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为80后地产人,有人年薪300万,有人刚失业!差距咋那么大呢?

前几天,明源君看了一份众达朴信发布的《2017-2018年房地产行业薪酬调研报告》,看完惊呆了,果真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报告显示,标杆房企的基层和高层薪酬差距可以达到10倍!而同样的岗位,标杆房企的薪酬是小房企的2倍多!如果是推出项目跟投制的房企,收入差距还会进一步拉大!
这两年,80后地产人正在上位,很多房企城市总、区域总甚至集团副总裁都是不少80后。据明源君了解,前段时间,某c房企就一口气提拔了好几个80后出任区域总裁,最小是85后出生。
所以,同样是80后,有的地产人已身处高位,拿着百万年薪了!而与之相对的是,有的地产人却提前遭遇中年危机,担心自己的饭碗不保。到底是什么造成了这种差距?落后了的80后地产人应该怎么追赶呢?
01
80后地产高管
他们都有这些共同特征
据猎聘网数据显示,现在整个行业以80、90后地产人为主,40岁以上的地产人越来越少见了。
▲数据来源:猎聘网
据地产人言不完全统计,top房企中就有20位左右的80后高管。这些年轻高管目前大部分都是副总裁级别,他们的年薪普遍过百万,部分高激励房企的年轻高管年薪甚至过千万。
不过从众达朴信的数据来看,房企高管的年薪平均水平主要在200多万。
▲数据来源:众达朴信
对于敢于提拔年轻人,某标杆房企集团营销总告诉明源君,目前大公司自身有很完善的培养体系,让年轻人的成长速度比老一辈要快很多。虽然年轻,但他们能在企业里担当更多的职责。
那么,同样是80后地产人,为啥他们能得到重用?他们身上有哪些特质?据明源君观察,除了地产二代,这些年轻的房企高管主要有两类:
第一,校招生出身,经过大房企培养后,做出了突出的业绩,比如某h房企很喜欢重用年轻人,他们大部分年轻高层从管培生做起,但要晋升必须拿过销冠,也带领团队拿过城市销冠。
某y房企中最年轻的副总裁今年只有36岁,刚毕业就加入y企,一路做到区域总裁,曾经是y企最年轻的区域总裁,今年1月份出任副总裁。
第二,经过龙头房企培养之后,做到一定职位后,被第二梯队的高成长房企直接挖来做高层。
据北森人才白皮书统计,这些晋升很快的年轻高层,他们都有一个共性,业务把控和执行力超强,目标达成的能力很强,而且充满激情,懂得带领团队,喜欢不断挑战自己。
02
同等职位,收入差2倍
6个原因拉开地产人差距
很多地产人最开始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比如大学毕业作为校招生进入房企,可是几年后,相互的差距却慢慢开始拉大。明源君认为,这些差距主要是由以下几方面造成的:
一、选错公司,起点低了,追赶起来很难
俗话说男怕入错行,房地产行业挣钱比其他行业容易多了,这是很多地产人的共识。但入对行,如果选错房企,那你的起点可能就比别人低了一大截,要追赶起来也是非常困难的。
猎聘网数据显示,top房企的年薪均值高出行业水平25%,薪酬全面碾压小企业。而众达朴信的薪酬报告也显示,标杆房企的本科毕业生起薪相比中小企业的基本高出2倍。
▲数据来源:众达朴信
▲数据来源:众达朴信
而中高层职位的薪酬水平差距更是进一步拉开了,比如在标杆房企项目总的薪酬都比小型房企的区域总要高,同等职位,标杆房企比小型房企要高出1倍多!
▲数据来源:众达朴信
举个例子,就销售岗位来看,标杆房企销售总监的底薪可以去到近4万,而中小房企只有2.5万。
▲数据来源:众达朴信
当然,如果是在一些快周转高激励的房企,算上各项专项激励以及项目跟投等收入,那差距更是大到让你怀疑人生了。同样的级别,一个公司有项目跟投,另一个公司没有项目跟投,那两者的收入一年下来就拉开了。曾经某标杆房企拿到的9位数年终奖就震惊了整个地产圈。
一般房企处于高速成长期的话,浮动薪酬占比会更大,为了留住优秀人才也会积极推出中长期激励制度。因此,地产人跳槽不妨可以多考虑高速成长期的房企。
对于应届毕业生,北森人才招聘报告也显示,现在大房企招聘会更青睐执行力高的年轻人。78%的企业会选择考察毕业生的岗位胜任力,41%的企业会选择考察毕业生的认知能力水 平,34%的企业会选择考察毕业生的心理风险水平,如下图所示:
▲数据来源:北森
大房企会特别看重毕业生的胜任力,测量毕业生胜任力的企业比例达到了 95%,这也说明人岗匹配、人和组织的匹配非常重要。而学习能力、抗压能力也是他们非常重视的软性素质。
▲数据来源:北森
二、选错城市,华南华东地区机会才多
从众达朴信的报告来看,热门一二线城市薪酬水平普遍要比普通三四线城市要高。北京、深圳、上海、广州四大一线城市薪酬引领行业,北京top房企的年薪均值甚至高达40万。
此外,杭州、南京的薪酬水平也高于行业均值,这也印证了前面的观点:长三角地区好机会就是多!
而且据猎聘网数据显示,在经济发达的华南地产,大型房企总部扎根,职位需求量大,但由于名校资源少,人才供给不足,优质人才非常紧俏,这也导致了这些地区的人才可以拿到更高的薪酬。
而中西部及东北部,人才多但职位少,竞争激烈,人才处于净流出状态。
三、学历限制,本科是基本门槛
房地产管理人才60%以上是本科学历,大专以下占比很小,随着房地产公司对高素质人才的渴求,未来房地产行业将进入学历洗牌阶段,本科学历已经是基本要求。
▲数据来源:猎聘网
现在,各大地产公司都断加大校招规模并提高管培生待遇,比如长沙龙湖的设计岗应届生有的年薪已经开到了20万,碧桂园的未来领袖甚至给应届博士开出了40万年薪。
在高薪的刺激下,越来越多名校毕业生涌入地产行业,这也带动了整个行业学历、素质的整体升级。比如很多房企的管培生都只招聘名校毕业生,龙湖仕官生要求是985院校硕士,新城控股城市总要求985统招本科毕业,项目总要求985硕士毕业,碧桂园还在扩招海内外名校博士。
对于非名校或本科学历以下的地产人,明源君建议最好进行进修,可以通过专升本、在职研究生或念mba等提升自己学历,进一步提升个人竞争力。
四、跟不上行业的变化,越来越边缘化
早期房企最吃香的岗位是营销,可现在在风口上的是投资拓展、运营和融资人才。
从北森发布的报告来看,2017年营销策划经理要跟85个人竞争1份offer,可想竞争之激烈。建筑设计相对好一些,就连以往很吃香的工程人员,也要打败76个竞争对手,才会拿到自己心仪的offer。
▲数据来源:北森
从猎聘网数据来看,现在房地产越来越往前端走,法务、投资、开发报建这些岗位很稀缺,而由于大家都在冲规模,拼高周转,所以运营岗也越来越重要。有地产猎头表示,现在高周转房企出来的运营尤其吃香,因为大家虽然都在抨击高周转,嘴上说着不要做,身体却很诚实,体现在挖高周转房企的人才、到高周转房企去学习,甚至拿来各种文件学习复制。
▲数据来源:猎聘网
五、跳槽不慎,越混越差
之前,有个房企老总托明源君打听一个人,并发来对方的简历。
明源君看完之后不禁感慨,这属于典型的抓了一把好牌却打得稀巴烂,起点很高,跳槽后却越混越差。从最早某园的项目总跳到某润再到某投,平台越来越小,可是职位却并没有上升。
原因是跳槽选错了公司。明源君留意到,他从某园跳槽到某润,虽然职位从项目总升到了城市总,可是跳槽后没多久,该公司老板就出事了,呆了1年多后进到了另外一个公司,平台更小,职位还降回了项目总,实在很可惜。
六、竞争激烈,待在舒适区不进则退
前段时间,有个粉丝给明源君留言说,自己进入地产行业10年了,一直在做土建工程师,工作已经得心应手了,做了这么久也才做到主管级别,现在想出去看看其他机会,发现竞争太激烈,跳槽越来越难了。
很多地产人一直待在舒适区不愿意动,但残酷的现实是,在要奔跑才能停留在原地的时代,你不进即退,就算不升职,在原来的岗位上,也很可能会因为新人的加入,你变得越来越没有竞争力了,
到了30岁这个年龄,事业始终停滞不前,眼看职场的黄金发展时期就要过去,长期在一个无法晋升的工作岗位上,机会成本太高。但是马上跳槽,又并没有一个很高含金量的简历,就算去到新公司,也只能谈到相同岗位,再想升职可能会更难。
03
地产人如何缩短差距
要敢于承担风险
前两天,明源君看过插座学院发布的一篇文章《月入10万:大多数人都努力错了方向》,其中的观点,明源君非常认可。作者认为,收入分配的要素按照优先级排序是:风险>资本>劳动。所以,财富的分配,不是按照学历,按照知识经验,甚至不是按照“能力”来的,而是按照承担的风险来的。
你承担的风险越大,你所获得的回报越可观,相反,如果你只想做个普普通通的职场中人,那就别去考虑月入10万的事情了。那么回到地产行业,如何才能缩短收入差距?明源君认为有以下几个方向:
一、通过跳槽升职加薪,最快捷的升职路径
通过跳槽升职加薪,这是很多人都认同的最快捷的职业晋升路径。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标杆房企待遇并不怎样,但很多地产人还是削尖了脑袋想往里挤,原因就是进了前30强房企镀金,有了这份职业经历,出来了不愁找到好的下家,也更容易在跳槽时升职加薪。
二、努力成为拔尖的一员,早日升职到管理岗
想要获得晋升,最重要的一点是做出业绩。
没有业绩,一切都免谈。
大部分房企的晋升都是业绩导向的,同时考虑长期贡献、忠诚度、业务理解力、通用素质能力。据了解,龙湖的绽放生的升迁路径都非常快,不到2年就能升为营销主管,5年可以成为营销总监,但往上升的一个条件是,必须得过销冠。
要做出瞩目的业绩,就要快速发展,加速提升自己的能力。那些待在舒适区不愿意动,或者满足于现状的地产人很难会有好的业绩。
三、持续提升自己:跨专业的人才不可替代
如果你从入职一来,一直在一个部门做同样的事情,那么这是很危险的。这种对稳定的追求,背后酝酿着巨大的危机。
因为房地产市场瞬息万变,而行业也不停在变化,你所在公司的战略会随之调整。随着行业的变化,和公司战略的变化,有些事情可能没那么重要了,有些岗位彻底没有了。如果你只会一个专业,你是很容易被抛弃或替代的。
如何才能不被替代?答案是不断学习,最好是跨专业学习。
如果你懂2—3个专业,那么,你就是不可替代的。也不存在所有专业同时不重要的可能性。有几家百强,升职的前提就是在不同的业务部门分别待过一年以上。
明源君在2014年初认识一位营销总,当时营销正在风口上,所以这位营销总也干得风生水起,收入不封顶,羡煞旁人。
但过了2年后,他告诉明源君,他现在不干营销了,营销该学的都学得差不多了,他正在跟着项目总学统筹管理项目。去年开始,明源君听说他已经晋升为区域副总裁了,但发现他正在恶补投资拓展方面的知识。
你看,从营销总到项目总到区域副总,这位朋友从来没有给自己设限,没有间断过学习,如果从一开始他只把自己定位为营销人,就很容易禁锢了自己,也未必会有这样的发展了。
四、发展第二职业,增加收入
以前,行业整体往前冲,行业膨胀的时候,就会有更多的高层职位。但现在房地产行业慢下来了,新企业变少,收并购每天都在发生,房企数量急剧减少,高端职位也越来越少了。而每家房企里高层岗位占比只有7.9%。
想通过晋升加薪的路越来越难走。不少地产人就自己发展了第二职业,以增加收入。
明源君认识一个房企老总,他除了在房企担任副总裁职务,自己也积极发展副业,其创办的餐饮品牌连锁店,已经小有规模,这为他带来几百万的额外收入。
某国企的营销策划经理,在重庆开了一家餐厅,每天生意都很好,每个月流水几万,基本等于一个月的工资收入。
另外一位房企营销总,看到长租公寓的风口,立马和朋友投资了长租公寓,目前在一二线城市已经投资了4、5个项目,并已经有比较稳定的租金收入。
四、自己创业,有自由有尊严
当然,风险及收益最大的还是自己创业了,之前,明源君就说过,《未来2年是地产人创业的黄金时代》。
有位粉丝曾经给明源君留言说,他是81年人,2002年进入地产圈,做过工程,然后做成本经理,注册造价师及一建,到2017年初因调岗而协议离职,目前负责一个地级市分公司,算是承包,主做招标代理及造价咨询,收入比在地产圈高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