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腾信:科技赋能陷困局,TO B拉锯战何解?

当前,我国互联网发展正处于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转型的重要机遇期。中国经济“换档提速”,产业结构深化调整,产业端不断寻求降低成本、提升效率的路径,催生to b业务蓝海,传统企业服务商和bat等巨头积极入场。
但to c向 to b的换道似乎并不好走。以金融行业为例,零壹财经《上市金融科技企业发展报告(2019)——科技价值的觉醒》显示,尽管上市金融科技企业正在积极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将其作为业务重点,并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实际上,双方极少有涉及纯技术输出的业务模式。
起于科技的to b赋能似乎成了伪命题。
究其原因,不容忽视的是to b商业模式的特殊性。to b 不同于to c,很难找到一套类似to c业务的通用意义上的解决方案,各家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转型处于不同阶段,需求点和合作模式不同,很难有标准化的产品和服务,加上合作机构流程漫长、决策机制不灵敏等,这对合作落地周期提出了高要求。
基于上述to b业务的复杂性、特殊性,金融科技服务商前期所需要投入的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极高,不少金融科技服务商感叹“纯科技输出困难”、“to b 钱难赚”。更为关键的是,金融机构原有系统封闭,对于科技驱动的业务模式理解不足,单纯的兜售一套系统,会面对无从下手的问题,很难应用落地。
此外,金融科技企业和金融机构还需要解决最底层的信任问题,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曾提到“目前行业有数百家金融科技机构提供to b服务,但大部分企业并没有实际技术输出的能力。”由此,金融机构在采取新兴的科技手段、选择金融科技合作伙伴时的“眼光”很重要,如果无法验证其服务和技术实力有效性,操之过急,很可能选错对象。
对于目前的to b服务困局,专注获客与风控的金融科技服务商——中腾信看得比较冷静。其p局的思路可归结为三点:
首先,得有足够的耐心,要沉下心来做足够重的事。to b的业务争夺是一场持久的拉锯战,而不是快闪式的路演,面对个性化需求,除了要做好长期投入但短期回报率低的困难准备外,还要有更强的服务意识,要能根据客户需求快速反应、提出可落地的解决方案。
其次,对于to b业务来说,技术是核心竞争力,但技术与赋能之间还有业务这道鸿沟,比方说让传统 it 公司在做金融科技时面临一个硬伤——它不具备业务思考能力。并且,从技术的角度观察,随着技术开源和人才培养加快,仅凭技术能力已经难以建立金融科技行业的竞争壁垒,深入场景优化产品,为金融机构起到实质性辅助作用并创造新价值的金融科技公司,才能在拥挤的to b服务赛道中脱颖而出。
最后,to b市场足够重,像to c一样全面铺开、all in所有领域的打法是必然行不通的,选定细分领域与行业企业深度合作,做精做细,是一个思路。
中腾信以消费金融业务起家,区别于仅仅提供模型或技术的金融科技公司,其在以往的业务实践中沉淀出对外输出的能力,对业务有深刻理解,且前沿技术已经通过市场验证,显然更具市场竞争力。
金融科技的未来属于真正能够解决客户业务需求的先行者。相比于其它机构扶上马送一程的服务方式,中腾能够做到基于自身实战经验,把对业务的思考纳入服务体系内,实操性更强,对需求方来说也具有更好的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