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两年后,你在哪儿?会变成什么样?
大家好,我是一名来自生产外包企业的招聘专员,主要负责人员招聘工作。由于公司大多数都是多年的老员工,人员流动性较小,招聘的主要是一些销售岗位,因此目前我的招聘工作处于一种有需求就招,没需求就没事情做的被动状态。上半年岗位需求比较大,下半年基本没什么需求,也就什么事情做。此外,部门主管也没有太多工作交办给我,毕业一年,除了被动招人好像没有能力收获,请大咖指导如何规划自己的工作。
请问各位大咖,身为只做招聘的小专员,如何规划好自己的工作呢?
无论你是招聘专员亦或培训总监甚至hrvp,主动才是获得更多机会的最佳方式。
职场上几种最容易最淘汰的人里,“算盘珠子”是排名前列的。被别人拨一下动一下,不拨只会安静的做一个“美少女/美男子”,长着傻白甜样貌,做着白痴的事件,这样的人只能在黑鸡汤玛丽苏职场剧里存活。在优秀人才济济一堂的优秀企业或者一线城市,想获得一席之地只有“主动+拼博+设计人生”。
即使你只身为一名小小的招聘专员,招聘需求也不是很大,你也可以自我规划与设计自己的人生,主动出击,寻找突破口,找到上帝给你关的那扇窗。
一、寻找专业提升的机会
这一点包括两个方向,第一是在企业中寻找更多横向方展的机会。当然这也意味着你需要进行铺垫与其他模块的专业提升。第二是在在你需要做的领域做到极致做到精深。
我曾经呆过的一家广告,我刚进去的时候,hr部门里有一位大学刚毕业两年,只做过行政从来没有接触过薪酬的姑娘。开始的时候我重新做了工作的安排,经过培训并通过考核以后,她开始做招聘信息的发布、招聘约见面试、基础员工的结构化面试、入离职的办理、社保局的对接等工作。这位姑娘工作极为认真,前几次面试我带着她共同进行,从面试开始前的电话邀约,她会很主动的请教我,什么样的岗位合适什么样的邀约技巧,会把一些问题记下问我,如果对方提出这样的问题身为hr又应该如何对答。短短几个月记下厚厚的一本。我看了一下,包括:不同的岗位电话邀约的技巧、不同的年龄段电话邀约注意事项、常见问题时应该如何做答、对方突然问出的不知如何回答的问题如何解决、结构化面试基本题目与解答不同思路的大体评分、面试人员到约情况统计及原因分析,甚至还有向对方再次电话求证的记录。
三个月左右,我已经让她独立全面负责招聘板块。因为招聘量并不是很大,因此她有大量的时间可以仔细研究她的工作问题并向我寻求解决方法,在下一次工作中试图改进。再一年后的年会上,她主动与我提及,她认为她已经可以将现在的这部分工作完成的游刃有余,所以很希望有一个更好的工作发展机会,主动与我提及想涉及培训板块,在当时培训全是我在抓。听到她如此说我非常的高兴,于是我开始慢慢培育她培训方面的理论与实践。从培训真正的需求发现方法到培训的策划与实施,以及新员工培训。仅2-3个月,她已经可以独立完成新员工培训的全部流程策划、设计以及评估,同时进行新员工入职跟踪。两年不到的时间,她从一名什么也不懂的行政专员到能将招聘、培训做到游刃有余最关键的在于她的主动与极致。
主动去总结自己做的每一件事情是否还有提升的可能性,主动去寻找是否还有改进的空间以及改进的方法,主动进行归纳与总结,用自己的思维带着脑子去做事你会发现你的每一周都在+1。
如此之长一句话并不是鸡汤,而是现实中能让你果腹的蔬菜汤。你可以不这样做,那么等待你的一定会有一个结局,这结局就靠运气吧。
二、机会更容易掌握在提前做准备的人手里
其实有些人可能会认为工作轻松、事少钱多离家近都满足简直就是太爽了。我只想问:这企业能这样一直让你在这个岗位上坐到50岁你退休不?如果不能你的另一半能养你不?你有更漂亮的机会遇见王思聪或者彭于晏让他们对你一见倾心不?不禁想起网上的一个段子:是什么支撑你在冰冷的寒冬腊月离开被窝?是理想吗?是爱吗?no!no!是穷!是穷!
早起不想上班的你问问自己:银行存款余额足够吗?你长的足够漂亮/帅并可以成为明星或者被爱你到不要不要的另一位养你到一辈子吗? 你和王思聪一样有一个富可敌国的爹吗?都没有?那你还有什么理由不主动寻求突破??
当你在一个温暖的,舒适的环境中越呆越久,你有90%的可能性会在几年后逐渐被单位边缘化,感觉自己可有可无。那个时候你已经成了锅中间的青蛙,想转型想跳出来,却无处着手。迷茫,也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遭遇职场天花板,无力突破。看不到发展前景, 同时职场人际还一团糟? 成长慢,没有核心竞争力等。。
如何改变这样的现状,只有一种办法,就是提前做规划与准备。以笔者我现在的看法,越早设计越好,但不代表你不灵活变动。只是更早的将自己打造成为“更好的自己”,于是选择面自然更大。在今天这篇文里,我不多说什么是职业生涯规划,我只想说你应该做的准备。职业生涯规划是你在想未来你要如何发展职业,我说的准备是你要为自己添置的各种“秘密武器”。
我已经第101次感叹,hr真的是爱学习的一个族群,但也是最不懂得学习的一个群体。我身边有好多hr有什么中级经济师、甚至有建造师证书,于是好多hr纷纷问我,我是不是也要去学这个学那个?我要说,学习是正确的,必须提前做好准备,打造自己,只是我的打法一向是“快速起效”型。如果你目测5年内不可能用得上的证书,就不会去考虑学习,当然有人说一年挂靠好多钱,如果你有地方去挂靠,而且也正好有这样的发展机遇,我认为可以考虑。否则花时间精力只是为了挂靠而去考这样的证书不如在人力资源相关或者是管理类相关的去多学习一些,还记得我的高阶hr的课吗,里面提到的那些知识都可以让hr提升价值。我本人也曾经特意学习过市场营销、运营、策划等相关知识,我建议你们如果想在未来有更宽的发展,可以可以多去学习这些领域,当然还包括咨询与培训相关的知识,如果环境允许也能考虑读mba、mpa为自己将来加分,只是这一切的一切都要根据自己的”生存环境“来”设计“,而不是随波逐流,人云亦云。
问一问自己:两年后,自己在哪?能是谁?想变成谁?五年后,自己会在哪儿?会变成谁?
每隔一年我都会进行自我总结,也会就自己未来两年的路进行重新整理。我会一直很明确自己两年后、五年后会在哪儿。
亲爱的hr们,我在这儿,你们在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