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丨李虎成 赵同增通讯员丨李建彬在“三级书记例会”3岁之际,河南日报再次关注报道三级书记例会,4月11日在河南日报一版重要位置推出重要报道《破解基层社会治理难题的“延津实践”》,4月12日推出第二篇《抓党建转作风,练好服务群众的“基本功”》、接下来还将继续推出第三篇《万象更新,延津发展入佳境》,这3篇报道讲的啥,我们带您一睹为快。2014年5月,延津县创造性地推出三级书记例会制度,如今运行整整三年时间,已成为延津干部群众生活中的一部分,从深处改变了延津的政治、经济、民生、文化、生态,也将给延津带来长远影响,改变延津的发展走向和落后“宿命”。3年来,延津县三级书记例会每月一次“雷打不动”定期召开,借此倾听基层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集纳社会各界的智慧,凝聚全县上下的共识,齐心协力解决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难点、热点问题,推动县乡经济和谐发展。
△《河南日报》4月11日版样
破解基层
社会治理难题的“延津实践”
延津县“三级书记例会”系列报道之一
2014年5月底,作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一个环节,延津县召开全县后进村整顿座谈会,总结前一阶段的成绩和经验。会议由祁文华召集并主持,全县所有乡镇党委书记、相关县直单位负责人和35个后进村党支部书记全部参加,人人都要发言。
在这次会议上,参会人员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当场提出问题,当场梳理思路,当场拿出解决方案……祁文华突然意识到,这种形式的会议,可以综合全方位的信息,能够有效整合全县的资源,化繁为简大大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如果能定期召开,大家开诚布公,不遮掩、不回避问题,共同解决问题,很多社会难题将会迎刃而解。
祁文华的建议,得到在场县委常委、乡镇党委书记、35名村党支部书记和县直部门负责人的一致赞同。随后,延津县委、县政府经过几次调研、征求意见、讨论论证,最终出台了《县乡(镇)村三级书记例会制度》等一系列决定、制度,“三级书记例会”由此应运而生。
三级书记例会制度建立之初,每周召开一次,延津县用了3个月时间实现了全县345个行政村的全覆盖,此后坚持每月召开一次,从未间断,目前已召开41次。每次三级书记例会召开前,由县委组织部确定主题,并提前下发通知,给乡镇党委书记、村党组织书记留出时间进行调研、思考、收集群众意见,确保群众的所期所盼得以在三级书记例会上充分反映。对每次例会反映出来的问题,由县委组织部负责梳理归类,建立台账,明确责任,限期解决,达到群众满意。
围绕三级书记例会制度,配套建立完善了领导干部蹲点调研制度、县级领导干部联系乡村制度、书记县长直通车制度、县级党政领导干部接访处访工作制度、领导干部现场办公制度、决策评估纠错制度、权力清单服务承诺制度、督促查办问责制度、农村干部创先争优激励保障制度等九项制度,这十项制度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既保证了能够多渠道发现问题,又保证了能够深入调研、解决问题。
新乡市委组织部副部长王庆堂实地调研之后说,三级书记例会是新形势下提升农村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的积极探索,也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服务人民群众的有益实践,值得全市各县(市、区)学习借鉴。
长期研究基层党建的新乡市委党校教授张敬民说,延津推进三级书记例会,找到了凝心聚力谋发展的突破口,实现了抓党建与抓发展的有机结合,形成了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始终把握工作的主动性和前瞻性,架起了上下沟通联系的连心桥,形成了以服务群众为中心的制度体系,找到了提升治理能力的有效途径。
△《河南日报》4月12日版样
抓党建转作风
练好服务群众的“基本功”
延津县“三级书记例会”系列报道之二
“三级书记例会起源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中进一步得到完善,目前又被全方位运用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
延津县委书记祁文华说,三级书记例会“书记抓、抓书记”,县乡村三级书记定期沟通思想、交流经验,紧紧围绕中央精神,不断丰富自身内涵,从本质上来说是一个党建平台和“党建工程”。
从2014年开始,延津县把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列入了工作计划,实施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清零行动”,县财政投入1600余万元,新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163个,实现了全覆盖,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供阵地,为基层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搭台。
不仅如此,三级书记例会还进一步推动了基层基础保障工作,2016年,在任的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和其他村“两委”成员,工作报酬每月分别提高到1700元、1240元和970元,高于省定标准;村级组织办公经费每村达到9600元;服务群众支出保障每村达到8000元。
2014年底,恰逢村级组织换届选举,10月初的一次三级书记例会,对此事专题讨论,认为以往选拔村支书只需要乡镇认可、村里党员举手表决通过即可,重程序轻结果,容易出现把关不严,选出来的有些“两委”班子软弱涣散,村干部畏难情绪大、责任心不强、决策不民主,缺乏驾驭能力,不能造福群众,成为农村的不稳定因素。
在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中,三级书记例会连续三次以村级组织换届为主题,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由纪检、组织、政法、信访、计生等12个部门,对每一个支部书记人选进行资格审查,并进行群众满意度调查,调查进村入户率达到100%,见面率不低于总户数的三分之二,群众满意度低的取消资格……通过一个个近乎苛刻的环节,最终配齐配强了基层“两委”班子。
三级书记例会注重抓干部作风转变,抓住不落实的事,盯住不落实的人,严肃进行问责,让为官不为、懒政怠政的干部受到惩处,同时引导广大干部敢于担当、积极作为,多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
县委书记祁文华从自身做起,三级书记例会面向全县筛选出的63个特困户,他趁周六周日挨家挨户走访,“揭开锅看一看吃的是什么,坐上床头看一看铺盖什么,拉一拉家常看一看盼望什么”,还指定63家县直单位进行一对一帮扶,共为他们解决住房、医疗、生活等方面问题133个。
三级书记例会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了“佩戴党徽亮身份”、县级领导干部“五个一”活动,敢于亮明党员身份,县级领导干部带头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分包信访案件、贫困户及后进党支部,共形成调研报告241篇,化解信访案件177起,为贫困户办理实事382件,转化提升后进党支部42个。
好作风营造出好环境。该县在全省率先建立县级党委法律智库,荣获全国法治县创建工作先进单位,公安执法满意度在全省158个县(市)位居第一,2014、2015连续两年荣获河南省平安建设先进县荣誉称号,2015、2016连续两年被新乡市委、市政府评为全市信访工作先进县。
万象更新
延津发展入佳境
延津县“三级书记例会”系列报道之三
4月9日, 省委省政府召开转型升级攻坚观摩和推进会,对2016年度“十强”“十快”“十先”产业集聚区、服务业“两区”进行表彰,延津县产业集聚区榜上有名,继2013年荣获河南省“十快”产业集聚区之后,又获得河南省先进产业集聚区殊荣。
延津县委副书记、县长李维山说,产业集聚区快速发展,离不开三级书记例会这个“引擎”的推动力。
三级书记例会解决群众民生问题,化解社会矛盾,夯实党建基础,让干部作风转变,增强了延津发展的内生动力,推动了延津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快速发展。2013~2016年,延津完成生产总值从101.8亿元增长到128.1亿元,年均增长10.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5.0亿元增长到7.25亿元,年均增长15.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从44.2亿元增长到63亿元,年均增长13.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都在大幅提升。
农村的美“秀外慧中”
△延津县以城乡环境卫生网格化管理为抓手,营造城乡宜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
2014年下半年,三级书记例会如今,延津常态保洁机制、垃圾收集转运机制正常运转,基本实现农村垃圾“日产日清日处理”,2014、2015连续两年被评为全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先进县,2016年新乡市乡村清洁和环境监管网格化管理工作现场会在延津召开,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全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先进县。
“村容整洁环境美,是‘四美’乡村的第一步。”延津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司天奇说,该县在新乡市率先开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讲堂,开展了“延津城市精神”表述语征集活动、“学雷锋”志愿服务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六进”活动,坚持“以人为核心”的创建理念,以“村容整洁环境美、品德高尚人心美、乡风文明风尚美、精神充实生活美”为目标,深入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让农民文化生活更丰富、乡风更文明,让农村的美由内而外、秀外慧中。
脱贫的路越走越宽
△稳步推进棚户区改造和房地产开发项目,新开工商住楼21.3万平方米。图为青云林海小区
为帮助贫困家庭脱贫致富,积极引导在外务工人士回乡创业,发展多种形式的乡村经济,增强造血功能,带动农村闲置劳动力就近就业,实现务工、农活、家务“三不误”。
“精准扶贫就业基地”项目由乡村两级垫资,按照每个基地带动20名贫困群众的标准建设,验收合格后,县财政按照每个就业基地50万元的标准进行奖补,2017年年底前全县将建成75个就业基地,带动1500个贫困群众转移就业,让1500个家庭实现脱贫致富。
“回归工程”、“精准扶贫就业基地”、“县领导帮扶‘五个一’活动”、“万名党员帮万户暖心工程”……随着三级书记例会扶贫项目越来越多,延津县贫困户脱贫的路越走越宽,2016年,延津县减贫3878人、12个贫困村退出序列,延津县在新乡市产业扶贫现场观摩评比中被评为全市非重点县第一名,县扶贫办被推荐为全国扶贫系统先进集体。
发展的难题迎刃而解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延津县城新貌
三级书记例会,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再棘手的难题在这里也能迎刃而解。
目前,该县累计在产业集聚区投入资金60亿元,先后实施了道路、标准厂房、电力、通讯、热力、燃气、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项目,并按照“一路一景”的规划,为招商引资和项目入驻创造了良好条件。将县行政服务中心搬迁到产业集聚区服务平台办公,制定了首问负责制、全程服务制、限时办结制等一系列措施,实行“一条龙”服务和“一站式”办结制。
吸引了深圳华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克明面业、精益珍食品、笑脸食品、鑫香园食品、千百知饮品、酒鬼酒、新平川酒业等一批重点项目和知名企业落户延津,培育发展了食品加工、节能环保两大百亿产业集群,被评为全国食品工业强县,叫响了“中国第一麦”品牌,被评为国内唯一的中国优质小麦产业化示范县、全国小麦全产业链产销衔接试点县、全省小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试点县,被农业部确定为第二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创建试点县。
2016年,延津完成主营业务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税收增幅均位居新乡第一,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占比达到91%,全市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