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病返贫”的金显龙通过“领养”蘑菇,重新走上小康之路。
央视网消息(记者 徐辉)投入“零成本”,经营“零风险”,就业“零距离”,河北省平泉市“三零”精准扶贫模式,让想干事又承担不起风险,想做工又无法外出的贫困百姓轻松脱贫致富。
今年56岁的金显龙,2012年患脑血栓之前是一名瓦工,外出打工每月有几千元的收入。“得病后花光了家里的积蓄,还欠了2万多块钱外债,家庭开销加上孩子上学,一下成了村里的贫困户。”金显龙说。
2015年,抱着“是火坑也得试一下”的心理,他入驻中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食用菌扶贫产业园区,“领养”了两个菌棚,开始种蘑菇。“两个菌棚2万个菌棒,每个菌棒给我们贫困户2.8元,不需要提前支付,卖够了本钱之后都是我们的。”
“不用担心技术,菌棒都是公司培育好的,领养后就能长蘑菇。大棚是公司的,我们也不用投入。”金显龙说。
第一年,金显龙的两个蘑菇大棚卖了10万多元钱,除去交给公司的菌棒钱,还剩了五万多。“一年还清了外债,还剩了三万多块钱。”金显龙说。
像金显龙一样,还有53户贫困户也入驻了食用菌扶贫园区,零成本、零风险、零距离地摆脱了贫困。
中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齐艳斌介绍,对于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实行三户联保,通过“政银企户保”功效扶贫贷款平台每户贷款5万,连同每户扶贫资金1.2万,以股份合作方式在公司入股,贫困户每年享受1万元的利润分红,两年后合作社负责还本还息。同时将1.2万元扶贫资金股金以自愿方式退还,贫困户每年增收1.6万元。
据了解,截止到2016年底,平泉市累计建设百亩以上“三零”精准扶贫园区80多个,直接吸纳2500多户贫困户入驻、户均年增收4万元以上,
2017年,平泉市计划投入3亿元,建设“三零”模式扶贫产业园区50个,面积6000亩,直接吸纳3000户贫困户入驻园区,实现稳定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