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78岁老大爷说赶集挣钱多少无所谓,只要不生病钱就够花的

集市的一角摆了个杂货摊,快中午了也没什么人,看摊的老人吹起了他的葫芦丝。小编不懂音律,只觉得声音清脆,带点余音,就信步过去看看。原来这个吹葫芦丝的老爷爷是夹山于岭人,今年七十八岁,跑二十五里路到这里赶集。老人家的摊子上乱七八糟的摆放了一些日常用的小木器。
大爷给我看他刻的馒头花。农村过年,或者有什么特别的事情,都会在馒头上盖上花,小编也不懂是什么意思,反正见过。原来就是用这个沾上颜料,印在馒头上的啊。左边那个还是个双喜呢,大爷真是心灵手巧啊。
这个东西小编不认识,正好有一位路过的大妈,她跟她的女儿说这是炒米用的,在锅里翻米很方便。小编就暂且叫它米铲吧。我们 这里过年的时候才有炒米的习俗,从腊八开始,到过年基本结束。这个米铲大爷卖五元一个。
这个是拴绳子用的,绳子通过那个小孔系好。捆东西的时候,绕一圈回来,绳子放在那个弯钩里用力拉,然后系上就行。很省力很方便很结实。过去在农村,谁家能没有这个,上山拾草,地里收庄稼,样样都需要用绳子把东西封在小手推车上。
暖瓶塞子,大的小的都有,卖一块钱一个。半圆形的煎饼刮子卖五块钱一个。赶面杖,包饺子赶面皮儿用的也卖五块。当然了,遇上讲价厉害的,便宜点也卖了。
这个东西很少见,据大爷说这叫纸戳子。是过年过节时给老祖宗上坟时盖在烧纸上的。盖了它,烧纸就变成钱了。大爷说过年时一天光卖这个都能卖一百多块钱呢。现在这时候,就卖不动了。
来了一位大妈,挑了一把煎饼尺带走了。现在农村还有很多人家自己烙煎饼,烙煎饼从过去的大鏊子变成现在的小鏊子,这小煎饼尺正合适。
大爷的杂货摊上,除了这些葫芦丝和笛子,其他都是他自己亲手做的。大爷这么大年纪了还能自己动手做家具吗?大爷说原来都是手工制作,再用麿光机麿 很费功夫。前几年买了个加工木器的铣床,电动的,省劲呢,现在年龄大了身体不好干不了大活计,就做点小东西赶赶集。儿女不喜欢让他出来,但他也不喜欢在家闷着,出门看景挣钱零花两不误,多好呀。
问大爷一上午卖了多少钱了?大爷说没卖多少,就卖了两把扫帚,两个饭刷。可大爷很开心,说他的眼睛前段时间做手术,两个多月没有出来赶集了,在家着急,这几天刚出来,这不,还戴着墨镜呢。大爷说,年前他生了一场病,花了不少钱。过年的时候赶集挣了一些,年后又感冒,打针把钱又打光了。好在,白内障手术是国家免费的,就是耽搁了赶集时间。大爷说,只要不生病,挣多少钱无所谓,都够花的。最后祝大爷身体健康,生意兴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