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河北优秀律师逝世,仅29岁(律师请慢一下)

律师,一份光荣与梦想的职业;然而,责任与艰辛并存。就像民主与法制总编辑刘桂明曾说的那样:律师是一个看起来很美、听起来很阔、说起来很烦、做起来很难的职业。近年来,律界猝死、病逝现象接连不断,更是引发了大众关于律师执业现状的思考。
1989年出生,现在也才28岁,而立之年却英年早逝,
永远定格在2017年12月23日,愿天堂没有压力!
2017年以来,已有十多位律师意外离世,不忍面对这个数据。
7月29日,珠海优秀律师张凯不幸去世,年仅39岁
6月4日,德恒昆明所马荣昆律师因经常加班,过度劳累,突发疾病,忽然去世,享年45岁。
6月2日,江苏润淮律师事务所胡铁民律师,在淮安市中级人民法庭开庭时,突发疾病,抢救无效,于当日晚7点去世。
5月22日,福建壶兰律师事务所方国伟律师,在宾馆突发疾病不幸离世,他原本打算办完案去看病。
5月19日,北京尚权律师事务黄湘萍律师,因病去世,年仅43岁。
5月8日,倪宏律师在江阴法院开庭时,心脏骤停,不幸去世。
4月18日,刘荣生律师在办理案件途中突发疾病,去世。
3月29日、4月6日、4月7日,中山市三位青年律师一觉不醒,在睡梦中离世
……
上述10名律师的英年早逝,不知让多少法律人扼腕叹息,他们或在去开庭的路上,或在庭审刚刚结束,或在准备案件材料期间突发疾病。
为什么律师倒在工作岗位的多?为什么律师英年早逝的多?
律师从不加班 因为他们从不下班
夜幕时分,当你下班悠闲地吃着晚餐,很多律师正忙着客户刚刚发过来要赶的合同;午夜时分,当你进入甜美的梦乡,他们正在赶明天出庭要准备的材料;一大清早,当你还在梦中熟睡,他们已被电话吵醒嚷嚷着帮忙解答问题的...每天微信电话里都是不停的被这里咨询那里解答的...这就是我们律师的职业常态。
据统计,大部分律师每周工作40—60小时或者60—80小时,几天几夜连轴转更是常态。睡眠不足、压力大、缺乏锻炼、肌肉劳损等问题接踵而至,严重影响律师的身心健康。记得有一位律师朋友曾在朋友圈里写下这样一句话:律师从不加班,因为他们永远不下班。
最近离世的金泉律师,为了16日在四川泸州、19日在江苏淮安分别开庭的两个案件,在两三天内自驾3000多公里,光是这个自驾里程就足够辛苦了,还要开庭,庭前准备、庭后总结,中级法院的案件,要么标的不小,要么案情不简单,要么涉外,甚至兼而有之,工作量及工作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执业压力巨大 却依然选择负重前行
难道律师都不珍惜自己、都不爱家人、都是玩命之狂徒?
事实并非如此。
对律师群体而言,大多都有着完美主义的强迫症,因为法律行业是一个高度对抗性的行业,经手的每一个案子都可能关乎一个人的生命与自由,关乎一个家庭的命运与未来,关乎企业的生死存亡。
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对案卷看了又看,分析了又分析;对相关案例、法条搜了又搜,研究了又研究;对己方证据完善了又完善,对对方证据论证了又论证,他们精益求精、慎之又慎地对待每一个细节、每一处文字,生怕自己的疏忽导致无法弥补的后果。
面对巨大的压力,很多律师纠结过、犹豫过、徘徊过,可是,当他想到当初自己立志成为一名法律人的那满满的激情,想到庭审胜利那一刻面对当事人那如释重负的微笑,又如打鸡血般地振作精神奋斗在各类案件之中。
我们热爱法律,
但,今后的我们,
也要把多一点的爱和理解留给自己!
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作息规律、饮食平衡和良好的运动锻炼习惯。在工作中,要适度休息,不能长时间工作和熬夜,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同时,在生活上,不抽烟喝酒,吃多种食物,做到饮食平衡。在空闲时间,多做运动锻炼,争取每天锻炼一小时,既能够强身健体,又能够放松心情,缓解压力,做到工作与生活相平衡。培养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培养兴趣爱好,有利于放松自己,转移注意力,释放压力。有良好的社交活动,倾诉压力。开展社交活动,人与人交往,将压力向同伴倾诉,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压力,预防“过劳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