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原因解析营销观念对推动企业培训的重要性培训机构会员管理
现代企业,都知道人才的重要作用,都知道培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影响。但是,理念并不等于现实。培训从业者本身,只有树立营销的观念,才能在企业中更好的推进培训。原因有以下四点:
第一,企业内部的资源永远是相对稀缺的,包括人、财、物都是如此。抓住企业决策者的眼球,才能在企业内部获得尽可能多的资源支持。
眼球经济,在企业内部同样适用。但是,这还不同于狭隘的部门本位主义。我们知道,企业的工作,分为重要紧急、重要不紧急、不重要但紧急、不重要不紧急这样四类。通常情况下,培训被认为是重要不紧急的。因此,培训让位于很多不重要但紧急工作的情况便时有发生。对于企业长远来说,这样显然是无益,至少是低效的。因此,培训工作者要通过营销般的努力,或者是从战略人才储备的角度,或者是从现存干部空编隐患的角度,让公司全体员工、公司决策者意识到到培训是重要且紧急的工作,这样才能在企业内部获得最大限度的支持。
第二,用营销的手段,将培训包装成具有市场吸引力的产品,才能促进培训工作的顺利落地。
在绝大多数企业,员工特别是干部,对于企业内部培训,多多少少都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耽误正常工作、培训针对性差、培训效果不佳等都是可能的原因。换个角度,如果公司提供的是名校的mba甚至emba的机会,为什么员工就变得趋之若鹜呢?难道mba或emba就不存在耽误正常工作、培训针对性差、培训效果不佳这些问题吗?这背后的原因很值得我们思考。第一条,培训课程质量是硬道理,好课程才会有持续的生命力,这个是培训的坚实基础。第二条,为培训赋予意义,是培训顺利推进的润滑剂。mba带给学员的,包括学历、包括名校背景、包括人脉,都是mba培训的衍生产品,也可以说是促销手段。企业内部的培训,没有这么多的天然优势,但是我们依然可以创造出很多这样的卖点。
首先,是课程的卖点。热门时尚的话题、对日常工作有针对性的内容设计,能让学员至少有了解的兴趣。其次,是讲师的卖点。名师大家是一类,集团高管是一类,专家能手是一类,讲师是课程的魂,同样的内容,不同的讲师讲出的味道大不一样,买账的学员人群也不一样。再次,是培训形式的卖点。传统的课程授课,已经渐渐步入同质化的红海。不是说它不重要,而是不能再以这种形式作为培训的噱头和卖点。沙盘课程、行动学习、体验式学习、拓展活动、红色游学、企业座谈,甚至竞技活动都可以作为培训形式的补充纳入进来。激发起多数学员尝试的兴趣,培训至少已经成功了一半。最后,是培训本身的卖点。
第三,培训不是一锤子买卖,培训要做好售后服务。
我们都知道,商业中有一条,吸引新顾客的成本,是维持老顾客成本的7倍。同样道理,我们在做培训的时候,也要有这个意识,注意对老学员的维护,不贪多图快,要步步为营。这里,有两项工作尤为重要。首先,是回访,争取变一次性购买为多次购买。几天的培训结束后,要定期对学员的需求进行跟踪。与职业发展路径图相对应的,是学员的学习路径图。学员在不同的职业阶段,甚至是同一阶段的不同时点,培训需求都会产生和变化。
第四,培训要通过期望值管理,明确培训在公司中地位和作用。
营销管理中有个重要概念,叫期望值管理,说的是客户的满意度取决于客户的期望和客户实际感受之间的差异。实际感受高于或等于期望,则客户满意;反之,则不满意。有的公司对于培训寄予了过高的期望,误认为培训可以解决公司经营中的一切问题。有的公司则走到了另外一个极端,把培训仅仅作为一项简单的员工福利。作为培训工作者本身,我们要明白自己到底能发挥多大的作用,明确可为和不可为的边界。目前大家都比较认同混合式培养的理念,员工的学习成长,培训其实只起到10%的作用,另外20%来自学员对于同事和领导的观察,还有70%则来自员工干中学。企业,需要培训!企业为什么需要培训?
因为培训能够为企业的经营和管理起到相应的辅助作用,常见的作用有以下几种:
1宣传企业经营理念、企业经营目标及商业信仰。通过培训能够起到统一思想、凝聚团队、调整员工心态的作用。
2传播先进知识和技能。通过培训能够达到提高企业员工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的作用。
3交流经验、激发潜能,给员工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培训有利于员工认识到自身价值及问题,并以此获得快速自我提升。
培训起到作用及优缺点
课程培训能深刻的、集中的对企业员工进行知识的传播及理念的宣导。其优点在于:课程形式比较完整,逻辑性强,知识体系细致,知识量、信息量大,经过培训师的系统整合后,可以将权威全面的理论知识用最适合的表达技巧传播给学员。缺点突出为:由于课程宣讲并不是在现场工作中,会造成学员不能将工作中的问题和课程内容相互对接,课程结束后容易遗忘课程内容,很难在实际工作中运用。
课程培训只是企业培训中的一种形式,还有多种培训形式可供企业对比参考使用:
1、 工作现场指导培训模式
“演讲我们会忘记,参与我们会理解,而只有做我们才能掌握!”
管理者、技术人员及骨干员工可以对新员工和还未能达到工作标准的老员工进行更多的现实工作指导。通过语言或示范,来规范他们在工作流程中不规范的部分。可能因为几句话、一个示范就可以让他们迅速的掌握技能技巧。这种形式比培训课程中的宣讲更有实际效果,其缺点体现于知识理论过于零散不系统。当然值得注意的是通过这种简单的培训模式会形成积少成多、厚积薄发的效果,其作用也是不可估量的。
2 、沟通交流培训模式
培训不一定是上课,通过上下级沟通、新老员工交流沟通、骨干员工与普通员工交流沟通、管理层与基层沟通等形式展开的内部培训,也是一种可选择的方式。沟通式培训的特色在于直面,可以直接传递并接受信息,通过面对面沟通的培训模式能够更好的体会员工的需求和接受度。同样也能够更直接的向员工传递企业培训的目的和内容。缺点同指导式培训相同,培训内容会过于零散不系统。
3、会议、讨论式培训
会议、问题的讨论都是很好的培训机会。让员工去讲,让学习者去讲,让讲述者去听。讲的人理解会更深刻 。一个团队、一个班组每个成员轮流去讲其工作中的问题和心得体会,可以讲同样的话题,然后大家讨论。这种模式下,让平时听的人更多的去讲,讲一回也许比听十回的收获更多,因为,“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此外,培训的其他方式还有很多种如:网络课程式培训、拓展式培训、轮岗式培训、外派式培训等等。
企业需要培训,但是,仅仅依靠课程培训,很难满足和达到企业的预期。培训能够给我们启迪、思路、知识甚至方法,但不能直接解决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实际问题,那些问题只能依靠经营管理者自己在‘做’的过程中解决。
所以说,企业培训的效果,更重要的是在于老板和各级管理人员的素质如何,运营机制是否合理?而不只在于给员工上了多少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