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以5G助推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 访电科院信息通信研究所总工程师 汪洋

核心提示:今年无疑是5g商用元年。6月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5g牌照。这意味着中国成为继美国、今年无疑是5g商用元年。6月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5g牌照。这意味着中国成为继美国、韩国、英国后第四个5g商用国。测试仪器
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5g产业经济贡献》预测,2020至2025年,我国5g商用直接带动的经济总产出可达106万亿元,5g将直接创造超过300万个就业岗位。
今年无疑也是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元年。年初,国家电网有限创造性提出三型两网、世界一流的战略目标。其后不久,又召开会议进一步部署,强调当前最紧迫、最重要的任务是加快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
5g商用将大力推动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全面提升电网的全息感知、泛在连接、开放共享、融合创新的能力。5g在推进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方面具体有哪些应用?未来电网运营管理将会出现哪些新变化?本刊专访了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信息通信研究所总工程师汪洋。
《国家电网》:5g技术在泛在电力物联网领域有哪些典型的应用?
汪洋:4g时代推动人与人的连接,5g时代将实现人与物、物与物的连接,一个真正的万物互联时代即将到来。
目前,5g技术在泛在电力物联网中的应用处于探索及试点验证阶段,尚无大规模商用。从应用场景来说,主要有三大方面:超大带宽类应用,如4k高清视频监控及无人机巡检;高可靠低时延类应用,适用于对通信时延及可靠性要求较高的控制类电力业务,如配网差动保护;海量连接类应用,适用于电网中传感器数据采集等物联网数据采集类应用,如用电信息采集、移动信息采集等。根据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的要求和不同电力业务的通信需求,我们围绕5g在电力的三大应用场景,开展了有关业务应用5g网络承载的实验及外场测试工作。此外,中国电科院与中国移动成立了无线移动通信与能源互联网联合创新实验室。同时,与中国移动组成5g网络切片工作组,在2018年世界移动大会上发布了5g网络切片白皮书。目前已申请相关专利10项,行业及企业标准2项。
《国家电网》:5g电力切片技术研发进展情况怎么样?
汪洋:在5g电力切片相关技术的研究上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去年年底,联合中国电信、华为发布了国内首个5g切片应用场景白皮书《5g网络切片使能智能电网》,提出了面向行业应用的差异化、自动按需构建、相互隔离的5g定制切片需求。今年4月,全球首个基于最新3gpp标准5gsa网络(独立组网)的电力切片已经在南京完成测试。依托5g网络的毫秒级低时延能力,5g电力切片将增强电网与电力用户之间的双向互动,有效提升对于电网末端的精准管理能力,从而在突发电网负荷超载的情况下,做到优先保障最敏感负荷单元的不间断持续供电,提升电网安全性,以及电网实时管控与应急抢修能力。
《国家电网》:5g电力切片技术还有哪些亟待解决的难题?
汪洋:相对于5g网络切片技术,5g电力切片应具备特定行业应用的特殊性,需满足不同电力业务的多种通信需求,同时,还要确保信息安全及运行稳定。5g电力切片对于隔离性、安全性和稳定性的要求更加苛刻。
以电网对切片业务的隔离性要求为例。电网对业务隔离要求非常高,既要有接入侧和传输侧的隔离方案,还要在核心网侧构建基于全虚拟化的架构,实现基于虚机与容器等不同层级和颗粒的隔离方式。
当前研发的难点主要集中在三方面:采用什么样的模式与电信运营商开展5g电力切片合作;如何分配网络资源以确保切片资源分配,并保证电力业务对通信性能、安全以及稳定性的更高要求;如何保证5g切片能够提供接入网、传输网、核心网的端到端质量协同和保障方案。目前,中国电科院已经开展了5g电力切片技术适配和应用研究,重点对5g电力切片承载多种类电力业务时的隔离性及安全性开展测试验证。此外,我们与国内三大电信运营商和华为、中兴、大唐等设备企业开展合作,创新研究5g电力切片的资源动态分配技术,从而保证端到端的业务服务质量及不同业务的隔离性。
《国家电网》:5g技术对电力系统未来的发展有哪些影响?
汪洋:5g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深度结合将从更深层次改变电网的形态甚至是生产服务的理念,促进电网从生产端到用户端单向流动的传统电网,向电力企业与用户双向互动的能源互联网加速升级。因此,可以预见,5g技术将推动电网从传统的能源供应商向基于大数据的综合能源服务商转变成为可能。
相信,5g技术的应用和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不断加快,将大大推动电网传统业务形态和服务模式的转型升级,特别是在工业互联网和车联网等新兴领域的带动下,将为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原标题:以5g助推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