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发布了2017年12月全国建材家居景气指数bhi(bhi为全国建材家居景气指数的简称),全国规模以上建材家居卖场12月销售额为779.3亿元,环比下降6.55%,同比下降20.39%。根据数据,2017年全国规模以上建材家居卖场全年销售额累计9173.7亿元,同比下降22.60%。2017年,中国家居产业出现巨大的结构性变化,消费趋势的变化、市场的洗牌、资本的嬗变,都让行业格局有了较大分化。家居行业发展现状如何?2018年家居行业又将走向何方?
2017年家居市场不理想 低迷之下仍有闪光点
受房地产产业调整的影响,2017年全国规模以上建材家居卖场全年销售额表现并不理想。从近几年的销售数据来看,全国家居卖场的销售额也是呈下降趋势的。据公开资料查询,家居卖场2014年销售额约12062.10亿元,同比下降3.36%;2015年销售额为10849.10亿元,同比下降9.98%。而2017年,全国规模以上建材家居卖场销售额为9173.7亿元,同比下降达到22.60%。
其实早在2010年之前,中国家具协会就曾发出过国内家居卖场面积增长过快,已经出现“过饱和”的警告。近年来,家居市场依然是一边家居卖场无限扩张,一边市场销售额连年下降。在此情况下,不少连锁家居卖场或关门倒闭,或收缩门店,因此留下的留下了诸多经济纠纷和后遗症,对于家居行业产生了巨大影响和伤害。因此,2017年家居市场表现也是意料之中。与2014-2015年间的断崖式下跌相比,2017年走势属于经济“新常态”下的l形底部波动趋势。
从2016年-2017年bhi与国房景气指数对比示意图可以看出,2017年全国建材家居市场bhi最低点仍为传统春节月份,最高点为9月,全年走势整体低位于2016年。相比之前,bhi全年走势更加趋缓,高低峰值越发不明显,传统观念中家居消费的“淡季”与“旺季”界限越来越模糊。这也表明,单纯促销已不再能满足消费者,当前80、90后主流消费群体对家居产品和服务都更加严苛。未来节日效应仍将逐步消退,理性消费逐步增强。
全屋定制、智能家居成热潮 简约风卷土重来
近几年,个性化的定制产品成为家居行业风头最盛的“宠儿”,相比整个家具行业10%左右的增长速度,定制家具行业保持着约30%的增速。经过了2015-2016年的沉淀和爆发,2017年定制家居行业竞争也不断加剧,全屋定制开始成为新的行业态势。仅2017年,就有6家“全屋定制”概念公司登陆主板,据行业数据预测,2018年底国内定制家居产业规模将达1500亿元。2017年,整木定制行业前三个季度产值达3800亿元,增幅达21.8%。
2017年1-3季度部分行业经济运行主要情况
现阶段,我国25-32岁人群数量依旧处于峰值,30岁人口数量高达1,793万,80、90后消费群体将作为新生主体消费力量引发行业变革,其对于个性化、品质化的追求利好于定制家居的发展前景。而新消费主体对于生活环境的舒适、安全与便利也促进了智能家居的发展。
同时,物联网、传感器技术的兴起与发展,为智能家居的商业化提供了诸多条件。此外,工信部发布《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提出,要加大培育智能产品的力度,优先推动智能家居等产品的突破。在此背景下,智能家居的概念再度升温,开始逐步掀起市场热潮,显现出巨大的行业前景。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智能家居设备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报告》的数据,预计到2018年,中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将达到1800亿元,到2020年将达到3576亿元。同时,2021年,全球智能家居市场规模将达5000多亿元。
而根据2017家具消费报告显示,奢华欧式古典风格家具占消费者喜爱家居风格下降至11%,而以现代简约风、清新北欧风、温馨田园风等为主的简约风格上升到80%,过往流行的欧式奢华风格正被简约风格所取代。人们对于家居产品的舒适度要求正在不断地提高,无豪华装饰成为了当今家居消费的潮流风向标。
2017年家居行业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
2017年,家居市场面临消费趋势的变化、市场的洗牌、资本的嬗变,在市场趋向饱和的情况下,家居行业市场竞争也进一步加剧。
近日,多家家居上市企业相继发布财报。从企业财报来看,多数企业业绩飘红,营收和净利润均实现同步增长,其中,以定制产品为主营业务的企业营收、净利润同比增速较为明显。
2017年部分上市定制家居企业财报数据
在市场整体销售下降的时候,多家大型家居企业销售增长,这也意味着行业的中小企业市场进一步受到挤压,家居企业在扩张当中“马太效应”十分明显,“强者恒强”的局面进一步加强,而资源和市场的集中也将为家居行业的规范化和升级提供更强的助力。
在此情景下,家居企业们各出奇招,乘风借力,在新的竞争格局中找准自己的位置。
巨头扩张:2017年乃至到2018年,整个家居流通行业的扩张依然在激烈进行着。红星美凯龙、居然之家、喜盈门集团等大型家居市场在2017年扩张不断。巨头争霸激烈程度不减,市场集中度逐步增加。
上市潮:2017年,家居企业迎来了“资本市场的春天”,多个企业正式上市,也有不少企业上市进程取得实质进展。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至少有14家上市。借助资本的力量,努力布局,通过并购整合、扩张规模、延长产业链,从单一产品生产,向产品多元化、全屋定制方向发展。
并购重组:除了上市,红星美凯龙战略投资了欧派家居、诗尼曼家居,百得胜入股韩居丽格,大自然家居投资多家家装企业等通过战略投资进行上下游产业链的布局时有发生;卖场之间也在不断整合,居然之家与简爱家居、欧凯龙、集美,华美立家与福森家居等的整合都在业界引起波动。
新零售:低频消费、高客单值、重体验等产品属性,导致家居的线上线下结合尤为明显。不少家居龙头也纷纷试水新零售模式:居然之家转型“大消费平台”、红星美凯龙布局人工智能、索菲亚稳步推进大数据战略,打造信息化优势......家居业展开线上线下多维度、全方位、全渠道的竞争。
总结
2018年伊始,多家家居企业透露了其新一年的“小目标”。其中,居然之家表示2018年其销售额将超750亿、欧派则提出2018年要一战雄关,勇攀千亿新巅峰、tata木门提出240万套新品计划、奥普家居立下25亿集团目标、九牧厨卫将迎战千亿时代,并推动厕所革命......从家居行业大企业的动态中不难看出,在市场洗牌期中,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凭借其成熟的系统化结构和抗风险能力,强势崛起,抢占市场。市场竞争将进一步加剧,市场集中度也不断提高,缺乏市场竞争力的企业将逐渐被市场所淘汰。
对于一些中小家居卖场来说,要么选择投入大型的连锁家居卖场的怀抱,借助其成熟的系统化结构和抗风险能力,在新的竞争格局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要么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打造特色化、社区粘性极高的地方性门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