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这个方法能让你的公司利润每年翻一倍,你要不要用?
假设这个方法能保证你公司的产品不再出现质量问题,你要不要用?
假设这个方法能帮你留住公司里的优秀骨干员工,你要不要用?
……
来看个案例:
一家it公司的老板张总,有30个员工,每年中秋节,张总会额外给每个员工发放一笔1000元奖金。但几年下来,张总感到这笔奖金正在丧失它应有的作用,因为员工在领取奖金的时候反应相当平和,每个人都像领取自己的薪水一样自然,并且在随后的工作中,也没有人会为这1000元表现的特别努力。
既然奖金起不到激励作用,张总决定停发,加上行业不景气,这样做也可以减少公司的一部分开支。但停发的结果却大大出乎意料,公司上下几乎每一个人都在抱怨张总的决定,有些员工明显情绪低落,工作效率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张总很困惑,为什么有奖金的时候,没有人会为此在工作上表现的积极主动,而取消奖金之后,大家都不约而同的职责抱怨甚至消极怠工呢?
这个疑惑其实不止张总这一位老板困惑,绝大多数老板都碰到过这样的问题,但张总换了这样的方法,结果令他大吃一惊。
有人跟张总提了一个方法,将这笔3万元的奖金,分成8份,分别是一份1万元、8千元、5千元,3千元,4份1千元。然后怎么发呢?
张总告诉员工,奖金将根据所有人的综合表现予以分发,将大家工作表现赋予积分,当然是积分最高(即表现最优秀)的那个员工拿到最大的奖金,根据积分排名依次发放这8份奖金。这下子,再也不是人人有奖金领,但是有了一份比之前大十倍的奖金可以领,所有的员工状态就不一样了,有的员工冲着要拿1万元的大奖金回家开心过节,有的员工是怕连那1千元的小奖金都拿不到没面子,都纷纷开始“挣分”,就这样彻底地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老板对这样的现象变化很惊喜,员工不再认为发奖金理所当然,而是特别努力去争取才能拿奖金,奖金总算是花在“刀刃”上。
拿到最大奖金的员工是这样的感受:“以前老板就拿出那么点钱奖励,可以说回家过个节车费基本就用去不少了,工作一年也没能给家人捎点好东西,自己特别努力工作也和不努力的人拿的钱一样多,是真没劲。现在不同了,只要肯干,肯帮,有积分记录,公司给的奖励丰厚很多。”
一样的奖金成本,一样的员工,只因为加入了积分,结果却变得不一样。这个令人惊喜的方法其实可以贯穿在企业管理中的很多地方。
“这位张总是我的一位朋友,一直苦于难以调动员工积极性而无计可施。经过我的建议改良了企业管理方法后,利用积分他的企业转变很大。比如:用积分留住核心员工、用积分提高员工的执行力、用积分打造团队的凝聚力、用积分解决产品质量问题、用积分解决招聘难等问题。”
这套方法的运用人他也是一名老板,他就是东莞民网的创始人孙荣高,如今建立公司也有十五载之久。但在2000年时,他也只是一个在中国电信上班的小职员。
孙总说到:“当时互联网刚刚兴起,凭着一门技术,我攒下了人生第一桶金,于是也开了一家公司,也就是现在的民网。当初我凭着技术发家,从没想过开公司以后难倒自己的不是没有业务,而是管理员工。一个技术出身的老板,面对企业中的一系列招人难、管人难、留人难的问题,毫无头绪!”
“为了解决这些限制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我也去参加过很多管理课程,钱也花了不少,十几万花出去了,比如教练技术、nlp心理学团队管理、财富系统、九型人格等等很多。这些课程在听讲的时候很兴奋,也做下不少笔记。但是回到企业,产生一个严重的问题——无法落地。我除了花费金钱外,还花了那么多时间去听课,结果却没有解决问题,这让我更加焦虑公司的发展。”
关于积分的运用
孙荣高是偶然在一次电台中听到的,他说那时正开车回老家,途中车上放着广播,说的是毛泽东的传记,说到了毛泽东用工分制管理农业生产,那时极大程度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人民公社时期,生产大队搞的工分制,制度设计的初衷是有先进性的,但当时没有互联网技术,全凭手工操作,误差比较大,导致缺乏公平性的制度保障。
这个片段让他突发奇想,为什么我不试着用积分来管理员工?而且现在互联网技术这么发达,我自己的公司还是技术发家的,工分制缺乏的技术支持,现在是完全可以处理的。
于是他就在网上查询有没有这方面的运用,了解到在国内也有企业在用积分做管理,在国外,美国等国家则有企业在利用数据化实现员工高效管理。这些消息让孙荣高看到了数据化积分管理的可行性,只是这套制度需要很多数据支撑,因此必须要一个高效的记录系统,同时也是作为一个公平的、而且具有公示性的平台,予以这套这套制度的保障。
“针对我自己公司存在的问题,我先试着用积分导入公司进行管理,试行一个多月后,我发现员工的行为出现了变化,先是迟到早退的现象变少了,慢慢的技术部这边产品质量问题变少了,客服部这边,投诉的客户减少了,每个部门都有变化,这让我很惊讶,积分在无形中已在引导员工朝积极的方向改变。”
这也让孙荣高坚定地带着团队三十多名技术员投入到这个积分管理系统开发中,耗时两年,终于完成这个积分系统的开发。
把各种物资待遇、福利与积分挂钩,并向高分人群倾斜,从而达到激励人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人的积极性
他还把这个积分系统和积分管理机制也介绍给了身边开公司的朋友使用,并且教他们如何与企业文化建设巧妙结合,也不会影响现有规章制度。孙总说到:“我非常感谢早期这些朋友们的信任,让这套积分管理系统有更大的发挥空间,导入使用不久,他们公司里的员工行为也出现了转变,有十几人的公司,也有上百人的公司,这套系统很好地适应了企业的规模,在人数上没什么限制,同样能利用积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扣分在让员工受到教育的同时,更比直接扣钱来的“委婉”,更容易让人接受。
后来朋友之间介绍多了,这套积分管理逐渐在东莞这边推广出来,很多企业都要用,起初只有给朋友做介绍给他们落地导入,不曾想过可以推广这么远,甚至有在甘肃的老板,直接跟孙荣高买这个积分系统的服务。
“他是了解过积分运用的人,就缺一套可以高效记录的软件,一次在网上看到有介绍,就直接电话联系过来”,孙总说这让他又惊又喜。
老总之间聊天时候很有感悟,大家各自开公司十几二十多年了,现在年过半百后才发现了这套方法,庆幸的是还来得及用上了,也打算向今后的分公司推行使用。接触不少老板,都谈到人效的问题如果解决了,那回报真是太大了,因为在企业里也有“省钱也是挣钱”的说法。
企业有这么笔账,在人力成本上投入过很多,招聘每年投入几千块钱,那算少的;送几个高管出去学习深造,花了几万,后来还留不住人,连高管也跑了;还有质量问题经常让公司丢掉好几个大单,几十万的业务就这样没了。没业务还没人,这才是让企业命悬一线,对管理的重视,改变员工的行为才是公司焕发活力的根本。
孙荣高自己说到:“我曾经思考,按照一个人平均90岁来算,一辈子三万两千多天,我今年已经45岁了,耗费一万六千多天,就像一块电池耗电量已经一半用去。老板圈子里还传着这这么一句话:老板真不是人干的。因为创业苦、创业累,被拖垮的老板不胜其数,好不容易看着公司有成长了,也像看到自己的孩子长大一样,谁会希望它因为公司管理不善就“人去楼空”呢?这是所有开公司的人最不愿看到的。为此,很多老板拼了命地工作,因为没有人手可用,身体被拖垮,轻则治疗费花上几万,重则搭上后半辈子。能有个让老板管理好、留住人的方法是获益无穷的,这不仅仅是省事的问题,还是救命。”
希望企业家们都能不用在管理上再花费那么多心思,可以多花心思陪陪老婆孩子,运动旅游,保持身体安康……
孙荣高致力于让这套积分系统和数据化积分管理的机制导入更多的企业,从此解放老板的身心,希望企业老板有机会能成为其中一员。
他还说到:“但现在企业用户量越来越多,在全国范围内每月让30个企业导入,其中东莞本地,我们每月最多也只能让10个企业导入,这是为了保证积分管理落地服务能更好地导入到位。”
为一切奋斗者点赞,希望大家也能从中收获一套有效管理方法,小编祝福不忘初心的企业家们,让管理有新格局。
如果大家想了解这套积分管理机制和应用系统,小编给大家找来了传送门,下方字样【查看积分管理】可点进入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