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华化学值得投资吗?丨周记077

本来想写写万华的详细分析,但把万华的业务进行拆解之后,我怂了,十几二十样从没有见过的产品,你叫我一个化学只有高中水平的,去分析这些化学产品?跪了跪了
由于这货实在是太过复杂,详细分析是不可能的,只能说大概拆解一下。
万华主要的业务主要有三大块:聚氨酯相关业务,主要包括mdi和tdi;石化业务,有mbte、丙烯酸丁酯等等;新材料业务,包括sap、pc等等。
看到这么多专业名词,是不是头很大?其实这些东西我也没有特别清楚,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所以大家不用担心我会说的特别复杂。我们就抓住它的三大业务进行分析。
为了防止大家看着晕,所以我先把结论说出来:聚氨酯、石化业务以及新材料业务这三大业务板块,聚氨酯业务成长性会偏弱一些,但每年能够产生大量的现金流,现在仍是盈利的核心;而石化业务起的是承上启下的作用,将聚氨酯和新材料业务连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同时提升规模降低生产成本;而新材料业务则是未来成长点,是万华向产业链下游延伸、提升利润的同时降低周期性的重要举措。
看完了结论,我们接下来对这三大业务进行具体分析
聚氨酯板块
首先是聚氨酯板块:聚氨酯板块包含mdi和tdi两类,其中mdi是万华现在的主要利润点,我们主要讨论mdi
供给侧
由于 mdi 装置具有高壁垒、高投入的限制,长久以来行业一直呈寡头垄断格局,万华化学、科思创、巴斯夫、亨斯迈、陶氏五家企业合计占据全球 85%以上产能份额。mdi 主流工艺为液相光气法,光气是一种高毒类气体,2014 年国家安全监管局要求严格限制涉及光气及光气化的新建项目,严格控制新增光气布点,行业进入壁垒进一步加大。
当前全球 mdi 产能近 790 万吨,2018/2019 年全球范围内将分别新增产能 86/30 万吨,2018/2019 年将分别达到 799/885/915 万吨,不过负荷提升需要时间,有可能投产不及预期。
需求侧
mdi 需求较为分散,因此行业需求能随全球经济稳定增长。根据科思创统计,2011-2016年,全球 mdi 需求量从 485 万吨增长至 635 万吨,年复合增速约 5.5%,需求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供给缓慢增加,需求稳定增长,所以未来mdi供需应该会继续保持紧平衡状态,价格应该会继续保持在现有水平。
看到这可能有人会问,mdi虽然现在只有几家寡头垄断,但这几家如果不管不顾地扩大产量,或者打价格战的话,mdi的价格估计会绷不住啊!但这种可能性很小,我们先回顾下上一轮mdi下行周期:2012年下半年至 2016 年 年 6 月,持续了接近 4 年, 主要原因几家寡头厂商争抢市场份额,通过新增产能或提升存量产能负荷等方式加大供给, 行业供给压力逐渐加大造成的。
万华化学在宁波、烟台陆续投放新产能,将 mdi 总产能从 2011 年的 80 万吨提升至 2015 年的 180 万吨,引来跨国巨头的对抗:巴斯夫、科思创等竞争对手提高 mdi 开工负荷并扩产,科思创在上海扩产 15 万吨、巴斯夫韩国扩产 9 万吨。寡头间对市场份额的争夺是 mdi 价格下行的主要因素。
那寡头之间还会不会再打价格战呢?可能性很小。因为现在大势已定,万华份额远远领先,且成本比其他寡头都低,这时候如果再打价格战的话,吃亏的只能是自己,还不如让价格保持在现有水平,这样才能保证盈利最大化,所以未来价格保持在现有水平的概率比较大。
竞争优势
那在mdi业务上,万华有什么竞争优势呢?
作为一种标准化产品,万华在mdi上的优势主要在于成本显著低于主要竞争对手,主要受益于全产业链配套和规模效应。
1、全产业链配套,mdi 原料主要是苯胺,公司苯胺 90%以上自行配套,2012-2017 年苯胺-纯苯平均价差为 2700 元/吨,目前已扩大至 6400 元/吨,公司自配套苯胺成本优势显著。预计稳态情况下,苯胺配套能为公司至少节约 500 元/吨。
万华mdi 产品主要采用一体化生产的工艺技术,实现上游重要化工中间体原料的自产自供。一体化生产工艺中万华采取液相光气法合成 mdi,mdi 的生产工艺并非独立,而是一个开放的产业生态体系,体系内的有机合成原料可以与公司其他业务的生产工艺形成有效的“互动”,提升化学原料的使用效率。
如 mdi 工艺中的丁醇、高压氢气等化学品可以作为原料用于生产石化系列产品;光气、液氨、mda 等化学品可以作为原料用于生产 adi;产成品纯 mdi 则能用于生产 tpu。
2、规模效应,公司单位投资成本仅为竞争对手的 67%,按照 14 年折旧,每年仅折旧就能节省 500 元/吨,另外装置规模放大后,对物料、能源的消耗会有所降低,预计能有几百元的成本节约。
作为万华最核心的业务,mdi一直贡献着7成以上的利润,mdi价格保持稳定,对万华业绩稳定增长十分重要。
石化板块
再者是石化板块
石化业务一方面为聚氨酯提供了较为完整的一体化产业链,发挥规模经济和循环经济优势,最大限度降低园区综合成本;另一方面为后续特种化学品和功能性材料提供原料支持,是万华未来多元化发展的保障。 石化业务是万华承上启下的关键战略性布局。
为什么这么说呢?看这下面的万华产业分布图,深蓝色为聚氨酯,浅蓝色为石化业务,红色为精细化工及新材料。
具体的我们不用看,但看颜色会发现,浅蓝色是无处不在,把聚氨酯和新材料串在了一起,如果说聚氨酯和新材料是珍珠的话,那石化业务就是线,把它们串在了一起。
我们简化一下,把石化产业链放大出来
万华现有石化业务以丙烷脱氢制丙烯( pdh )为核心,主要生产丙烯酸酯、正丁醇和聚醚多元醇 ,原材料为lpg
丙烯
丙烯生产主要有石油路线(包括石脑油裂解和催化裂解装置)、煤化工路线以及丙烷脱氢制丙烯(pdh)三种。目前全球丙烯生产以石油路线为主,约占丙烯总产能的 90%。pdh 工艺路线近年来盈利保持在较高水平,其盈利水平主要取决于丙烯与丙烷的价差。
受益于北美页岩气产业的大发展,副产物丙烷产量大幅增长,丙烷价格持续下跌,带动了 pdh 工艺路线成本的下降。当石油价格越高的时候,页岩气开工数也会越高,副产物丙烷自然也会越高,价格也就会越低。这样在制丙烯的时候相对其他路线成本优势就会很明显;
除了工艺路线的优势之外,万华自身也有优势:在烟台拥有的 118 万吨原料冻库资源,可以平抑价格波动;而且万华是远东地区 lpg 大宗贸易标准合同制定委员会 ginga term 成员,是 lpg cp 定价权中唯一具有推荐权的中国企业,可以有效降低丙烷的综合成本。这使得公司具有很强的原材料采购优势,公司相关装置的盈利能力将长期在行业内保持领先位置。
丙烯酸
丙烯酸是重要的有机合成原料及合成树脂单体,下游需求主要为 sap、水性涂料和水处理。目前全球 sap 的需求量为 210 万吨,对原料丙烯酸的需求大概为 150 万吨,未来几年 sap 行业需求增速将保持在 6%-7%左右(根据花旗银行预测)。
另一方面,目前涂料对丙烯酸的需求量大概在 125 万吨,受益于从传统溶剂型涂料到水性涂料的转变,到 2018 年水性涂料行业的平均需求增速在6.5%,因此全球范围 sap 和水性涂料每年贡献的丙烯酸需求增量就在 20 万吨。需求增长的同时供给受限,未来全球和国内的供需格局都将持续改善,且国内市场集中度在向欧美市场看齐,丙烯酸具备盈利改善的可能性。
乙烯
而除了石化板块除了现有业务之外,万华依托烟台工业园区产业优势,拟投资 117 亿建设乙烯项目,年产能 100 万吨。公司乙烯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包括 100 万吨/年乙烯、40 万吨/年 pvc、15 万吨/年环氧乙烷、45 万吨/年 lldpe、65 万吨/年环氧丙烷/苯乙烯、5 万吨/年丁二烯等装臵以及配套的辅助工程和公用工程设施。
建成后将实现实现聚氨酯和石化产业链的纵向延伸和横向耦合,万华工业园将成为聚氨酯行业最具竞争力的化工园区,公司将成为全球最大的聚氨酯制造基地,其次将成为国内重要的烯烃供应商,打开长期成长空间。
新材料业务
在石化业务的基础上,万华化学继续延伸产业链、多元化布局,成立了五大事业部用于经营特种化学品与功能性材料。与 mdi、石化业务不同的是,该业务板块通常产品种类繁多,周期性低,市占率不高但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将为公司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
公司借助自己的原料优势,将产业链延伸到下游,从单卖原料向更高附加值的功能性材料转变,这不仅能够提升公司利润,也能够降低公司的周期性,是公司未来最重要的增长点。具体来看可以分成五个事业部
我们着重对已经投产的sap、pc、adi和即将投产的pmma进行分析
sap
高吸水树脂(sap)是一种具有松散网络结构的低交联度的亲水性高分子化合物,既不溶于水,也难溶于有机溶剂,具有超强的吸水保水能力,广泛应用在卫生用品行业、医疗护理及制药领域、工业防水和农林保水等领域。其中,卫生用品占比约为 90%,随着中国二胎政策全面放开,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sap 的需求将持续快速增长。
sap 业务是基于烟台工业园产业链优势打造的全新业务,一期 3 万吨已于 2016 年建成投产。万华工业园集聚了 sap 产品所需的精丙烯酸、烧碱等原料优势,这不仅可以带动丙烯酸需求整体上涨,提高其市场占有率,还能利用产业链一体化优势,降低原料变质和运输风险。
pc
聚碳酸酯(pc)是一种综合性能优良的非晶形热塑性塑料,广泛应用于电子电器、家电、建筑建材、汽车制造和医疗器械等领域,是五大工程塑料中唯一具有良好透明性的产品,也是五大工程塑料中发展速度最快、增长速度最快的通用工程塑料。公司二期 13 万吨/年的 pc 项目预计在 2019 年投放,届时产能将提升至 20 万吨/年。
pc 项目是公司功能性解决方案板块的重要布局,主要原料分别可由万华化学 mdi 装臵和万华化学工业园烧碱装臵内部供应,与公司主业协同效应明显。其他原料外购便利,因此在成本上占优,极具市场竞争优势。
项目建成有助于公司发展以光气为原料的下游产品,尤其是以功能性解决方案板块为首的高附加值产品领域,丰富公司产品结构,将成为公司又一业绩增长点。
pmma
聚丙烯酸甲酯(pmma)俗称有机玻璃、亚克力等,是由 mma 单体与少量的丙烯酸酯类共聚而成的非结晶性塑料,具有良好的透明性、光学特性、耐候性、耐药品性、耐冲击性和美观性等特性,是被誉为“塑料女王”的高级材料,产品包括模塑料、挤压板及浇铸板。
从全球来看,全球pmma产能呈现高度集中化,其中产能最大的三家厂家份额超过42%,且行业cr5接近60%,行业呈现寡头竞争格局。
从国内看,2016年国内pmma产能35万吨,约占全球产能的13%,但我国的pmma产能仍以低端产品为主,缺少如光学级和抗冲级的高附加值产品,这也导致国内的pmma净进口量一直维持在20万吨左右,对外依存度约为50%。
17年万华分别投资10亿、4亿元建设5万吨甲基丙烯酸甲酯(mma)、8万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产能,作为万华石化产业链的延伸,其中mma主要作为pmma的原料,根据公司年报,两个项目有望于2018年10月建成完工。根据项目环评,公司所生产的pmma产品为超透光学级,国内以进口为主。未来项目逐渐建成投产后,有望对国内pmma
市场产生积极影响。
adi
adi 主要指一系列脂肪族异氰酸酯,目前主要包含hdi、hmdi和 ipdi,较 mdi 寡头垄断程度更高。其中 hdi 相比 mdi 具有超强的耐候性、良好的防黄变、耐老化性能,是高档涂料、胶粘剂、水性聚氨酯的重要原料。
国内市场万华从市场新进者演变为与国外化工巨头平分秋色的行业内的主流供应商,成为全球少数掌握 adi 全产业链技术的企业之一。公司现有产品包括 hdi、hmdi和 hdi 三聚体系列等,现有 hdi 单体产能 2 万吨/年。2016 年 7 月万华年产 5 万吨 hdi 技术改造项目通过评审,拟通过技改将现有产能扩大至 5 万吨/年,预计 2017 年 6 月投产,届时将打破目前国内hdi市场外企垄断场面。
以上就是对万华三大板块的粗浅分析,我知道基本上没人有详细看,因为实在太专业了,我写这些东西的时候也头疼得不得了,所以最后还是总结成表格,供大家参考
看完表格,我再把刚才的结论放出来:
聚氨酯、石化业务以及新材料业务这三大业务板块,聚氨酯业务成长性会偏弱一些,但每年能够产生大量的现金流,现在仍是盈利的核心;而石化业务起的是承上启下的作用,将聚氨酯和新材料业务连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同时提升规模降低生产成本;而新材料业务则是未来成长点,是万华向产业链向下游延伸、提升利润的同时降低周期性的重要举措。
盈利核心mdi未来几年将继续保持现金奶牛的角色,为公司提供源源不断的现金流,供公司扩大规模用。在石化产业链的链接下,新材料业务竞争力很强,品质优成本低,基本上可以说指哪打哪。随着新材料业务的发展,万华未来几年将保持良好的成长性,同时周期性也将显著减弱。
现在是不是感觉有个直观的认识了?由于公司过于复杂,且过于专业,所以只能给大家化繁为简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