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简历的员工说,不仅在我们公司,在整个行业这个可能是公开的秘密...”
智联招聘的销售员工申某利用公司漏洞,伙同客服李某,私自将公司15余万条个人简历低价销售给某公司人事经理余某。昨天上午,申某等三人被控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在朝阳法院受审。据悉,这些个人简历中包含大量个人隐私信息,其中包括求职者的家庭住址、工作单位、薪资收入。
招聘网站报警员工卖简历
2016年6月22日,智联招聘的经营者北京网聘咨询有限公司向警方报案称,公司通过内部网巡检发现,自2015年1月起,该公司销售人员申某私下出售几十万条个人简历信息,内容包括姓名、身份证号、住址、电话、受教育程度、工作单位、薪资收入等个人信息。
按照公司的正常流程,销售人员去找有招聘需求的公司,双方签署《服务合同》,对方缴纳服务费用后,公司会提供网站简历库下载的用户名和初始密码給对方,对方在已开通的权限内对简历库的个人简历进行下载。
申某使用几十家伪造的公司名称与网聘公司签署合同,从公司骗取简历库下载的用户名和密码,并以低于公司的价格出售,供他人下载简历。公司每份简历对外的市场报价是50元,但申某对外兜售价格为2元一份。很快,申某及该公司客服人员李某,以及购买个人简历的北京某科技有限公司人事经理余某一同被抓。
申某等三人均为大学文化程度。据指控,申某、李某于2016年3月至10月间,利用公司系统漏洞,私自将公司的155772条个人简历信息低价出售给余某。
检方认为,申某和李某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公民个人信息,余某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应当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追究三被告人的刑事责任。李某在共同犯罪中起辅助作用,系从犯,应当从轻处罚。
昨天,申某等三人对指控罪名均认可,但余某认为其购买的简历信息没有指控的15.5万条,而只有两万条左右。
申某供述说,他在公司做销售期间压力很大,如果完不成业绩,一分钱奖金都拿不到。因经常有人私下问他能否将个人简历便宜出售,于是就想挣点钱。2016年4月,其发现公司存在漏洞,客户凭用户名和密码到公司的简历库下载完简历信息后,要和公司客服人员确认是否使用完毕,如果客服回复没有使用完毕,数据就又恢复到初始的状态,他便可以将这些新生成的个人简历再卖给他人牟利。
因获取简历需要客服人员配合,申某就找同事李某帮忙,每次会发给对方200元微信红包。“后来李某觉得钱少,我答应每1000份简历给他200元。”
虽然申某并未明确告知李某做什么,但李某心知肚明,他曾提醒过申某,别卖太便宜。李某当庭承认,如果卖得太便宜,就不值得做。除了帮申某的忙,自己也有贪图小便宜心理。李某称,申某给了他4万元好处费。
余某是申某的老客户。他供述说,他去年刚跳槽到这家公司,以前的合作伙伴问他能不能搞到便宜的个人信息和简历,于是就找申某。余某曾供述,他从申某处购买信息总共花了八九万元。
当公诉人问及获利情况,申某称,为了完成业绩,他曾自己出钱垫资给公司45万元。算上这笔钱,他非但没赚,反而还有亏损。
庭审最后,检方当庭建议对三被告人分别量刑三年至五年、一年至两年以及四年至六年。法院将择日宣判。
1985年出生的申欢2008年毕业后便进入了智联招聘,他说因工作努力和公司器重,自己一直做到了公司内销售的最高级别,即9级的大客户经理。在庭审前后他两度落泪,他说自己并不知道在做犯法的事,以为只是触犯公司内部规定而已,现在一看到有关于倒卖公民信息的新闻便后悔一次。
问:你在法庭上说私卖简历是业内“潜规则”?
申某:对,不仅在我们公司,在整个行业这个可能是公开的秘密。公司本身也是售卖信息,其实我们这个信息不是属于通讯、财产证明、个人笔迹什么的信息,而是招聘信息。现在社会上招聘压力很大,我认识的都是hr(人力资源)的经理,大家以为北京找工作的人这么多,都认为hr找到一个人很简单,但我接触他们多的了,其实hr的压力也非常大,这些公司也会对hr进行绩效考核,每个月、每个季度必须要招多少人,这种绩效考核大的情况下尤其是公司又对招聘预算不足的时候,他们会来找到我们销售(做这个事情)。我们敢保证,我出这个事情不是第一例、也不可能是最后一例,我们友商中其实很多人都在这么做。
问:是说这有个行业内对廉价简历有很高的需求?
申某:基本上行业内有个标准报价,公司对外的报价是50块一份简历,但很少有公司买,太贵。因此很多公司到我这里买套餐,比如十几块钱买个职位,送多少简历的下载,很多hr经理都买套餐。此外,猎头公司对简历的需求量非常大,他们同时是我们的竞争对手,所以公司规定是不卖给他们简历的,因为是“拿着我们的子弹打我们自己”,因此,猎头公司就通过中间公司来找我买简历,单位对公司认定不太严谨,只要章照齐全就卖,生成下载密码给他,其实背后买的是猎头公司。
问:私下倒卖信息你知道是犯法的吗?
申某:没想到自己触犯刑法。以前公司发生了这种事情就是对员工做内部处理,开除处理,发一个邮件全体通报一下,我没想到自己会这样。其实我在最后向公司提出过辞职,因为我当时觉得我做这些不合公司规定,对不起公司对我的器重,但最后没辞职成,但没想过犯法。现在这个罪名让我被捕了7个半月,我很熟悉这个罪名,尤其国家司法解释出来后,新闻联播播了几次,每一次我都很后悔。希望大家以我为戒吧,任何公民信息都不可以倒卖,尤其是在网络发达的社会,不要再有这样的事情出现。
招聘公司可以售卖的个人信息,为何其员工销售就触犯了刑法?
中国互联网协会信用评价中心法律顾问、北京志霖律师事务所律师赵占领解释称,智联招聘收集用户个人信息应是符合正当合法必要性原则的,根据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网络服务提供者和其他企业事业单位在业务活动中收集、使用公民个人电子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
赵占领表示,智联招聘收集信息并提供给企业客户是用户模式、产品模式决定的,应该是和用户有协议约定,关键在于收集使用转让中取得了用户知情同意。但是其员工的行为不同,员工个人是没有权力收集用户信息,没有权力转让的,员工转让属于职务之便将掌握的信息非法提供给第三人。
因此,该案中的被告人则触及了多重的法律关系,首先他侵犯了公民的隐私权,属于民事侵权;其次员工触犯了和公司之间劳动关系的,应该公司有规章制度约束他不能私自卖给第三方,他违反了内部的规章制度,单位可以对他给单位造成的损失索赔。最重要的是他触犯了刑法中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记者了解到,6月1日起,《网络安全法》、两高的司法解释等一批影响市民生活的新法规施行,对此案有什么推动作用,赵占领认为,两高的司法解释明确了“公民个人信息”的定义,对相关量刑有了统一的标准,使司法机关在相当案件审判中对量刑有了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