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阔成的评书《水浒传》成语大全
无刹刀客先生您好
袁先生的评书《水浒传》名字叫《水泊梁山》(共100回)
您在任何评书上搜寻《水泊梁山》都可找到,我本人并没有收藏现成的,请原谅,您自己去下载吧
谢谢
袁阔成水浒传3格式全集下载。。
答案:天啊,男人不变心,他就是十全十美了。 ——莎士比亚名言
袁阔成讲的水浒评书,是不是和原著有很大不同?
是的,是家传。
见下文。
我是在1981年听的这部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实在的,我是先听他的这部书,后看全的《水浒传》原著。其结果是强烈的反差,使我对原著不是很欣赏。此书是根据《水浒》脱胎而来,但说是他的原创也无不可。使我最不理解的是故事情节为什么和原著相差那么大,完全是自成体系。那么仅依靠原著改编显然说不通。在“中国评书”上有人说是根据东北某民间艺人的底本改编。我则有不同的意见。因那个艺人的《梁山轶事》曾在八十年代的吉林长春出版的《新村》上有过连载,我读过,虽然也自成体系,但两者明显不具备关联性。如果说袁先生曾请教过民间艺人而且借用了一些也是可能的,但我毫不怀疑更多的是他有一本和存世的《水浒传》不同的蓝本。这个悬案曾经也揭开过,只不过非我亲眼所见。我的一个哥们儿曾看过一次当年电视上有人问过袁阔成为什么他说的《水浒》和书上不一样,他说这是家传的“袁氏话本”。
:?=114614107
评书水浒传三国演义单田芳和袁阔成谁讲的好?
总是各有千秋,个人喜好吧。
四大名著的评书分别都是谁说的好呀?如《三国演义》是袁阔成说的经典、最好,那《西游记》、《红楼梦》、
《西游记》的评书,有单田芳版,但是最流行,也是是最好的,是常志的长篇快板书。
《水浒传》评书,最好的是田连元版。
《红楼梦》评书,刘兰芳的不错,姚锡娟的也可以。
袁阔成的评书《三国演义》的全文
:?=%d4%ac%c0%ab%b3%c9%b5%c4%c6%c0%ca%e9%a1%b6%c8%fd%b9%fa%d1%dd%d2%e5%a1%b7%b5%c4%c8%ab%ce%c4&=17&=0&=&=10
谁能否认《水浒》不是一部好的文学著作
《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长篇小说,开创了白话章回体小说的先河。明代时被列入“四大奇书”。近现代以来,“四大奇书”演变为古典小说“四大名著”,《水浒传》为其中之一。《水浒传》的文风、构思和理念,都对后世的中国乃至东亚小说,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衍生作品小说
从明清时代开始,就有许多作家为不同版本的《水浒传》水浒传创作续书。
其中有代表性的包括:明末清初陈忱的《水浒后传》、青莲室主人的《后水浒传》,这两本作品都是续百回本水浒的代表,而清代钱彩所著《说岳全传》中也有不少承接百回本《水浒》的人物和内容;清代俞万春的70回本续书《荡寇志》是站在梁山好汉对立立场上的续书中的典型作品;而清末西泠冬青的《新水浒》和陆士谔的《新水浒》则借水浒故事表达了对社会变革的认识,近现代的著名续书,则有程善之描写梁山好汉分崩离析的《残水浒》、张恨水讲述梁山好汉抗金的《水浒新传》,以及姜鸿飞构思独特的《水浒中传》等。此外还有被部分研究者认为是古本的《梅氏藏本水浒传》(又称“古本水浒传”)等。而20世纪下半叶以后作者所作续书中,代表作包括袁阔成的评书《水泊梁山》,以及根据该书节选改编的《大闹大名府》《巧破乾坤楼》《大闹神州擂》等;王中文规模浩大的《水浒别传》、巴孤讲述梁山好汉与三国群雄争霸的《贼三国》、林冲(作者笔名)“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作之身”的《结荡寇志》、诗词天下无双讲述水浒人物在阴间的故事的《贼水浒》等。
此外,近现代作家褚同庆有从头改写的《水浒新传》一部,日本著名小说家吉川英治有《新水浒》,其他日本作家如柴田炼三郎、北方谦三等都有重撰的水浒题材小说。
另外,明代兰陵笑笑生的名著《金瓶梅》也是衍生自《水浒传》武松故事的一部小说。
画作
从明朝以来,梁山一百单八将就经常成为中国画家喜爱创作的题材。其中明代画家陈洪绶的《水浒叶子》和杜堇的《水浒人物全图》是现存最早的代表作品。清代的水浒人物画代表作者则有任薰、陆谦(与小说中同名人物无关)等。
20世纪以来,传世的水浒人物画则更多,如张光宇、黄永玉、戴敦邦、叶雄、孙景全、于文龙等人的作品都较有影响。作为深受中国古典文学影响的国家,日本从19世纪开始也有大量画家创作水浒人物画,江户时代的浮世绘名家葛饰北斋、歌川国芳等都画过水浒人物。 而现代则有日本著名插画家正子公也的《绘卷水浒》中油画风格的人物图。连环画之中,刘继卣的《武松打虎》堪称经典之作。而漫画中则有蔡志忠的水浒漫画和当代漫画家黑背的《梁山》系列,以轻松诙谐的方式表现水浒故事。此外还有梁伟家和日本横山光辉等人的漫画画册都较为著名。
各国译本
《水浒》的日文译本最早在18世纪就已出现,影响较大。其对东亚各国的小说艺术产生极深远的影响,朝鲜最早的小说之一《洪吉童传》和日本曲亭马琴的著名史诗小说《南总里见八犬传》均是受《水浒》影响产生的。
19世纪开始传入欧美,最早的德文译名是《强盗与士兵》,法文译名是《中国的勇士们》。英文译本有多种,最早的70回译本定名为《w m》(“水边”的意思),由于出现最早和最贴近原名的原因这个译名往往被认为是标准译名,美国女作家、193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赛珍珠在将它翻译成英文时就定名为:《a m a b》(即《四海之内皆兄弟》),70年代末中国籍美国翻译家沙博理的百回本的名字是《o m》(水泊好汉),后来还有人把120回本也译成英文。而据传,还有某外国版本叫《105个男人和3个女人的故事》。
意大利把《水浒》中花和尚鲁智深的故事取出译成《佛牙记》。后来,德国人又把《佛牙记》翻译成了德文,译名成了《鲁达上山始末记》。德国还翻译了《水浒》中杨雄和潘巧云的故事,译名是《圣洁的寺院》。而《水浒》中武大郎与潘金莲的故事,德国人则译成了《卖炊饼武大的不忠实妇人的故事》。德国人还翻译了《水浒》中晁盖、吴用等人智取生辰纲的故事,译名有两个:《黄泥冈的袭击》《强盗们设置的圈套》。英国翻译了《水浒》中林冲的故事,译名是《一个英雄的故事》。
(来源: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