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宁-产品思维30讲》学习笔记 1- 做自己的产品经理

第一遍听梁宁老师的课,都是在开车或者散步的时候,听完之后总有收获,但是很零散,那些触动到自己的话,听完很快就忘记了,也没有结合自己的经历和目标进行再进一步的思考,所以第二遍听的时候想认真地做学习笔记,记录下自己的一些新的体会。
梁宁老师在说如何在做产品,也是在说如何做人。工作的时间越久,越能体会到“做人第一,做事第二”的深刻含义。希望可以通过学习,真的获得如下三个“一”:
”一颗心,洞察人性的同理心,懂得自己与用户,懂得产品上每个细节给到人的满足感、确认感和依赖感;
一双眼睛,发现痛点、找到破局点的敏锐之眼;
一双手,动手优化、着手改变的行动之手“
产品思维人和产品,从外到内,都可以分为五个层次 :
第一层 感知层
第二层 角色框架层
第三层 资源结构层 (人脉和财产,精神结构和精神资源)
第四层 人的能力圈
第五层 一个人的内核,就是自我设定和感知
这里对应地,正好复习一下《产品经理的20堂必修课》中学习到的”产品架构设计是基于对用户需求和产品意图充分理解的情况下,从底层开始规划设计产品的整个模式方案的过程。共分为五个方面:
1. 系统层
2. 数据层
3. 业务层
4. 框架层
5. 表现层
产品经理的20堂必修课还记得工作3年左右的时候,开始进入一段很迷茫的阶段,那个时候开始思考什么是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就是在找寻梁老师说的自己的”内核“,在经历了一些事情的考验,读了大量的书之后,开始看得清那个想要成为的自己,然后就开始按照这个目标对自己的能力圈和人际圈进行建设和经营。
遇到过内心特别狭隘,消极,疲惫的时候,看着镜子里的自己,感觉很”丧“;克服了这些负面情绪之后,开始变得平静,坦然,不再追求立竿见影,不再想迅速找到通向美好未来的路,而是踏实地做好手里的每一件事,在每一天里争取多进步一点点。然后这样的态度,开始改变我做的事情的结果,也反应在和周围人的关系中。
我们自己其实就是一个产品,我们自己就是这个产品的产品经理。我们的内核就是这个产品的操作系统,其他所有的知识,技能,都只是运行在这个操作系统之上的众多 app而已。
《杰出产品经理》中总结的产品经理的具体工作内容, 也同样适用于我们打造自己这个产品。
1. 市场分析 ->分析环境、用户、竞品,寻找和研究潜在需求。(我们的人生目的,一定要是被需要的,一定要是能够创造积极的价值的。)
2. 产品策划 ->构思和规划产品的定位,明确用户群体和使用场景。(我们要规划好我们自己的定位,或者叫做自己的独特优势,独特价值是什么,这就是我们这个产品的主要功能。)
3. 产品设计 ->梳理和细化产品需求,设计产品架构和功能,定义产品体验和价值。
4. 产品文档 ->撰写产品从立项到正式上线过程中的各种需求、帮助、说明等文档。
5. 需求实现 ->沟通和协调团队共同完成需求的研发和上线。(创造价值)
6. 迭代优化 ->收集、反馈、挖掘新需求,对产品进行迭代优化和升级。(不断成长,不断优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