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雾霾再一次不期而至。让人开始怀念apec蓝来。于是废气处理设备也得到了很多的关注,也想加入到这个行列当中。
希望并相信通过不懈的努力,apec蓝能够保持下去。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4北京apec会议欢迎宴会上曾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如是期冀。一场以经济为主要议题的国际会议,给人们留下的比较大念想却是久违的、透彻的蓝。
然而,当人们还沉浸于apec蓝时,雾、霾天气已然骤至。来自中央中央气象台的数据显示,自19日起,雾霾不断袭扰京津冀地区,19日当天,北京空气质量pm25指数更是达到348,属严重污染。尔后,面对这场远未终结的治霾拉锯战,人们诧异于:apec蓝去哪儿呢?
谈及此事,就不得不对apec蓝追根溯源。事实上,碧空如洗的苍穹,来得并不容易。北京全市工地停工、车辆单双号限行,公车停驶70%,燃煤锅炉改造、老旧机动车淘汰、污染企业退出,与此同时,北京部分市民享受了6天的小长假。当然,作为同呼吸,共命运的整体,亦离不开河北与天津的减排措施。
由此,雾霾可治理,自是毋庸置疑。不难发现,从2008年的奥运蓝天到apec蓝,往往在某项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活动前,为使空气质量大幅好转,我们全力以赴,打造环京空气质量护城河。然而活动一结束,雾霾立即卷土重来。如此反复,是否意味我们只能在重大活动期间才能见到蓝天?而一旦这样的预期强化,关键时刻祭出临时救急措施,又能屡试不爽,我们的空气质量就很有可能平时看天吃饭、重大活动期间稳如泰山。
于是,如何才能真正留住蓝天,仍值得深思。在北京apec会议期间,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的石家庄市等10城市启动史上比较大范围车辆单双号限行措施尤为引人注目。与此同时,京津冀地区连续多日空气质量良好,天空湛蓝也令人们对机动车的限行措施连番叫好。
但,如若单双号限行真成为常态,这样的蓝天靠谱么?众所周知,废气治理作为系统工程,单双号限行仅是提高空气质量的应急行为,治标却不能治本。
诚然,apec蓝,短暂而美好。而治霾,归根结底,更在于环境容量的提升,与污染总量的降低。聚沙成塔,方能找到此消彼长的临界点。舍此,没有任何捷径。毕竟,蓝天,也是美丽中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