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饿了么美团外卖商家还怎么赚钱?这些趋势告诉你应该怎样做

这是2018年的第一篇推文,在这里也祝愿关注我们的商家朋友们在新的一年里旗开得胜、财源广进!
2017年已经过去了,无论是我们是否满意都已经成为过去式,所以在新年伊始我们把目光聚焦在2018年的目标上,我们如何能把握住2018年外卖行业的赚钱机会呢
这里有几个趋势和价值洼地,有的初见端倪,有的正在发生。这些趋势无一例外的会改变我们的外卖生意,抓住这些小趋势、小机会,在“求变”中获得大收益。
外卖战场已转向高客单价区域
线上外卖最初的普及是靠低价活动/价格战切入的,吸引了大量的价格敏感性用户进场,从而使越来越多的商家也愿意参与进来。所以这个时候商家们为了吸引这部分用户下单就只能比拼活动和低价,这个时候的外卖市场良莠不齐,劣币驱除良币的现象时有发生。
所以这个时候愿意付高价的优质用户往往不愿意点外卖----他们直观感觉外卖是一种服务差品质差的产品。但是一种互联网产品的演化往往都是循序渐进的,正是由于越来越多的外卖品类的出现,外卖/配送服务越来越完善了,这个时候外卖就会被越来越多的优质用户所接受。
这个时候大量的优质用户开始进场了,而且由于消费的不断升级,存量中也有越来越多的价格敏感型用户转化为优质用户,而现在(2018年)我们正处于这样的节点上。(更多外卖牛x运营技巧,大家也可以到“外卖玩家”公众号中详细学习!)
外卖已经进入了下半场,快餐+低价活动+满减套路包打天下的时代已经过去,但这并不是说以后做活动就没有作用了,而是以后活动会在我们的经营中扮演“配角”的角色。
就像我们做菜里面一定会放“盐”,但是盐仅仅是“必要的配角”,一道菜的好坏更多是由菜品本身、火候、摆盘等因素来决定,所以活动不是万能的了(而没有活动是万万不能的)。
外卖店铺排名的展现、流量的分发已经越来越智能,这也就意味着千人千面推荐占排名的权重越来越高,低客单价的店铺大概率会推送给价格敏感型用户,高客单价的店铺则更有机会展现在优质用户(品质/服务敏感型)的面前。所以,外卖品牌的升级是摆在我们眼前的机会,提高我们的客单价变得非常重要。
那么普通店铺怎么一步一步的提高客单价?这里介绍几个治标不治本的方法:
把凑单做好,凑单一直是很多商家忽视的环节,如果凑单于满减设置的不好,不仅增加不了客单价,还会减少我们的利润单品变套餐,设置更多的双人、三人套餐,这种变相拼单的方式是提升客单价的大杀器第三、四档满减合理设置,吸引拼单适当降低满减力度,把节省的成本花在高客单价区域做竞价。产品服务与包装要跟上,线上店铺装修一定要做好,一个良好的店铺调性才能支撑你的高客单价。
而要想标本兼治,必须得从提升自身的服务以及品牌的打造开始做起(这里原谅我没法一一展开,以后会详细的探讨)。
难做的品类机会多
前两年的外卖平台上很少出现粥类、米粉面食类等品类,因为传统的思维认为这些品类在放置几十分钟后,产品的形态和口感会发生改变。所以一开始大家都不敢做。
但是这些领域恰恰正因为之前做的人少是很大的机会,把产品的问题解决掉了自然就成为我们的优势,所以这两年一批主营粥类、米粉类、麻辣烫类的外卖品牌纷纷做起来了。那么,下一个热点(市场空白点)会是什么?
在市场容量大的一些城市/区域,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细分品类,包括一些难做的品类正在崛起,以前主营烧烤的店铺单量都比较低,但是现在单平台千单的烧烤店铺都比比皆是。
包括今年开始发展起来的火锅外卖也是这一逻辑:在线下市场火锅是刚需产品,那么在线上它也一定有用户需求,而这时外卖市场上又没有类似的产品,所以这一定是机会。
这些小众品类一开始会在一线城市试水,因为市场容量更大,哪怕100个人中只有1个人点它也能存活下来。我们在一些容量大的市场(一线城市)更容易成功,当品类已经开始成熟了才会扩散到二线甚至三线城市。
总结:
只要是线下市场上存在的品类在线上也一定有需求,有些品类在大家看来“不大适合”做外卖,所以就存在着很多市场空白点。但是我们把这些产品问题解决以后、把产品改良成“适于外卖”,这个就成为了我们的机会和竞争壁垒。
爆品越来越多,追爆品需谨慎
比如15年的时候在一线城市(尤其是在长三角)流行一种品类--小龙虾盖饭,最夸张的时候在上海一个区域都同时有数家专门做小龙虾盖饭的。正当一线城市小龙虾盖饭商家打的不可开交的时候,这个时候在很多二三线城市市场竟然还是空白竟然还没引进,有一些人看到了这个商机,把这个品类引到长沙、合肥、武汉等城市。
在二线城市基本上在前半年都处在一个“无竞争”的状态,这个时候赚钱是相当容易的(包括开放加盟),当大家反应过来想来模仿你的时候,你早已经占领了市场。
其实不光是小龙虾盖饭,包括其他可复制的各种“爆品”都有这种从一线城市向外扩散的趋势,我们要分辨这种“爆品”流行的内在原因是什么?
即第一,它的火爆程度是否可以延续,还仅仅只是一个地方的“现象级”产品?
第二,我们要分析这种产品“可复制性”到底有多强,成都西南地区的小吃复制到江浙是否可行
第三,每个地方的口味偏好都不同,我们是否能够对产品的口味进行改良,以便符合当地的口味。以及进行过改良过后是否会失去使它成为爆款的特性?比如把而把重口的酸菜鱼换成口味较为清新的柠檬鱼则在一些地方大受欢迎。爆品的本地化改良以符合当地人的口味是很有必要的。
第四个我们要考虑的,就是我们当地的市场容量能否支撑这一细分品类的销售?
我们要注意的:
而且一个爆品的火爆周期往往比较短,爆品的长期化经营一直是个难题,所以我们一定做好两手准备,即在这个周期内能不能(比如一年)迅速回本并赚取可观的利润?当品类热度走下坡路的时候我们有没有准备好下一个项目?随时做好切换的准备(否则当生意惨淡的时候再想转店就比较吃亏了)。
更多外卖牛x运营技巧,大家也可以到“外卖玩家”公众号中详细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