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行业趋势及对传统行业的影响

文/曹艾米
比特币是抢银行饭碗的,因此欧美的银行长期以来拒绝为比特币企业提供服务,中国长期的“政策宽松”造就了三大数字货币交易所,火币、ok和比特币中国。94监管后,整个行业出海,有人形容中国人像当年出国开杂货铺一样,到处去开交易所。
区块链行业趋势
2017年下半年之后是区块链产业的爆发时期,呈现三大趋势。
第一是各国将数字货币全行业纳入法律框架,从定性到规范,法规政策密集出台,这一趋势一直持续到现在;最新的趋势是证券币虽然受监管但是更受欢迎,代表技术标准类的空气币逐渐到了尽头。不再排斥发行证券,这代表着区块链项目落地阶段的到来。
第二是传统互联网企业“上链”、“币改”,把币圈当作不设门槛的公开市场,目前麦当劳也宣布发币了;
第三是政策成为行业的灯塔,最大的企业纷纷选择了最适合的法域落户,部分国家和政府选择与行业共同开创美好的明天;
第四则是竞争趋向激烈,监管是划片儿的,竞争是无界的,行业极度多元、多层次,未来会不会有挥舞“法律大棒”打压中小竞争对手、谋求寡头地位的情况出现,暂时看不到端倪。但“底线”淘汰是有可能的,“割韭菜”或者非法传销被抓,员工排队离职形成优胜劣汰的情况可能会比较多见。
第五也是真正重要的一点,就是创新式竞争。交易所没有门槛,则任何“入口”尤其是钱包,能够成为交易所;游戏也可以是交易所,交易费可以不收但平台币可以炒,p3d是发行平台币、去中心化的交易所;有人的地方就有市场,区块链项目的竞争本质是社群竞争,创新模式确实呈现去中心化的趋势。当然如果在这里定义什么叫去中心化,无非是“让利”两个字。让利后蛋糕做大,币值提高运营方分利,并且获得“名气”这一不可估量的财富。名气带来稳固的社群影响力,形成马太效应。
对传统行业的影响
过去,比特币是靠全球深度的资金盘支撑的,由于成名不易、数量稀缺,单价暴涨,抢足了绩优股的风头。2018年之后,传统的巨头纷纷“发币”,把使用价值带给数字货币,这一变化会带来什么样的趋势,是行业心头的大问号。韩国即时通讯厂商line坐拥大量用户,选择做交易所; telegram则众筹发币,近期宣称要上kyc功能,做像模像样的ico平台,以行业巨擘的姿态逐步落地。
照币圈的玩法,游戏大r都会成为游戏股东,一些谈不上独创性然而任性烧钱的游戏,容易通过玩家挖矿的方式抢大r用户。换句话说,区块链给传统行业的启发,可能是在运营思想上。不再像过去一样,停留在产品设计上、整天在白皮书里纠结代币怎么编程。
各国监管情况
前面说过发证券币不再那么敏感,是区块链应用全面落地的直接条件。各国对证券币的监管,是适应原融资、资本市场法律框架的。但是有一个新的趋势,还是同“去中心化”相关。例如p3d刷币挖矿,全员分红,这明显是分红,但是平台币不见得是证券,因为它去中心化的程度非常高,社群传播占扩大经营的主要方法,而传播者都拿走了大额报酬,所有的利益都是预先写死的“分配”而不是中心化控制的“分红”。
未来,去中心化可能成为避免监管的有效途径。
交易所或ico平台须获得资本市场牌照(美国)、或者专门的数字货币交易所牌照(日本,澳大利亚,美国纽约,瑞士、泰国、加拿大、菲律宾),或者传统的支付牌照(新加坡),在新加坡还可以无须牌照、可以自由经营无证券币的交易所。欧盟新实施了金融市场监管标准,除瑞士外其他欧洲国家都受到了影响,瑞士仍旧保持证券法框架下的自律性监管。马耳他因币安、ok的入驻也成为有名的数字货币天堂。
在监管框架下是享受银行服务的前提。场外的p2p数字货币与法币的兑换、或者第三方机构提供支付服务,在各地区情况不同,随着对支付的管制,总体来看有趋严的态势。也有在外国进行场外交易被抢劫或者受骗的情形。纸面规定可以粗略了解,实践则需要老司机带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