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知识产权的普及化程度不断加深,企业及个人都对知识产权有了一定了解。在相关政策不断完善下,知识产权全民化的观念正在不断形成。但是,知识产权是法学中一个大的类别概念,是关于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智力劳动成果的专有权利。那么,什么是知识产权?知识产权包括哪些具体权利呢?
知识产权是指人们就其智力劳动成果所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通常是国家赋予创造者对其智力成果在一定时期内享有的专有权或独占权。根据中国《民法通则》的规定,知识产权属于民事权利,是基于创造性智力成果和工商业标记依法产生的权利的统称。知识产权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无形财产权,它的客体是智力成果或是知识产品,是一种无形财产或者一种没有形体的精神财富,是创造性的智力劳动所创造的劳动成果。与房屋、汽车等有形财产一样,都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都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有些重大专利、驰名商标或作品的价值也远远高于房屋、汽车等有形财产。
广义的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邻接权、商标权、商号权、商业秘密权、产地标记权、专利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等。狭义的知识产权主要包括著作权、邻接权、专利权、商标权等。下面我们就来具体说一下比较重要的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这几个内容。
一、著作权
著作权是知识产权独占权与专有权特点的最佳体现,著作权又称版权,是指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依法享有的财产权利和精神权利的总称。主要包括著作权及与著作权有关的邻接权。广义的著作权包括著作权、著作邻接权、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等,狭义的著作权包括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
著作权的客体包括受著作权保护的各种作品。涉及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它是由作者创作并以某种形式固定下来能够复制的智力成果。
二、专利权
专利权是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专利的申请数量与受重视程度是知识产权建设与保护成果的直接体现。专利权是指专利权人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独占使用、收益、处分其发明创造,并排除他人干涉的权利。专利权具有时间性、地域性及法律确认性。
专利权的主体即专利权人,是指依法享有专利权并承担相应义务的人,包括发明人或设计人,单位、受让人、外国人;专利权的客体,也称为专利法保护的对象,是指依法应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创造,包括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三种。
专利权具有如下法律特征:1、专利权是两权一体的权利,既有人身权,又有财产权;2、专利权的取得须经专利局授予;3、专利权的发生以公开发明成果为前提;4、专利权具有利用性,专利权人如不实施或不许可他人实施其专利,有关部门将采取强制许可措施,使专利得到充分利用。
三、商标权
商标权,是指商标所有人对其商标所享有的独占的、排他的权利。商标是企业的标志,代表的是企业的形象。企业发展壮大的核心不是有多少资产而是企业的核心技术。投资者在选择合作对象时,更看重企业的专利权、商标权。
商标是用以区别商品和服务不同来源的商业性标志,由文字、图形、字母、数字、三维标志、颜色组合、声音或者上述要素的组合构成,具有独占性、时效性、地域性、财产性、类别性。因为商标是区别商品或服务来源的一种标志,因此每一个注册商标都是指定用于某一商品或服务上的。为了商标检索、审查、管理工作的需要,政府会把某些具有共同属性的商品组合到一起,编为一个类,而我国将商标分为45个类别。其中商品34类,服务项目11类,共包含一万多个商品和服务项目。
知识产权对企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现在早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与灵魂。企业只有深入实践,不断创新,才能抓住消费者的眼球,抢占市场先机。而企业的研发势必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如果不对自己的知识产权进行有效的保护,很容易被竞争对手窃取成果。很多企业都认识到了知识产权的重要性,以以辽宁亿家亲商务服务集团有限公司为例,2018年初,集团公司以“关于搭建东北知识产权证券化交易平台”的建议,经省政协委员和常委上报两会,列为406号提案,并开发了“亿家亲门户网站”,在促进东北地区知识产权建设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知识经济时代,只有充分认识知识产权对企业发展的作用,才能更好的保护本公司的知识产权不受侵犯,并利用知识产权来鼓励员工不断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