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日报网讯知道实时竞价(rtb)到底有多快吗?广告主在rtb环境下的竞价过程在几百毫秒内完成,远超人类大脑影像化信息的处理速度。魔术师巧借人脑的这一短板,利用娴熟的手法在表演中制造视听上的假象。观众在叹为观止的表演结束后,往往会好奇魔术师戏法中的奥妙。其实在第一次见识到程序化购买的魔力时,广告行业人士的吃惊程度并不比观看魔术表演的吃瓜群众的低。
在headerbidding于近几年崛起之前,rtb才是展示类广告行业的绝对主角,而且没有之一。
rtb的定义
rtb通过透明公平的拍卖机制,把对的广告展示给对的用户,整个竞价过程发生在广告展示前的一瞬间。
在rtb环境中,不论是对广告主还是对开发者而言,拍卖都被认为是一种公平而透明的方式。它能自动在正确的时间,将合适的广告以拍卖双方达成一致的合理价格推送给正确的受众。
拍卖的定义
拍卖是一个过程,即:潜在的竞价者对某一商品提交自己的出价,然后由拍卖方从所有出价中选出最高价,该出价者将成为获得商品的中标者。
广告交易平台和供应方平台(ssp)与多个需求方平台(dsp)对接,利用拍卖,尤其是次高价投标拍卖(second-priceauction)机制,实时抛售广告展示机会,实现市场的供需平衡。
不过,在进一步讨论前,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前面提到的大部分技术进步只涉及pc端和移动网络的广告领域。在手游和应用程序领域,绝大多数的广告和投放都不是实时购买和销售的。尽管在非实时的条件下,许多领先的移动adnetwork对广告主和开发者仍然采用端对端(end-to-end)的广告投放方式。如果你正在想办法理解这些五花八门的技术词汇,那么看这篇文章就对了。
魔术界有条不成文的规定:魔术师们不能解释表演中的秘密。但是fyber却从来没有这样的规定,所以接下来我们将为大家分享rtb中的次高价投标拍卖机制,分析为什么“讲真话”(truth-telling)是次高价投标拍卖的占优策略,同时解释headerbidding如何打破不同拍卖类型的界限。
什么是次高价投标拍卖?
在次高价投标拍卖中,出价最高者中标,但他实际需要付的价格是次高价。假设在次高价投标拍卖机制中,有4个广告主为一个广告展示机会竞价:
1.广告主a出价:cpm为10美元
2.广告主b出价:cpm为8美元
3.广告主c出价:cpm为12美元
4.广告主d出价:cpm为6美元
拍卖结果:出价12美元的广告主c中标,但他只需要付次高出价10美元,即为广告主a的出价。听起来挺简单的,对吧?
没错。但rtb在此基础上增加了一个额外的要求:中标的广告主最后需要支付的价格=次高价+预先规定的加价,在大部分rtb竞价中这部分预先加价都只是1分钱。
rtb次高价投标拍卖举例
有了以上认知,我们不妨回到上文所举的4家广告主为广告展示机会竞价的例子中去,看看在rtb次高价投标拍卖条件下情况会有哪些不同。基于他们各自的私有估值,4家广告主的出价分别为:
注:不论是基于直销还是营销预算,广告主对广告展示机会的估值都是独有的,只有他们自己清楚。
1.广告主a出价:cpm为10美元
2.广告主b出价:cpm为8美元
3.广告主c出价:cpm为12美元
4.广告主d出价:cpm为6美元
中标的广告主c的实际中标价为10.01美元,即次高价(广告主a的竞标出价)+1美分。广告主c赢得广告展示后实际需要付的价格是10.01美元/千次展示,即0.01001美元/次展示。
这对于手游和移动app的广告主以及开发者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程序化rtb在拍卖广告展示机会时应用的是cpm计价模式。如果说数学被认为是世界通用的语言,那么rtb世界的通用语言则是cpm。而在移动应用内广告技术产业中,单次安装成本(cpi)以及其他基于广告效果的计价模式才是主流。
在次高价投标拍卖中是“无法撒谎”的。那么广告主该如何在次高价投标拍卖中竞争呢?
作为一种市场清算价的机制,拍卖在广告主之间制造竞争机会。反过来,广告主也会在进行竞价时被鼓励亮出他们自己的估值。
因此,讲真话(truth-telling)是次高价投标拍卖中的占优策略。也就是说,广告主在次高价投标拍卖中应当讲真话,坦诚自己对某个广告展示机会的最大兴趣,基于各自的私有估值来诚实地竞价。
占优策略的定义:在不考虑其他竞标者如何竞价的情况下,占优策略是对竞价者更有利的策略。
哈佛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副教授benjaminedelman在题为《internetadvertisingandthegeneralizedsecondpriceauction:sellingbillionsofdollarsworthofkeywords》中的研究报告中指出,“讲真话”来源于传统的次高价投标拍卖以及在搜索广告中被广泛使用的vgc拍卖。
然而,研究员王军(junwang,音译)、张伟楠(weinanzhang,音译)和袁帅(shuaiyuan,音译)在题为《displayadvertisingwithreal-timebidding(rtb)andbehaviouraltargeting》的文章中则认为,只有在不考虑广告营销预算和拍卖量的情况下,诚实的竞价策略才可行。
也许可以更有策略一点
广告主通常提前确定预算参与次高价投标拍卖,在固定的时间段内进行广告营销,参与大量的拍卖。哥伦比亚大学商科助理教授santiagobalseiro在《competitionandyieldoptimizationinadexchange》中表示,在次高价投标拍卖中,“讲真话”对于广告主而言可能并不是一个占优策略。
balseiro在他的研究报告中指出:在多次次高价投标拍卖中,广告主为了抢占未来潜在竞价机会的期权价值而降低出价。此外,balseiro还表示由于预算上的限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响广告主的决策,所以动态拍卖不会降级为静态拍卖。
降低出价的定义:指竞价者对商品的出价低于他们认为真正合理的估值。在程序化交易中,这个商品就是指广告展示机会。
降低出价是balseiro流动平均场均衡理论(fluidmeanfieldequilibriumstrategy)的一部分。该理论指出如果广告主有足够的预算来参与次高价投标拍卖,那么根据均衡理论广告主将如实出价。如果预算紧张,那么广告主则会降低出价以与预算保持平衡。
headerbidding与次高价投标拍卖之间扑朔迷离的关系
headerbidding的引进完全颠覆了次高价投标拍卖的运行模式。
headerbidding通常都会采用次高价投标拍卖模式。在运用headerbidding的常见广告设置中,来自headerbidding中标者的广告会被发送到诸如google为开发者所设计的doubleclick(dfp)等广告服务器上,在该广告服务器中进行新一轮的次高价投标拍卖(也有可能是最高价投标拍卖)。结果,在这一轮的竞价中,来自headerbidding中标者中标的几率会相对更低一些。
竞价过程中的这种“分层”现象,着实让pc端和网络数字广告行业感到无比头疼。出现这样的局面,责任并不全在headerbidding或者次高价投标拍卖模式。在fyber以后的文章中,我们将围绕程序化领域次高价投标拍卖的争议做进一步的分析。
关于fyber
fyber是一家全球化的技术企业,致力于为移动开发者创造新一代变现平台。在聚合、rtb、视频以及用户细分领域,fyber既有前沿技术、也有业内专家,为您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助力移动应用经济更美好的明天。我们于近期完成了与heyzap、inneractive以及fyberrtb(原名:falkrealtime)的业务整合,推出了统一的新fyber品牌。fyber的变现sdk与1万多个移动app直接对接,拥有超过12亿的月独立用户。作为一家在德国法兰克福公开上市的公司,fyber在柏林、特拉维夫、旧金山、纽约、伦敦和北京等地均设有办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