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林:不满足于现状,才能取得更大成就

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在评价王健林时,说王健林是三句话不离本行。王健林则称自己永不满足。2013年前后,掀起了一股企业家退休的浪潮。于是有人不禁要问:“王健林是否也有类似的打算呢?” 对此,王健林在2013年的某期《波士堂》节目中直言,他要把万达集团带到一个新的高度,让万达成为世界级的优秀企业,大概还有10年的时间,那时他会彻底退出。王健林认为,他自己是十分幸运的,创业之初国家实行改革开放,从而让民营企业开始发展。
而如今,万达集团早已积累了足够的资本,国际市场也是前所未有地有利于中国的企业,所有的机遇都送到了眼前,只要有人肯干,成功指日可待。因此,王健林依然雄心万丈,想要再干10年,为中国的企业争光。 在王健林看来,当所有的机遇送到了面前,你却选择放弃,那是一件很可惜的事。1990年,王健林和四个朋友第一次去香港。站在香港君悦酒店门口,他指着让众人目瞪口呆的高楼大厦,说:“我一生的最低奋斗目标,就是有这么一栋楼。”话音刚落,旁边的人就开始笑。此时,王健林刚刚创业两年。 1988年,34岁的他刚刚接手大连市西岗住宅开发公司。而在他说出要拥有一栋大楼的远大梦想时,他的公司正处于濒临倒闭的状态。1992年8月,他乘着企业改制的东风,将公司改名为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993年,王健林带着万达集团走出大连进驻广州,开始向跨区域企业模式转型。自此,万达集团成为中国第一家跨区域发展的地产商。这次转型让万达从一个区域性品牌变成全国性品牌,公司也从资产几十亿元的级别晋升为上百亿元的级别。 2000年,王健林又带领万达集团向商业地产转型。在这次转型期间,王健林和他的团队遭遇了难以想象的困境,其中就有万达被告222次的事件。另外,万达在沈阳建立的一个店因为经营困难,王健林狠心付出9亿多元的代价,拆掉重建。即便如此,王健林依然坚定转型决策。最终,万借助这次转型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的不动产公司,并有了一个新的商业模式——万达广场,提出了“一个万达广场就能造就一个城市中心”的理念。
2003年,为了将万达发展成为更稳健、可持续性发展的企业,看透了商业地产模式风险的王健林再次带领企业进军文化旅游产业。当时,他想将影院引入万达商业综合体,跟上影集团谈合作,希望万达广场开到哪儿,上影的屏幕就放到哪儿。但在当时,国内电影市场还远没有今天这般火爆繁荣,上影集团最终终止了合同。这时,万达已有十几家影院已经开业或即将开业,面对险境,王健林决定亲自操刀经营电影院。 2004年,哈尔滨万达电影城开业。2005年,万达电影院线公司正式成立。随着十多年的发展,如今的万达影业不但越来越红火,还成了国内电影产业界的魁首。
2015年1月22日,万达院线在深交所成功上市,随即进入了连续涨停板的阶段。 截至2014年,万达旗下的18家五星级酒店,都是中国最高档次的城市酒店和度假酒店。万达百货公司目前在北京、上海、武汉、成都等地开了75家店,营业面积达230万平方米,2014年24家店开业,是中国规模最大的连锁百货企业。 如今,在王健林的带领之下,万达经过不断的转型,所涉及的行业也越来越多,业务范围越来越广,已经形成了商业地产、高级酒店、连锁百货、文化旅游四大产业。王健林更是立下目标,要在2020年将万达打造成一家世界前100名的跨国企业,为企业打造品牌。
另外,据2016年3月份公布的2016年的福布斯富豪榜显示,王健林成为亚洲首富,首次进入全球榜单前20位。自此,华人首富不再是李嘉诚。 从地方走向全国,由住宅向商业地产,随后进军文化旅游产业,再到如今的第四次转型,向国际化、服务业、轻资产发展,王健林的哲学是不断追求,不断超越自我,追求企业经营的最高层次。在发展区域上,他不满足既有成就,“不做家门口的汉子”,带领万达从大连走到全国。
几年前,王健林曾表示等公司做到1000亿元资产他就退休。但这个目标实现得太快,以至于他仍旧没有满足感。如今他又推迟了退休时间,他要带领万达从全国走向全球,致力于打造中国的世界级企业。有人评价,已经60多岁的王健林,他的事业好像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