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检悦读|小小说《大律师》之初次法律援助(音频)

双眼疲惫,点击听音频
▼▼▼
大律师2_mixdown.mp37:54
来自网络
大律师之初次法律援助
婉骆县的夏友平律师昂首步入县法院的安检门。
七月的婉骆县正是鲜花盛开的季节。县法院里面姹紫嫣红却又显得庄严肃穆。夏友平准点进入到第七审判大厅,国徽下是一排溜的三张椅子和一张硕大的审判台。审判台下面一张椅子和小的书记台静静的矗立着。一左一右,原告和原告代理人的席位与被告和被告代理人的席位相对而立,都是朱红色的。与审判台相对的是三排大约可以坐三十余人的旁听席椅子。一对立柱仿佛隔离似的把审判区和旁听区隔开。一名法警在审判席后面笔直地站立着,在隔离的位置上另一名法警同样静静地站立。
[夏友平走到原告代理人的席位坐下。紧接着,四名被告也鱼贯而入,依次在自己的位置上坐好,他们在等书记员和法官的到来。这个案子是独任制的简易程序。在等待法官的当儿,夏友平的脑海里像放电影一样回顾了自己接到这个案子时的情形。
刚拿到执业证,夏友平就去县法律援助中心找到赵主任,请中心给他指派一件法律援助案件。这本来也是《律师法》对律师的法定义务,也是国家对弱势群体关爱的具体举措。夏友平的运气很好,刚说完话,赵主任就对他说:
“小夏,你来的正好,外面就有一个老太太需要援助。我领你去会客室看看。”
援助中心的会客室就在主任办公室的隔壁。同时也兼做法律援助中心的会议室。一个女司法警察正在劝慰那个看上去胖,细看却是浮肿得厉害,约莫七十岁左右的老太太。这让夏友平想起自己的妈妈来。
夏友平快步上前,站在那个老太太的侧面。赵主任轻轻地走到老太太的面前说:“这个小伙子是我们的律师,姓夏,您叫他小夏就行。他会尽力地帮助你的,你不要难过。”
赵主任说这话的同时,旁边那个女司法警察拿出一张纸巾,柔和地给老太太拭去已经涌出的泪水。
[夏友平对赵主任说:“我等会儿过来办手续,我先和这个老妈妈说说话。”
夏友平回头对老妈妈叫到:“妈妈。”夏友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自己会脱口而,叫老太太妈妈。
“你有啥事儿,就给儿子说,儿子会尽力帮助你的。”
老太太一把抱住夏友平,抽抽搭搭地说:“夏律师,我哪会有这样的福气哦,我自己有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他们都不管我啊。他们爸走了十八年,我就受罪了十八年啊!”
夏友平的手扶在老太太的胳膊上,胳膊立即陷下去很深的印子。夏友平知道,这是浮肿到了很严重的地步才会这样。有可能是尿毒症之类的疾病。不过,是啥病不是他一个小律师能操心的了的事情。
接下案子,夏友平的心情非常沉重。和老太太约好时间后,他提早五分钟来到老太太家里。房子还不错,据说是政府给的安置房。但房子里面很寒酸。老太太知道夏友平要来,早早地打扫了卫生,预备了茶叶和鸡蛋。不管夏友平如何拒绝,滚烫的鸡蛋还是被老太太颤巍巍地剥开并强硬地塞进夏友平的手里。
[夏友平在这次谈话中知道老太太有四个子女,女儿目前却处于失业状态,最小的儿子是个残疾人,自己摆了一个修自行车的摊子。
在接下来的走访中,夏友平又知道了几件事,原来大儿子第一个儿子出生的时候,老太太和自己的儿媳妇还是很和谐的。直到那个大孙子被老太太带去吃酒碗不小心掉进水塘淹死后,大儿媳就彻底和老太太翻脸了。内疚的老太太经常拿一些钱财给老大,却也没有换回大儿媳。相反,二儿媳还觉得婆婆妈偏心,也开始不理睬这个老太太了。而且,这个老年人,人一老,嘴巴就容易碎。喜欢张家长李家短的说是非。弄得大儿媳和二儿媳都很忌恨这个婆婆妈。只是,小儿媳被小儿子压着,不敢说啥,其实心里早就有了看法。
了解案情后,夏友平打算给这一家人调解。可是,一个律师的话,根本不被人听。老太太也说,你调解不管用的。社区、派出所调解了很多次了。要是自己还过得下去,如何会去法律援助中心。去中心都是社区的干部给她出的主意。
最后只好一纸诉状,把老太太的子女告上了法庭。
握住夏友平的手,抖抖的,老太太慢慢地坐下了。
书记员和法官来了,开庭。
当书记员宣读完法庭纪律,法官询问原告诉求时,老太太哇地一声哭了出来:“我自己有罪,整死了自己的孙子,还天天到处瞎咕咕。自己没有脸要儿子、儿媳妇的钱,我要去死,我要去死。”
法官只好问夏友平,当事人是要撤诉吗?夏友平重重地点点头,回答道:“我的当事人当庭申请撤诉。”
最后,一场法庭审判变成了法官主导,律师参与的家庭会议。老人可以不要,儿子儿媳妇不能不给。问题终于解决了,有钱的大儿媳、二儿媳特批家里各拿出五万元来给老太太建立治病基金。这个基金就由社区掌管。
夏友平走出法院的时候,外面的钟声敲响一点。夏友平可以去吃饭了,法官啃了点方便面开始下午的工作。
法院外面的太阳很亮,光线十足,照得大街上没有几许阴影。夏友平恍惚间,觉得自己已然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大律师。他跨上他的破自行车,飘然而去。
编者按:连载刊数推十期哦!
投稿:蒋宁
播音、校稿:靳瑞岭
编辑:仲静
喜欢就给个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