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乌镇互联网世界大会上,知乎创始人周源说:“知乎将让先进入知识市场的知识工作者先富起来。”一句话中,周源两次使用“知识”和“先”字,似乎想说明知乎抢占了“知识变现”的先机。但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知乎的变现之路可以说是“起个大早却赶了晚集”,到现在还没个靠谱的途径。连自己的盈利模式都找不到的知乎,又何谈让知识工作者赚钱?
嘴上说“不为赚钱”,身体却开始摇摆
2011年至今,知乎未来靠什么盈利一直是中国互联网圈的未解之谜,甚至连知乎的几位创始人都回答不出来。从公开报道来看,知乎在盈利模式的选择上反复摇摆:2013年初,知乎创始人周源曾对外表示,“知乎不是为了赚钱。”然而这一说法很快被他自己推翻,先是联合创始人成远对外表示,“知乎的盈利模式不会和传统的企业有太大差别,也是以广告盈利为主。”后是周源改口说“开始重新考虑引入广告拓宽盈利”。管理层摇摆的态度甚至被用户编成了段子,有网友调侃知乎商业化,说:“这种以万般皆下品,唯有逼格高的社区,广告就不要考虑了,丢人。”
或许因为不想那么早失去太多用户,在寻求变现的路上,知乎走得小心翼翼、亦步亦趋,甚至很多尝试刚一开始就结束了。今年以来,知乎陆续向用户开放了值乎、知乎live、文章赞赏和付费转载等功能,无一不对外标榜是“知识变现”的新模式。然而尴尬的现实是这些功能都不是知乎原创,在值乎推出前,相似的产品分答已经火遍朋友圈;知乎live则像是封闭的文字版直播秀;文章赞赏、有偿转载在微博、微信早就存在……步人后尘的知乎给这些舶来品罩上“知识付费”的外衣,却也没能给自己带来可观的收入,当初名噪一时的“值乎”如今早已不见踪影。
做了广告,没了节操,现实果真那么美妙?
或许想赚钱的想法太过强烈,多方尝试无果后,知乎还是走上了明目张胆做广告的道路。在上个月的知乎品牌开放日上,周源向外抛出了一系列变现设想,其中占比重最大的就是形色各异的“原生广告”。如果你正通过pc端使用知乎,或许会在页面右侧看到kindle的图片广告,而你的主页时间线可能被插入阿迪达斯、coding的问答广告,当然你也有机会读到一篇关于海飞丝洗发水的专栏广告。
可是这些原生广告为知乎带来利润了吗?多家媒体曾就此采访过周源,而他对此讳莫如深,经常打太极般的回答,“不会太早做商业定性,知乎现在不缺钱。”至于是不是真的缺钱,也许只有周源自己知道。
变现之道更像饮鸩止渴,产品初心早已不在
其实,不管是“不赚钱”还是“不缺钱”,知乎面临的最根本的问题在于:这些产品模式事实上正在使知乎偏离自身的“知识平台”定位。粉丝经济惯用的伎俩并不适合于知识内容变现,泛娱乐化的广告更会加速本就不堪的社区内容文化,这显然是知乎管理层不愿意看到的。在找到合理的变现途径之前,知乎可能就会陷入一个两难的境地:是坚守初心留住知识,还是自甘水化迎合变现?
在此前的一段时间,每当外界提及盈利模式的问题,周源总会以“产品做好,盈利自然而来”的类似说法搪塞。可实际上,似乎不是知乎不想盈利,而是知乎始终找不到稳定的变现途径,这个根源问题解决不好,帮助知识工作者变现更是纸上谈兵。所以,在“立flag”要帮助别人之前,知乎还是该多想想该如何自救,毕竟靠金主过活的日子也不体面,万一最终以烧完投资人的钱收场,想必大家都会很难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