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拜访始建
文 // 建华乱弹
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始建是一座古镇。据公开的记载,在隋唐时期就开始建制为镇。后经历朝代政权更迭,建制虽在,称呼去有不同,上世纪50年代称公社,80年代又叫乡,90年代再恢复叫镇,一直到现在。无论是公社还是乡还是镇,都是当政的需要,最后写进历史,与普通老百姓生活而言,似乎没有太多的实际意义。但无论如何,始建是一古镇,是有历史的,这是岁月和任何权力都无法改变的事实。写古镇,总是感到诚惶诚恐,害怕不经意间伤害了它。
之前听说过始建。后来,也曾路过始建,但因为各种原因都没有停下脚步,多望它一眼,更不消说专心读它了。最近,决定要去零距离了解它,还想写写它。去之前,询问周遭知道始建镇的朋友,遗憾的是,这些朋友几乎都说,这地方没有什么可写的,如同中国大地上无数默默无闻的农村小乡镇一样。听了朋友的简单的结论,仍不心甘,遂打开网页。输入仁寿始建镇几个汉字开始百度和谷歌一盘。信息化时代就是好,足不出户,就能知道很多知识。百度上,对始建的历史人文社会经济都介绍得很详细很有吸引力。我决定亲自到现场去看看。完全相信朋友的话和网络的介绍,恐怕都有失偏颇。唯有自己带着眼睛亲自去用心感受。
古镇是有人文温度和历史厚度的。我能感受得到么?。
途径宝飞、凤陵,绕过一段弯弯曲曲盘绕在丘陵山岗的公路,就到了始建镇。路弯,窄也陡,但路面平整,有水泥浇筑,有沥青铺就。从仁寿县城出发,经钟祥镇也可到达始建。那天是春天惯有的温暖的天,有阳光有和风。到始建场头,正好碰到一居民家孩子大婚。略略一看,办了不下50桌酒席,沿着街道两旁一字排开,好生气派;桌上佳肴堆叠,美味四溢,桌旁宾客频频举杯,喜笑颜开,一幅快乐祥和之图像。生长在当下的和谐幸福社会,想不高兴都不可能。始建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较以往而言是霄壤之别的,这点毫无疑问。
走上街头,各类商铺林立,人气也不错。有购置商品的,有欣赏电视节目的,更多的是,三五几个围成一桌,打牌玩麻将。成都是著名的休闲城市,实际上,整个四川都是休闲的,无论城市与乡村。劳作之余,品茶玩牌,是生活的常态。始建的老百姓当然不例外。四川人懂生活,也休闲得起。街道不多,也没有刻意规划的迹象。一切都顺其自然,错落有致。这也是很多新兴农村集镇的通病,在街道和房屋修建时,更多的注重是一时的实际用途,缺乏长远的通盘的思考,尤其在布局上,科学意识、文化意识相对淡薄。可喜的是,始建新修了一条宽广的大街,两旁的商铺住宿很现代很时尚。
始建,曾是仁寿县的三大名集镇,社会上早就流传“一富二汪三镇子”的说法。说的是,在仁寿县,集镇文化繁荣排序,第一数富家,第二是汪洋,第三就是始建了。仁寿向来是四川乃至中国的大县,其所辖乡镇颇多,能够排上前三位,自然不是简单的事。始建镇也绝非浪得虚名。始建镇在历史上称呼镇子场,远近闻名。镇子二字是现在的官样文字,实际上应该是甑子。不知中国其他地方的人知道甑子这什物不,西南地区尤其是四川农村人对这个东西是很熟悉的。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这个做饭的用具。
甑子,现代汉语词典释义为:蒸米饭等的用具,略像木桶,有屉子而无底。百度解释更清晰:外部略像木桶,但底部为竹篾编成的向内、向上略拱的圆锥,因此有许多小孔,放于鬲、或锅上蒸食物。而且“蒸出的米饭松软适宜,口感甚佳”
现代科技已经相当发达了,各种高级炊具琳琅满目,但甑子做出来的米饭,其香如故,无法替代。现在很多家庭依然使用甑子做饭就是证明。始建缘何叫甑子?问了几位乡民,皆曰:取其形。原来始建集镇所在地,其地形犹如一圆桶状,不知何时哪位雅士就取名甑子场了。当然是雅士,不然可能就叫木桶场了。我遥想,当初这位雅士之所以要取这名也有希冀民众能吃上色香味美的米饭的美好祝愿。这个祝愿,在今天早已成为了现实。始建人民已经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美好生活。而且,我们也有理由和信心相信,这个古老的甑子还会蒸出生活的最佳味道来。
说到始建的集镇,少不了要谈到当年的大戏台。大戏台在这个甑子场里面不知疲倦地轮番上演了一台台好戏。当初始建镇,之所以能够排列全县前三名,大戏台带来的集镇热闹繁荣,功不可没。据上了年纪的当地人讲,始建场原先的街道不多,但有好几处可圈可点的戏台。逢场赶集,戏台都有精彩节目表演。精彩的节目,热闹的氛围,吸引了四方民众云集。为何有如此兴盛的戏台演出呢?因为当时“炮哥”社会很是流行,混出了名堂和名声的各路炮哥都喜欢显摆,一则显示自己的成就光宗耀祖,二则借此营造更大的声望以便闯荡江湖。要炫耀自然要有人捧场,始建场本身市集贸易相对兴旺,有人聚集就有人气。炮哥老大看中了这点,开始在街上搭戏台。很快形成良性循环,戏台演出壮大了人流,人流又吸引了更多的商贾,更大的人气又吸引了更多的炮哥大佬们争相到来。一时戏台文化热闹非凡。如今,这些戏台和戏台文化随着时代变迁、政权更迭,同炮哥一起关进了历史的书页,远离了人们的视野。如今的始建镇已经没有了古戏台的身影,询问了好几个居民,都说戏台已经破败了,能够寻见的也仅仅只有片片残垣破瓦了。而且还醒目的挂了警示牌。“危险房屋,请勿靠近”八个冰冷的汉字,拒人心于千里之外。现在还有人对古戏台有些许可以描述的记忆,再过一些年生呢?古迹的消亡,即是古迹本身的悲哀,更是现代人的悲哀。人文是需要历史记忆和传承的。
始建镇的三慧寺是无论如何都绕不开的。三慧寺就在始建场边上,一条百十米长的水泥道直通寺庙门口。远远望去,漆红的大门和房屋很是显眼。大门上三个朱红大字:三慧寺。门口一幅蓝底黑字对联。上联:世间无常多少事如梦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电;下联:佛法妙有古今来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这是在中国很多寺庙都能看见的一幅佛教对联,其中涵义不言自明。字,应该不是出自名家之手,但镶嵌在这样的山野乡间倒也显得匹配。大门左右各立着一只狮子,个头不大,气势雄壮,为大门平添了三分威严肃穆。寺庙内收拾得干干净净,都是居士的功劳。三慧寺没有和尚,只有几个信佛的居士,且岁数亦不年轻。这也是目前众多乡村小寺庙的生态环境。
始建的三慧寺是有历史的。据现在的三慧寺居士领导小组负责人介绍,三慧寺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几百年前。现在的三慧寺是公元2000年修建的,也不是原址。2000年时,始建当地有几位信仰佛教的热心人,通过化缘和联络外面的一些事业有成者资助,筹得款物,三慧寺就在始建镇农机站的这块地皮上修建起来了。经过一年年的补充扩大,才有了现在的规模。现在占地8亩多,已经基本具备了香客烧香拜佛祈愿的功能。负责的老先生说,他们一直在争取政府支持,计划今年修建“十二殿”,如果成功,三慧寺以后就更加有影响了,能盖过周边乡镇寺庙。三慧寺平时有5、6个热心居士常驻,负责日常管理。每逢佛教大会期,帮忙的人会更多,接待来朝拜的香客和游客。今年大年初一,三慧寺迎来了修建以来的最大客流。几万人次到来,热闹无比。佛教推崇因果报应,教化弃恶从善,符合民众善良的普世愿望。寺内的两尊大铁钟和功德碑上都密密麻麻的刻满了为寺庙做出贡献的人的名字。
石牌在风雨中有所风化,铁钟在空气中有所锈蚀,上面的记载的文字已经斑驳模糊。石碑、铁钟上的文字能否长存下去已不重要,重要的是人们心中总会永远记着那些心底善良、乐善好施的人。现在的三慧寺,总体上还显得单薄和简陋。但令居士们自豪的是,寺里面供奉的大大小小40多尊菩萨都是汉白玉精雕而成的。走进宫殿,尊尊菩萨,制作工艺的精美和材料的质地,令人眼前一亮。比起其他地方的泥塑金身菩萨,三慧寺的菩萨塑像是独占乡村寺庙鳌头的。
始建的寺庙元缘何取名三慧,而没有像其他地方以当地某个地名命名呢?一个可能的原因就是,当年始建场不光商贾云集,贸易繁荣,而且寺庙文化兴盛,据老辈人记忆,始建场当时有东岳庙、川祖庙、肖姑庙和玉缘宫、文昌宫、南化宫等朝拜之地,而且都很兴盛。三慧寺这个名称不仅不落俗套而且显得更为大气也符合佛家要旨。佛教所言的三慧是指:闻、思、修。闻须谛闻、思须审思、修须如实修持。而且这“三慧”缺一不可,为什么呢,佛家解释说,学道不闻法,就好象去宝山,而不问在那里怎么去;闻而不思,就好象知道宝山在那里怎么去,然而却不计划怎样去;思而不修,就好象准备好了计划,却不行动不实行。只有三慧具足,才可得到三乘圣果。始建的三慧寺,无论是起点还是见地都很高。
三慧寺的原址在哪里呢?新中国成立后,原址已经成了学校,至今如此。爬上一段稍显陡峭的公路就到了始建的学校,先小学后中学。从公路边拾级而上就到了小学的大门口。阶梯两边各一株大榕树,枝繁叶茂,犹如两位威严的武士守卫大门的安全。跨进小学的大门,终于迈了一只脚入始建的历史。里面是一古建筑的大门。如果说,始建还可以寻古的话,这里应是最佳选择了。那铺地的石块,褪去鲜丽光彩的红漆木板结构的建筑,都在无声的告诉来人,这里有历史。抬头一望,实际不抬头也一样,因为它毫无遮掩的就冲你眼睛而来。那就是悬挂在门上的匾,黑底鎏金大字:文昌宫,落款是,一九八六年复立。这块大匾的右下角是一块小匾,上书:全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昌宫,仁寿县人民政府,一九八四年八月三十一日公布。文昌宫的历史是远远长于这两块匾。可能就是这块小匾才保留了这仅存的文物。跨过所有寺庙都具有的高高的门槛,就进入了文昌宫,除了地上早已踩得光溜溜而且纹路紊乱的石块、几株上了年纪的树木和陈旧的房屋外,看不出一点文昌宫当年的影子了。院内地坝里摆了学校的乒乓球台,几个少儿兴奋的玩着乒乓球,与文昌宫已经毫无相干。更里面的门匾上不知是谁出的主意,突兀的写了三个大红字:育新人。是历史育新人,还是其他什么意思,不得而知。这就是文昌宫了。看罢心中涌起股股落寞。文昌宫衰弱下去了,旁边已是学校操场里面的十数株大柏树依然坚挺着,守护者文昌宫,述说着历史。与大柏树同伴的还有一株生长在中学院坝里面的大榕树。这树主干要三、四人才能合围。枝叶铺张开来,遮挡了百余平米的天空。
始建镇的目前的经济主要依赖于农业。这些年的发展速度已经与曾经的“一富(加)二汪(洋)”落下了不小的距离。需要长足的进步和追赶动力。农业乡镇,虽然经济发展暂时遭遇瓶颈,但也有自身的好处,至少环境的保护容易得多。始建镇空气清新,民风淳朴,在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当今,也是一种难得的软实力。古老的始建,官民群策群力,找准发展的道路,培养农业支柱产业,深挖悠久的历史文化,发展具有乡村特色的旅游,再造当年的辉煌和名气,是能够实现的梦想。离开始建的时候,金色的阳光普照,微风吹来,场镇周围桑树梨树绿叶飘荡,农民扎袖挽裤耕种田间,希望之光在田野闪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