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养猪巨头出炉,养猪行业未来十年发展趋势分析

2016年,什么最热?
答:养猪
这个自问自答的场景不仅仅一次出现在静书的稿子里,而事实的确也是如此,2016年,猪价创新高,进口量创新高,温氏、正邦、牧原等企业赚的个盆满钵溢,净利润都达到了史上最好!而对比之下,曾经来钱最快的饲料业却出现了增长放缓,甚至下滑的趋势,在这样如此鲜明的对比之下,饲料企业们扛着转型的大旗一波又一波涌入了养猪行业。新希望六和、大北农、唐人神、双胞胎、禾丰,现在不是谁说养猪是个新闻,不养猪的站出来,反而成了稀罕。
并且,一个个财大气粗,一上场,就是几十上百亿,目标是几千万头!
表1 巨头们的养猪目标
如果这些产能全部实现,那么未来十年,几大巨头的生猪出栏将达到2-3亿头,占全国的20%!
火车不是推的,牛皮不是吹的,2016年,在这过去的一年里,几大企业猪养的怎么样了?
no1、温氏
毫无悬念,2016年中国最大的养猪企业,仍旧是温氏。
根据数据显示,2016年1-11月温氏生猪出栏量为1543万头,预计全年将超过1700万头,稳占中国生猪养殖企业第一的位置。并且,根据温氏2016年大力扩张,重点从南方逐步向北方迁移,温氏高层预计每年出栏量增长为15%,2018年之后速度将更快!
no2、正大集团
正大集团布局生猪养殖相比其他饲料企业要更早,大致从2011年开始,就已经开始在全国各地建厂养猪。而且就投资来看,都是大手笔,均是年出栏30万头到300万头的大规模。据了解,2016年正大集团生猪出栏量在400万头左右,位居全国第二。并且,其全球能繁母猪量在66万头,同样是全球第二。
no3、宝迪
天津宝迪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目前在全国有40多家子公司,员工5000多人,拥有集饲料、养殖、屠宰、加工为一体的产业链,在十多个省市拥有已投产或在建的大型工业园区和畜禽育种养殖基地。据了解,生猪出栏量在300万头左右。宝迪的目标是,150万头原种猪,1500万头商品猪。
no4、牧原
自经历了2014年、2015年第一季度的亏损之后,牧原终于在2015年3月份猪价上涨之后扬眉吐气。你2016年生猪出栏量在300万头左右,同比去年增长高达66%,几乎是今年生猪产量增长最快的企业。仅今年前三季度,牧原净利润就高达18亿元左右,意气风发的牧原在11月份的时候就举办了2016年度总结表彰大会,会上对优秀员工进行了200万元现金、奔驰轿车的大奖!
no5、正邦
赚大钱,发豪车的不仅仅有牧原,正邦也是这么干的。2016年,正邦生猪出栏250万头左右,同比去年增长56%,也是生猪养殖业内的一匹黑马!在12月的一次论坛上,正邦总经理林峰阐述了正邦未来的目标是5000万头!
no6、中粮
于今年11月份在香港上市的中粮肉食,目前在全国有47个生猪养殖场,2个屠宰量、2个食品加工厂。2015年中粮生猪出栏在100多万头,预计2016年将增长至200万头,目标是2020年产能达到550万头。
no7、雏鹰
2016年雏鹰农牧生猪出栏预计在140万头左右(不包括仔猪出栏),位居全国第七位。若加上仔猪,那么出栏量在213万头。
no8、扬翔
2015年杨翔生猪出栏在100万头,预计2016年在120万头左右。并且,杨翔2016年生猪成本在5.5元左右,目标是未来五年内成本要下降至4.5元。
no9、新希望六和
新希望六和在今年2月底提出向生猪养殖业转型,并且以自有资金6亿收购本香农牧,尽管整个收购过程历经了接近一年半,但是好在12月30日的时候证监会终于通过了。对于新希望六和转型养猪,表示要拿出88亿,目标是3000万头。今年6月份,李兵表示,预计今年新希望六和生猪出栏在100万头左右(预计是不合并本香报表的前提下,若合并,出栏量将在150-170万头左右)。
no10、佳和农牧
佳和农牧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目前在湖南、湖北、广东、广西、江西、四川、浙江、安徽、河北、内蒙古、黑龙江等11省区发展设立了42家分子公司;兴建超过45个养殖基地,年生猪产能规模超过100万头。
全国中小企业股转系统最新公告显示,佳和农牧股份有限公司拟挂牌新三板上市。并且,今年8月份,禾丰牧业出资5000万元,收购张家口佳和农牧股份有限公司35%股权,张家口佳和农牧年出栏生猪5万头。
就以上企业来看,大部分企业都采取了“公司+农户”的模式。随着这一轮巨头之间的扩张,土地、环保、人才都将成为巨头之间争抢的对象!而随着巨头的崛起,生猪市场也将进入真正的成本竞争!而届时,也才是生猪市场淘汰最残酷的时候!
未来十年中国养猪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未来10年中国养猪业发展趋势如何?本人认为,未来10年将是中国养猪业规模化发展的黄金期,也是生猪市场盈利的黄金期,同时也是中国养猪业品种改良的回归期暨本土高端猪肉发展的黄金期。
1. 未来10年将是中国养猪业规模化发展的黄金期
1.1散户退出不可逆转
近几年全国范围内养猪散户大量退出,这个趋势将会继续,不可逆转。原因主要有三,其一是疫病问题,其二是市场问题,其三是经济问题,即农民收入水平问题。
虽然目前农村富余劳动力出去打工有回流趋势,但回来的农民多数也不会再做散户养猪了,要搞也只能搞家庭农场、上规模了!而规模养猪是富人搞的事,穷人搞不起!
没资金、没技术、又怕疫病及市场风险的农民若想养猪,加入“公司+农户”养猪可以,用合作公司的钱养猪,但土地还是要自己租购、猪舍还是要自己建、保证金还是要交点。现在“农户”也升级了,“公司+农户”模式已升级为“公司+家庭农场”了!“家庭农场”平均规模年出栏育肥猪1000头左右!
疫病问题、市场风险问题、经济收入等问题有力地促进了散户大量退出,同时也促进了规模化养猪的快速发展。
1.2规模化养猪大势所趋
近几年我国规模化养猪发展迅速,目前基础母猪500头、年出栏一万头以上的大型猪场约有3000余个,约占全国总出栏的15%左右。
未来十年内,自繁自养50-500头基础母猪或年出栏1000-10000头的中小规模猪场将是发展主流。预计到2020年左右,存栏50头基础母猪或年出栏1000头以上的规模猪场(或养猪企业)年出栏量将达到总出栏量的50%以上。
规模化养猪是有效控制疫病的唯一出路!规模化养猪也是有效稳定生猪市场的唯一出路!规模化养猪是中国养猪业发展大势所趋!
2. 未来10年将是中国养猪业市场盈利的黄金期
2.1规模化养猪有利于疫病控制及生产水平的提高
规模化养猪在猪场选址、建设、设备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规范标准,生物安全、防疫条件好,有利于疫病控制。再说中大型规模猪场大都是自繁自养,更有利于疫病控制。规模化养猪更便于科学饲养管理、规范化管理,更有利于养猪生产水平的提高、经济效益的提高。所有这些,都是散户、小猪场无法做到的。
总而言之,规模化养猪有利于疫病控制及生产水平的提高。
2.2规模化养猪有利于市场稳定
规模化养猪规模比较稳定。由于规模猪场投资大、转向难,猪舍设计、建设又要求满负荷均衡生产,猪群存栏及出栏量均相对均衡、稳定。规模猪场一般都是自繁自养,由于猪生产周期较长,一般不会因市场的短期波动而大幅度调整饲养规模。
随着中国规模化养猪的发展,规模养猪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后,中国养猪业生猪市场必然会趋于长期的合理盈利的相对稳定。
规模化养猪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生产的盲目性。规模猪场或养猪企业,在其扩充发展及生产经营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市场预测能力、生产规模适度调控能力。规模化养猪发展到一定程度——规模养猪占据主导地位,同时养猪市场达到饱和程度,整个养猪业就会自动保持规模上的稳定(例如目前的欧美、日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