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商资金链的压力或许比想象中更大一些。进入月份后,曾于一季度、二季度稍有放松的融资通道又开始收缩,但迫于还债和补仓两大需求,有些房企仍旧不得不转道海外发债,即使成本超过预期。惠州楼盘
中原地产研究中心向《证券日报》记者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月日至今,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内,超过家房企发布了多笔海外融资计划,共涉及资金高达亿美元,约亿元人民币。虽然还没全部发行成功,但足可窥见开发商对这些资金的热切渴望。
“最近房地产企业面临对资金的多重管制与收紧,在信托融资监管加强的预期下,海外美元债其实也有收紧,尤其对大额融资监管力度加强,但对于正常融资没有影响。”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期发行的美元债资金成本明显走高,预期企业融资压力加剧。
自房地产行业进入“白银时代”以来,年上半年可谓非常不平静。大型房企主导土地和并购市场,中型房企陷入资金链危局,小型房企甚至卖项目求生。
同策研究院监测的家典型房企融资情况显示,今年上半年,恒大、招商蛇口、富力地产、金科股份等房企上半年融资总额均超过亿元,高者达亿元以上。
《证券日报》记者根据同策研究院提供的数据统计发现,年上半年,家典型房企总计完成融资直逼亿元。其中,今年月份,家典型房企完成融资共计.亿元。
同策研究院陈朦朦表示,由于月份融资骤减,月份环比上涨并不能说明融资环境变好,相反,各类债权融资方式融资金额仍处于低位,房企市场化融资途径融资愈发困难。
陈朦朦称,在融资层面,房企卖股权又被用上了。纵观年上半年,股权融资额度不断攀升,发生股权交易的房企数量明显增加,并且有房企连续几个月几度转让项目子公司股权。
同策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股权融资金额及占比不断攀升,年月份监测的家上市房企实现的股权融资金额为.亿元,占总融资金额比重为.%,相比上月份的.亿元(占比.%),绝对值及占比双升。
具体来看,月份,股权融资方式主要包括境内再融资和海外配股融资。
更重要的是,月份,家房企发行的公司债几乎是美元债,美元融资总额.亿元人民币(.亿美元),占融资总额的.%;港元融资总额为.亿元人民币(.亿港元),占比.%。总体来看,国内发债依然很困难。
值得关注的是,月份以来,发行美元债的热潮延续到了月份。在仅刚刚过去的半个月内,超过家房企发行了亿美元融资预案。
“近期发行海外债的房企,以第二梯队和第三梯队房企为主,这些企业负债率较高,发债成本也相对较高,但单笔发行额度一般较低,大笔融资预案中超过亿美元的并不多。”张大伟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美元债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并非主要资金来源,只有部分企业特别是在港上市房企发行美元债较多。目前看,信托与海外融资,并不是全面暂停,影响预计不会太大。
不过,房企的发债成本正在上升。张大伟向《证券日报》记者透露,上半年,房企发美元债的平均融资成本只有%左右,此后则快速上升。月份以来,美元融资平均利率已经高达%,最高甚至达到了%。
张大伟进一步称,上半年,房企拿到融资之后,在土地市场发力,个城市卖地超过.万亿元。但二季度以来,房企融资额减少后,抢地现象减少,尤其对融资渠道较少的房企来说,压力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