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深夜,万科创始人王石发布了一条微博:“人生旅途(606)无限风光在险峰:华大2018年年会上:经华大集团董事会批准,我为华大集团董事会联席董事长……”
这条微博迅速成为媒体的焦点。
就在王石发微博前一天,也是在深夜,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所谓特异功能闻名的“气功大师”张宝胜因病去世,终年58岁。
但是,这条消息只在小范围内引起了关注,哪怕曾几何时,张宝胜是为老元帅等国家领导人表演,享受中央领导级待遇的“国宝”,受公众重视程度比当下的王石只有过之而不及。
王石加入的华大集团,其创始人兼董事长汪建以“敢言”著称。他最广为人知的其中一句名言就是“所有员工必须活到100岁,上不封顶”。
张宝胜一身“特异功能”,但如其他所有曾风靡一时的“大师们”一样,偏偏独缺延年益寿这项。如果“大师”生前能结识汪建,加入华大,或许就不用在58岁这个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为中年的年纪英年早逝了。
俗话说,人生七十古来稀。不难想象,今年已经67岁的王石心中不免也有一个长寿梦。我们知道,商界大佬热衷健康养生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
热爱传统太极的马云就曾经与另一位已故“气功大师”王林私交甚好。而喜欢登山这种现代运动的王石显然更相信科学,所以他选择的是进行前沿基因研究的好兄弟汪建。
王石加入华大后能否活到100岁我们尚无法得知,但他对华大股价的提振作用是立竿见影的:8月6日,华大股价开盘大涨约7%。对于近几个月负面消息缠身、股价暴跌的华大来说,王石不啻为“天降伟人”。
只是,作为一家以科学研究为立命之本的企业,华大要重振公司形象与业务,仅靠一个领导者的个人魅力显然是不够的。
王石加入华大:不仅是为了活到100岁
王石加入华大早有先兆。去年8月,汪建首次回应王石可能出任华大基因联席董事长的传闻时就说:“他闲着没事干,来给我们干活多好。”当时,王石卸任万科董事长还没多久,仍是华大基因第一届董事会独立董事。
今年1月,华大基因公告称,王石因个人原因申请辞去公司独立董事职务。普遍认为这是为王石成为联席董事长铺路。因此,当此事两日前尘埃落定时,虽然引起了巨大关注,但也没有特别出乎人们意料。
王石选择华大,他与汪建的私交无疑是至关重要的考虑因素。他曾用“成功的爷们之间的情谊”来描述两人的关系:互相敬重,互相信任,互相支持,互相嫉妒,互相不服气。
出于对汪建的敬重、信任与支持,也是出于对华大的认可,王石才会在华大陷入困境之际果断伸出援手。
经历了天涯用户“独孤九剑王德明”实名举报套骗土地资源和政府财政补贴、虎嗅《华大癌变》质疑无创产前dna筛查失效等一系列丑闻的华大,股价暴跌,市值缩水约70%。
与普通的商业伙伴关系不同,王石与汪建相识多年,同为登山爱好者,“两个人好得恨不得穿一条裤子”(王石语)。因此,兄弟有难,两胁插刀,义不容辞。而且,这已不是王石第一次为华大费心费力了。
图|王石与汪建
2007年,正是在王石的建议下,汪建才下定决心将华大基因从北京迁移到深圳;2012年,也正是在王石的帮助下,华大基因拿到了成立十余年后的第一笔风投。
嫉妒与不服气或许也是王石加入华大的动力之一。
2017年7月,华大上市,随后,一连19个涨停,市值突破千亿,汪建风头一时无两。
登山者总不甘平凡,喜欢挑战高峰、险峰,尤其是在有同行者对比的情况下。就在华大上市前没多久,“宝万之争”结束,王石离开了自己一手创办的万科,虽非黯然退场,但难免落寞。
现在,有机会带领跌落神坛的独角兽重返巅峰,重新证明自己的价值,这是热爱挑战的王石难以抗拒的诱惑。
当然,王石加入基因研究“独角兽”或许还有些私心的考虑。
众所周知,王石是个户外运动狂人。可是,随着年龄的增大,王石不得不放弃一些高难度的活动。生老病死,是人类无法违抗的自然规律,但基因研究却为更改部分人类“参数”提供了一丝希望。
此外,“王的女人”田朴珺日前发表了一通颜值论。田小姐称,钱不能买到爱情,她更看重的是颜值。钱的确不能买到爱情,但却有可能买到颜值。
科技虽无法扭转时光,实现青春永驻,但保持容光焕发、精神抖擞还是可能的。加入基因研究巨头,若能推动科技发展,自己也能从中受益,讨得看重颜值的田小姐的欢心,延长与其双宿双栖的时光,也是一桩美事。
图|王石与田朴珺
从华大方面说,也急需一位可以重振公司的领军人。汪建因拼劲获得“土匪”的外号,但管理企业需要的是现代化的理念和制度,而不是总是招人非议的一身“匪气”。
汪建本人也意识到了这点。因此,在去年接受采访时他坦言,华大基因在日常管理上,商业发展上,社会能力上,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而好兄弟王石正好是拥有丰富管理与资本运作经验,善于塑造公众形象的商界老手。
8月5日华大发布的公告就强调了王石加盟后,将发挥其在经营管理、制度建设、商业运作等方面的丰富经验和卓越能力,协助汪建董事长管理华大集团。
王石能否带领华大走出困境?
王石加入华大,迎接他的除了汪建的好兄弟情谊外,还有华大基因的困境。
“基因科技造福人类。”
这是汪建为华大基因制定的宗旨。基因研究,是华大安身立命之本。一间企业的命运,除了要靠管理者的个人奋斗外,还要考虑到历史的进程。而当下的大环境其实是十分有利华大的。
2016年12月,国务院下发“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提出要大力发展基因组学及其相关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
作为中国基因研究的领军企业,华大在国家的政策支持下,理应大有可为,上市后一度大受追捧也说明了市场对其前景的看好。可是,华大却渐渐陷入困境。
图|华大基因创始人汪建
汪建最大的问题是似乎忘了基因科技是一项严肃的科学研究。在中国,只要与人体健康沾边的科学,最终都难免变味,向养生玄学发展。基因科技也不例外。
“我的基因我知道,我的健康我做主”,“能消灭几种基因病,就能延长几岁命”。汪建把基因研究变成了简单粗暴的养生式口号。
虽然通俗易懂的解释有助于基因科学的推广,但过分延伸当下基因研究的目标与所取得的成果,容易造成公众的误解和不切实际的期望。
为了推广,汪建将基因测试包装成更能迎合大众心理的逆天改命的手段,本质上与曾经那些故弄玄虚的“气功大师”没有分别,目的都是忽悠普通民众。
对科学缺乏敬畏的后果就是华大基因忽略技术与研发。近期华大基因饱受质疑的一点就是其研发费用的占比并不高。投入虽然不一定与产出成正比,但在科学研究领域,低投入必然意味着低产出。况且,华大承认,部分研究人员学历并不高。简而言之,其科研能力难有保证。
因此,华大基因被爆出无创产前筛查业务误导医生对产妇作出判断一事现在看来一点也不出奇。事件说明了华大自身的技术仍不够成熟,具有较大缺陷。而华大不但没有如实告知公众,甚至在被爆出问题前有过分吹嘘技术可靠性的嫌疑。
这不仅令人想起美国曾经的基因检测界明星——theranos。由斯坦福天才美少女伊丽莎白·霍姆斯创办的theranos,因号称能提供高效、廉价的血液检测获得硅谷垂青。但公司被爆出技术不过关,检测结果作假的丑闻,最终名声扫地,付出高昂的经济代价。
图|theranos创始人伊丽莎白·霍姆斯
王石加入华大基因,首先应改变的就是华大这种忘了初心的浮躁心态,让华大回归严肃的科学研究,避免走上theranos的歧途。可是,令人担忧的是,王石不但无法将华大引回科学之路,甚至还可能带领华大迈向房地产。
此前的实名举报信爆料称,汪建和原万科董事长王石“一骗地、一盖楼,空手套白狼忽悠二、三、四线城市主政官员后套骗国有资产”。
这个时候,王石加入华大,骗套土地资源的嫌疑不但难被洗刷,更加剧了华大有意进军房地产市场的传言。如何处理好相关质疑,将是王石加入华大后最大的挑战之一。
此外,虽然华大仍为中国基因研究的“一哥”,但其霸主地位并非牢不可破。
《华尔街日报》8月6日报道,一家名不见经传的中国初创公司研发的一种试验性基因疗法在中国国内恶性血癌患者身上起到了缓解病情的效果。
这家名为南京传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初创公司获得了美国强生公司3.5亿美元的投资,两者将在全球共同研发并推广这种疗法。5月时,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已批准这种疗法进行临床试验。这在中国研发的基因疗法中尚属首例。
也就是说,华大在它本业上已经遇到了后来者强有力的挑战。在这样的情况下,王石能否协助汪建认清华大问题的本质,重新在基因研究上发力,打消质疑,走出困境,还需时间的验证。
特别声明: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donews专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donews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