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间有一种风俗,男女双方结婚,男方要给女方一定的彩礼钱,女方的家庭也会出嫁妆。那么民法典关于彩礼和嫁妆的规定有哪些?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民法典关于彩礼和嫁妆的规定
彩礼,中国旧时婚礼程序之一,又称财礼、聘礼、聘财等。我国自古以来婚姻的缔结,就有男方在婚姻约定初步达成时向女方赠送聘金、聘礼的习俗,这种聘金、聘礼俗称彩礼。周代是礼仪的集大成时代,彼时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婚姻礼仪,《仪礼》中有详细规制,整套仪式合为六礼,西周时确立并为历朝所沿袭的六礼婚姻制度,是彩礼习俗的来源。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礼中的纳征是送聘财,就相当于现在所讲的彩礼。这种婚姻形式直到中华民国都有延续。一般为结婚的时候男方给女方的钱或物。
民法典中并没有关于彩礼的明确规定。彩礼是男女双方在结婚前,男方给女方的礼金,指自古以来的一种习俗。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四十二条第一款规定,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
因此,按习俗给付彩礼的,应在可接受范围内,不得借彩礼名义买卖、包办婚姻、干涉婚姻自由。
二、彩礼是给两个人的还是给女方的
如果彩礼是赠与给女方,就是女方个人财产;否则,应为夫妻共同财产。
(一)如果所收的彩礼由一方个人接收或购置结婚物品的,应根据我国《民法典》第1062条规定,夫妻关系存续期间一方受赠的财物无特殊约定,应为夫妻共同财产。
(二)如果男女双方未共同生活的,考虑财产的来源予以合理分割。
(三)如果双方婚姻持续时间短,并且给予彩礼的一方由此造成生活困难的,分割共同财产时给予生活困难的一方适当倾斜。
三、彩礼返还的规定
对于离婚后要不要退彩礼,《民法典》有了新规定:当地有离婚退彩礼的习惯,法律上也支持。虽然法律中对于“彩礼钱”这部分财产并没有直接的规定,但是依据《民法典》的规定,没有法律规定时,可以适用当地的习惯,但是有一个限制性条件,就是不可以违背公序良俗。也就是说,如果当地有“离婚后退彩礼”的习惯,那么法律上也会给予支持。但不是所有条件下的离婚都要退还彩礼,满足一定条件才可以要求返还彩礼。按照法律规定,返还彩礼的法定条件为:
(一)男女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
(二)男女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可以在离婚诉讼中要求返还彩礼;
(三)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也可以在离婚诉讼中要求返还彩礼。
对于彩礼的纠纷,一般是双方进行协商,协商不成依照相关的法律规定进行裁定。以上就是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关于民法典关于彩礼和嫁妆的规定的相关知识,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解答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