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滴滴就挣不了几个钱,但是对于大多数司机来说,滴滴已经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存在,本来呢,业余做一做打发时间,增加一点点收入还是可以的,偏偏滴滴的决策,司机用户两头不讨喜。
2017年,中国网约车全面进入合法化运营时代。“私家车”、“外地车”、“低端车”,之前一直游走在法律灰色地带的网约车将逐步剔除,最终定位在“高端出租车”。那么,国内最大网约车出行平台滴滴境况如何?号称日订单2000万,进入合法化轨道后,没有疯狂的补贴,滴滴订单到底剩多少呢?
据猎豹大数据平台libra的数据显示,2016年9月滴滴出行用户渗透率达历史最高值2%以上。但随着滴滴uber的合并,对乘客和司机补贴的减少,用户渗透率一路下跌。直至今年3月,用户渗透率已降至1.4%,下降幅度在30%以上。
在标准排名推出的2017新消费50强榜单中,滴滴出行排名也是连续3个月下降,其1至3月排名分别为第9位、第21位和27位。
据了财新报道,滴滴出行在北京活跃司机共计110万人,合规司机仅占10.7%。另外,在上海滴滴曾公布42万司机中,合规司机也只有2.5%。不合规车辆和司机剔除后,滴滴运力面临断崖式下跌,业内人士预计,由运力下跌导致的订单下降或致9成。
如果按照业界推算的9成降幅算,滴滴鼓吹的2000万订单就只剩下200万。一个日订单200万的网约车信息撮合平台,是如何都无法撑起2000亿元的估值。
无疑,这是个扭曲的商业模式。网约车新政引起滴滴危机的导火索,但滴滴的危机早已埋下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