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道勇和江川明音“深圳中日科学技术创新交流会”“中日创新高峰论坛”等几次意义重大的中日商业对接会的圆满成功,日中企业家联合会会长江川明音功不可没。 日中企业家联合会是以作为中日企业家商业对接的桥梁为目的,实现成为符合新时代的文化、经济、技术的交汇点从而设立的企业家团体。将日本企业所拥有的「美容健康环境it动漫等行业的最尖端技术以及商品」与中国企业的资本以及营销力结合起来,从而实现可以提供全新型新事业开发的方案。开拓与各种中国以及日本的经济团体合作,促进中日企业家的交流,加深相互之间商业文化的理解的同时,全力支持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江川明音出生在中国大连,成长于北京。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毕业,后赴日本留学,获得法学硕士学位。参与成立的日中企业家联合会等组织均致力于日中友好的经济文化交流工作。除了担任日中企业家联合会会长之外,她还是中日环境优化技术研究院东京分院院长、全球ceo组织创始人。
本次应邀做客一带一路国际创客空间,与新经济顾问邱道勇先生共话新时代下的中日创新合作。
以下为邱道勇与江川明音的对话实录:
邱道勇:日中企业家联合会一直致力于推动中日企业之间的交流,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现在中国新一轮改革将为中日经贸合作创造更多新机遇。中日在多领域的交流有所增加,您认为现阶段要推动中日企业间合作的关键是什么?又面临哪些挑战?
江川明音:中日双方应精心维护经贸合作成果,中日经贸关系发展到今天的规模和水平,是双方多年共同努力的结果,来之不易,双方应共同精心维护。中日商界依然保持着良好关系。未来中国经济仍保持快速发展,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产业领域加大开放、营商环境持续改善,日本企业还会增加对华投资。中国的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源素质是有竞争力的,对日本企业仍有吸引力。推动中日企业间合作要建立在中日企在相互理解,相互认可,相互尊重,建立在中日企业双赢的前提下。
我们还面临着的挑战一是历史问题和中国政策问题,二是语言不通问题,企业文化背景不同,国情政策不同。虽有挑战但是我们依旧充满信心,世界经济持续发展,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都决定了中日企业密切合作的必然趋势。
邱道勇:我们要研究中日企业文化的共性,以这种共性为基础,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加强相互之间的交流,为两国企业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把握好这样的契机,积极与对方的交流,追求企业的长远发展,实现两国企业的双赢。日中企业家联合会作为日本企业与中国企业商业对接的桥梁,您能简单聊聊您认知中的中日企业间存在的差异吗?
江川明音: 中日企业表现出一定的相似特征。但是由于企业文化渊源上的诸多不同,也导致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差异。首先是企业中个体与群体的关系。中日企业文化理念中群体意识都很强。但是在企业内部,个体价值观、个性自由的体现却差异明显。日本人很早就注意到个人主义在某些方面的重要的作用。但他们也清醒地意识到,极端的个人主义将会导致社会和组织协调的困难。只有将个人主义融入群体和谐之中,个人在群体中的价值才能得以充分的发挥。于是,他们形成了既重视个人表现,又讲究群体和谐的独具特色的日本式“个人主义”。在对待群体与个体的关系问题上,中国文化强调整体和谐统一,但却忽视个性价值表现。中国企业群体与个体被对立起来,对外缺乏竞争与协作精神,最终形成中国企业内部活性的不足。传统观念导致了中国企业管理的激励结构失衡,影响发挥员工能动性的作用。对于中日企业差异的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的市场经济发展并不成熟,日本已形成了成熟市场经济体制,其企业文化也相对中国更为成熟,这是中国企业应该认识到的。
在企业合作中除了众所周知的差异之外,还有关键的一点。中国企业决策速度快,但变故多、很少有人去做功课了解日方后谈合作。而日本企业决策慢,但一旦决定了会恪守承诺的。还有,日本企业专业性强,横向联合较多,对一个技术或一个项目会有几家公司介入,把控相对薄弱,需要时间去应对。
但在两国企业进一步交流下,我们也能看到两国企业文化中共性的特征,这些共性是我们两国企业交流的基础,也是交流的机会,它能促进两国经济上的发展,为双方企业提供契机,中日企业都要把握好这样的机会;另一方面,我们也能发现两国企业文化中的差异要素,差异的存在有其必然性,因为它可以增进双方的优势互补,只要运用得当,对方优秀的企业文化完全可以用来完善自己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不足。中国企业最缺少的还是学习力,企业建设尤为如此,我们很多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就固步自封了,没有学习的动力了,企业没有新的基因注入,老的模式不能适应市场的变化,这样的企业必然缺乏进一步发展的动力。
认识到这种差异是中日两国企业文化相互学习的基础,特别是对中国而言,这种差异为中国企业向日本企业学习提供了契机,中国企业要学习日本企业如何将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相结合来发挥企业文化巨大的引导作用,将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来发挥巨大的激励作用,学习如何将西方先进的企业管理理论与国内传统文化相结,这都是中国企业想进一步发展要去做的,去学习改进的。日本企业也要学习中国新的消费模式、运营模式,中国电商平台的发展速度在日本之上,这不仅是人口数量差距的原因,更是代表着消费观点转变的创新时代到来。
邱道勇:天猫在这个双11已经实现了1万1682亿的销售额,现在中国电商的发展速度惊人,你怎么看待新零售?
江川明音:新零售,我觉得这是一个大方向,是一个很好的大趋势。天猫双11的火爆在日本也是头条新闻,在日经新闻都有大幅报道。我觉得中国还是个大市场,日本这方面要向中国学习,要进一步促进电商的发展。在日本有非常好的产品,把技术拿到这边来,有些东西我们在国内生产,可以促进一下我们这个新零售行业共同发展。
邱道勇:虽然存在不同,但是坚持优势互补肯定会让合作变得更加密切。日本本身就是世界制造业强国,在技术、管理及质量要求上都是极为追求卓越的。若中国企业打入日本并能够得到日本市场的认可,则可能成为标志性的一跃。那您认为中国企业如何在日本找到更好的投资合作机遇?哪些领域是现在的合作趋势呢?
江川明音:中日经贸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经贸关系之一,两国经济互补性非常强。种互补模式的潜力仍有很大空间。日本消费者青睐中国出口的物美价廉的商品,如服装等,而家电等方面的oem定制,如果有创新产品,也有可能打入日本市场。日本的家电、汽车、精密仪器等企业也将中国作为主要的海外销售市场。
中国已连续多年成为日本最大贸易伙伴。双方今后可在绿色经济、老年产业、中小企业、现代农业、技术贸易等领域大力开展合作,进一步推动两国经贸合作转型升级。在日本投资的趋势自然是第三产业。日本有非常好的人文精神,这点是很大的优势。
目前日本对华投资以设备投资为主,在技术转让方面则比较保守。因此,日本对华出口的潜力还没有完全释放出来。要进一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实现日中企业的双赢。
中日在金融合作、环保节能方面有广阔合作空间。日本经济界人士迫切希望两国经贸关系保持稳定与发展。这跟中方是一致的。近年来中日经贸界来往开始活跃起来,这种良好势头应该继续下去。作为世界第二大和第三大经济体,中日不断提升商业合作水平,不仅能够惠及双方企业和人民,也为亚洲和世界经济带来更大的希望和信心。
邱道勇:作为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标志,北上广深都在进行体制机制的创新,将为外商在对华投资提供更多便利。中国市场变化很快,特别是欧美和韩国企业在中国发展迅速。如果日本企业不积极拓展中国市场,它们所占领的市场份额就可能缩小甚至被边缘化。最后想请您简单聊聊您对未来中日商业合作的展望。
江川明音:我还是很看好中日之间的合作。中国进一步开放服务贸易领域,而日本在这一领域具有很强竞争力,日本企业应将服务业作为今后拓展中国市场的重要着力点。例如,日本在零售业和流通业多年形成的成熟运行模式可以为中国服务业企业提供经验和借鉴。中国在电子商业上又可以给日本以指导借鉴。
日本企业应抓住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机遇,进一步开拓中国市场。日方不应仅把中国作为生产和组装基地,而应更加重视中国作为消费基地和研发基地的作用,加快向中国转移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