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媒体讯(文/宛青)4月3日,中国高校人工智能人才国际培养计划启动仪式暨2018年高校教师人工智能培训班开班典礼在北大举行,计划五年内培训500名教师和5000名学生。
“中国高校人工智能人才国际培养计划”由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创新工场人工智能工程院和北京大学联合主办,该培养计划2018年分两部分,一是“高校教师人工智能培训班”,二是“高校学生deecamp人工智能训练营”。
2018年将培养100名教师和300名学生。此次特邀图灵奖获得者john e. hopcroft, 深度学习开创者、神经网络之父geoffrey hinton和创新工场人工智能工程院院长李开复,北京大学王立威教授等中美人工智能领域的著名专家担任培训导师。
据创新工场人工智能工程院副院长王咏刚介绍,在该培养计划中,参培教师将在暑期接受为期一周的封闭训练,参与的实践课程培训将占整个培训的80%。
现状:中美ai教育之间的鸿沟
当前,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主要体现为人才之争。据《人民日报》此前报道,我国人工智能的人才缺口超过500万。由于稀缺性,许多ai创业企业在人工智能人才的争夺中让ai人才薪酬一路飙升。根据2018年就业市场的一项调查结果,ai方向的应届硕博毕业生,最高年薪可达50万至70万元。
巨大人才缺口下,学校的ai人才教育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但中国ai人才的教育相比美国仍有差距。创新工场人工智能工程院提供的分析显示,中国ai教育落差体现在顶尖人才鸿沟、师资力量薄弱、教育体系不足三个层面。
首先,中国缺乏顶尖的ai人才。截至目前,国际人工智能协会(aaai)27年间一共评选出208位院士中,中国籍仅占4席。据aminer 2017年ai与自动驾驶汽车研究报告,全球领军ai专家共742人,美国占比68%,中国仅为6.36%。
其次,我国高校ai师资力量匮乏。目前全球ai领域的人才整体匮乏,全球大约只有10万人ai人才,其中包含7万余名ai相关专业在读硕博研究生,ai学者共计不超过6000人。近三年,受到企业高薪酬、大数据研究条件的诱惑,校园ai师资流失率不断加剧,在美国市场尤为严重。
最后,我国高校ai教育体系仍远不及美国。
从学科普及率看,据多份最新ai研究报告显示,目前,全球共有超过360所具有人工智能研究方向的高校,其中美国拥有近170所,中国仅30多所。虽然一些学校开有相关课程,但总体上我国高校缺乏ai基础教学能力。我国目前设置ai研究方向的高校,也多为研究所或实验室,没有ai基础学科以及应用类ai专业。高校在独自培养具有动手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有所欠缺。
从学科设置上看,在美国、英国等人工智能发展高地,著名院校大多设有人工智能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而在中国,人工智能专业多分散于计算机和自动化等学科。而智能学科与相关技术在中国还不是一级学科。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北京邮电大学教授杨放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指出,“因为ai不是一级学科,导致人工智能相关专业教学和科研活动散落在其他多个一级学科中,智能专业课程不是重点学习内容,学时占比也较少,存在着高开低走、碎片化、低水平重复的问题,严重阻碍了中国智能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和智能技术人才的培养。”
投入:打造全球最大规模ai人才培训计划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人工智能的发展,在2017年7月,国务院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将 “加快培养聚集人工智能高端人才”列为重点任务,并强调“把高端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人工智能发展的重中之重,完善人工智能教育体系,加强人才储备和梯队建设,形成我国人工智能高地”。
2018年中国高校人工智能人才国际培养计划,正是在此趋势下,针对中国ai教育痛点,全面打造的师生联动、校企结合、国际合作的培训计划。
培养计划包含两部分,高校教师ai培训班和高校学生deecamp ai训练营。
邀请国际ai顶尖大师为导师。特邀中科院外籍院士、图灵奖获得者john e. hopcroft,深度学习开创者、神经网络之父geoffrey hinton和创新工场人工智能工程院院长李开复等中美人工智能领域的著名专家担任培训导师。打造全球最大规模ai批量人才培训计划。根据目前规划将在五年内培训顶尖高校至少500位ai教师、5000位ai学生,并帮助这些老师返校开设ai课程,培养更多ai人才。开创“教师+学生”同步培养模式,暑期的教师培训6周与学生培训5周相重叠,参与教师培训的100位老师将作为300位学生培训的分组助理学术导师,跟踪学习相互促进,保障教学质量。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高校人工智能人才国际培养计划为公益性质,老师学生的课程都将免费。完成培训并经考核合格者颁发由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创新工场人工智能工程院、北京大学四方盖章的结业证书。
未来:推动人工智能一级学科建设
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司长许涛介绍,希望通过项目实施,达到以下目标:提升中高校人工智能师资力量与水平;提升中国高校人工智能人才培养能力与水平;建设完善中国高校人工智能学科体系;推动中美高校人工智能教育与科研的交流合作。
此次培训除了在导师阵容、课程设计、教学模式、培训规模、培训对象等环节加强设计外,主办方透露,这次培训将积累课件、习题、参考读物等教学资料,作为ai课程开设的参考,以帮助完善中国高校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建设。
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司长许涛透露,教育部将进一步完善中国高校人工智能学科体系,正在研究设立人工智能专业,推动人工智能一级学科建设。据介绍,教育部正在研究制定《高等学校引领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通过科教融合、学科交叉、进一步提升高校人工智能科技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能力。
此外,以此次的培养计划为基础,教育部还计划设立“中美大学人工智能人才合作培养计划”,为高校师生提供赴美人工智能专项奖学金;还将联合美国相关高校成立“中美高校人工智能人才培养联盟”,以促进中美人工智能领域的教育交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