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得不到长久稳定的使用和占有,种下的茶树也得不到保护。黄草岭垭口村、石房箐村留下来的几棵茶王树都在老台地地埂上,可看出五百年前黄草岭的地埂上也有成排成列的茶树,也曾是茶树围埂地如格。现黄草岭留下来的300年500年以上的大茶树不多,没能像凤冠山那样成排成行的保留下来,说明黄草岭遭遇过频繁的劫扰动乱,居住民常迁动,这批走那批来,居住时间不长久,也就不可能再去大量地种茶树。
清光绪年间,滇东北昭通籍的汉人迁来了黄草岭,倮倮人迁离了垭口村、石房箐村、沟迤边几个古寨,搬到了黄草岭坡脚的小河对面,小厂河是无量山主峰与黄草岭的隔界河,倮倮人仍守着无量主峰隔着小厂河与汉人们对望而住,黄草岭现留存有上千棵民国年间种的茶树,那是汉人们迁来后种下的,这些茶树大部分不在地埂上而是顺坡栽是汉人们的种茶法。
岁月流转,随着新时代的到米,1970年景东县域到无量山西坡芹菜塘的公路修通,黄草岭的刊木通道失去了通衢主道的作用,马帮商旅不再走黄草岭,无量山1主脊线被划为国家森林保护区范围,原始森林里的刊木通道无人再去行走,黄草岭进入寂。黄草岭与景东县城之间隔有御笔山,外地人到景东县城看不见黄草岭,也看不见无量山上峰无量山主峰的壮美画景外地人见过的少之又少。黄草岭有大茶干,有上干棵百年古茶树,此信息景东还有许多人都不知道。
黄草岭这个干年占道上的大树落,离无量山主峰最近的古寨,历史上到底发生过哪些大事,无人知晓,也找不到史料,只留下许多重要的线索和信息,刊木通道旧迹,地埂上的茶王树,守着南主峰不远迁的南诏遗民保倮人。黄草岭值得挖掘研究的东西太多,银生节度、南诏德化碑、诏王阁罗风、诏王异牟寻、银生茶、蒙舍蛮细究起来会发现都与黄草岭有千丝万缕的蔓引瓜连。本内容来自《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无量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