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肖女士网上联系了一家美容工作室,对方派了两名美容师坐高铁从到给她割双眼皮,就在酒店客房里做了手术,事后肖女士觉得没效果索赔,对方称再拉一单给你返点。肖女士向卫计部门举报,两名美容师再次来到,在酒店客房里摆开手术架式,被卫计执法人员当场查获,原来,该机构并无整容手术资质。整形项目:依据手术难度和复杂程度以及可能出现的医疗意外和风险大小,将美容外科项目分为四级。一级:操作过程不复杂,技术难度和风险不大的美容外科项目。二级:操作过程复杂程度一般,有一定技术难度,有一定风险,需使用硬膜外腔阻滞麻醉、静脉全身麻醉等完成的美容外科项目。
肖女士称,今年8月,她在网上看到某一家美容机构的广告,感觉价格和服务都不错,于是联系该机构咨询,并约定手术时间。细问她才知道,该机构在,并无实体店,美容师是赶到来手术的。很快,两名美容师在一家酒店内,为肖女士做了双眼皮手术。
事后,肖女士对手术效果不满意,提出赔偿和修复要求遭拒,对方告知,推荐其他人来做整形手术,可给她返点作为补偿。肖女士再次与工作室联系,双方约好9月13日见面。当天下午,美容师坐高铁来到武昌某酒店客房内。执法人员迅速赶到酒店,在酒店工作人员的陪同下敲开房门,只见两名年轻女性身穿一次性手术衣,床上铺着一次性床单,桌子上放着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注射器、医用纱布、橡胶手套等医疗器械及药品,俨然把酒店客房变成了手术室。
执法人员当场将其控制,并进行拍照取证。两人均承认自己来汉开展双眼皮修复手术,但无法出示有关医疗资质。原来,该机构在汉并没有设立实体店,但在网上广泛做广告,一旦有人咨询,销售就会极力游说,达成意向后,美容师就迅速来汉,在酒店客房内开展微整形医疗美容活动,而客房的床,就是手术台,手术一完就及时撤离。美容师称,随做随走可节约成本又不易觉察,也可减少后患,但消费者并不知道,该机构并没有取得相关资质。
执法人员将医疗器械、药品作为证据带回,对非医师行为立案处理。武昌区卫生计生执法大队大队长张拥军提醒,市民在进行医疗美容时,应仔细查看该机构和相关人员是否有相应的资质,选择到正规医疗美容机构享受安全的医疗美容服务。
医疗美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19号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的规定,医疗美容是指运用手术、药物、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创伤性或者侵入性的医学技术方法,对人的容貌和人体各部位形态进行的修复与再塑。
生活美容指运用化妆品、保健品和非医疗器械等非医疗性手段,对人体所进行的皮肤护理、按摩等带有保养或者保健的非侵入皮肤性的美容护理。
也就是说,是否进行了侵入性治疗是区别两者的关键所在。专家指出,只要动用了医疗器械,医疗药品,对人群进行了侵入性的治疗,这都属于医疗行为,例如像纹眉、做双眼皮、激光美容等都属于医疗美容服务范畴。医疗美容服务是必须经过卫生行政部门审批的医疗机构里才能够开展。而使用化妆品、保健药品来进行皮肤的护理或按摩则是生活类美容,不需经过卫生部门审批。
那又如何区分哪里是医疗美容医院,哪里是美容院呢?
最直观的办法是看营业执照,医疗美容营业执照要到卫生行政部门进行审批,由监察机构对人员资质、消毒隔离措施等进行现场的监督检查,然后再到工商管理部门注册。而生活美容机构与医疗美容有很大的不同,这些机构不需要到卫生行政部门注册,到工商管理部门注册即可。所以医疗美容机构的营业执照上的发证机关应该是卫生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