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接近尾声,当好多人还在讨论内容创业,知识付费该如何做的时候,一些知识型、学习型社群已经赚得盆满钵满了。
十点读书作为学习型社群,无疑是社群营销成功的典范。
今天我们就来分享一下,“十点读书”的成功之道。
1、有共同爱好、需求的人组成的群体,有内容、有互动,由多种形式组成。
实现了人与人、人与物的连接,提升了营销和服务的深度,建立起了高效的会员体系,增强了品牌影响力和用户归属感,为企业发展赋予新的驱动力。
同好:阅读书籍、美文;
结构:由微博、微信、电台、微社区组成的平台;招募各个城市的会员和班长组成线下读书会;又征集助手管理微社区和微信群;
输出:公众号、电台等多个栏目的内容推送;定期请嘉宾分享;社群成员的投稿及在微社区里的ugc;
运营:通过招募管理员、群助手、线下读书会的班长,让他们来帮助管理社群;组织线下读书会;这些都增加了成员的参与感与组织感;
复制:与阅读为主,根据读者需求增加了很多栏目、各个城市线下的读书会也相继发起,因为书籍有很多知识类和文化类,后期还可以扩充成各个文化类、学习类的社群;
从上面5个原则来看,十点读书会基于阅读的同好,通过微社区,微信群,建立起了社群成员间的互动机制,所以它是社群。
2、他们的模式是如何成长起来的?
与阅读分享为出发点,最开始在微博分享书摘及策划一些赠书活动,以此积累了原始的粉丝。
当出现微信公众号后,公众号很好的解决了微博上不方便分享长文章和深入阅读体验差的问题,于是就开始运营公众号,粉丝以之前微博的粉丝为基础,接着朋友圈转发,通过优质的文章推送,不断的提高粉丝的增加量。
发现社群成员交流的需求,开通微社区,社群成员可以在上面进行交流与分享,这过程提高了社群的活跃度也给平台提供了很多优质的内容;粉丝在分享中也会给社群增加新的粉丝。
推出了很多栏目,比如电台,定期邀请嘉宾分享,这大大提高了社群的关注度,也逐渐的打造出了一个新媒体传播矩阵。
招募线下各城市的读书会的会员和班长,组织线下读书会,让社群落地。
以上5点讲了十点读书会的成长过程,也可看出它成长的三要素:优质的内容输出(美文、嘉宾分享、电台、书籍)+多渠道的传播(微博、微信矩阵、微社区、电台)+提高用户的参与度(投稿、线上线下的活动、管理员的征集)
3、他们是如何培养群员参与感的?
在认真处理群员的回复留言,多与群员互动;
让群员参与到社群的管理和平台内容的建设;
策划一些赠书的活动;
4、你如何看待十点读书的生命周期?你看好他们这种模式的商业前景吗?
十点读书会最早起于2010年的微博时代,但说要形成社群的话要从2012年的微信开始。
现在都有很多人乐于在网上分享内容,十点读书会还很多内容可挖掘。
最近十点读书又获得了吴晓波的融资,在资金和资源上的扩充,让现在的十点读书会处于高速成长期。
之前十点读书会已经通过广告盈利,作为阅读类账号,后期可以卖书、与一些老师合作授课获得营收。
十点读书会背后的新媒体矩阵让它涉及到了电影、阅读、音频、动漫,让它可以进行更多文化类的商业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