接待日让纳税人沟通“零距离”。近年来,省国税局积极打造阳光型、服务型、智慧型国税,不断拓宽沟通反馈渠道,提升纳税服务层次,拉近与纳税人距离。目前,已建成了以门户网站、12366热线、办税服务厅窗口为主要依托的“一网一线一窗口”的反馈渠道,辅以微信、微博、qq等新媒体媒介的信息公开格局。
本报记者 段晓瑞 通讯员 刘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