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橄榄综合配套栽培技术

第一节 油橄榄种植园地选择及土壤条件
海拔高度来看,地中海沿岸种植区域 100 米— 1000 米;中国油橄榄种植区域从数米的东海滨到 1800 米的云贵高原昆明,都是油橄榄的宜林地选择区域。但在这宽广的区域内,正确的选择建园地段,是油橄榄丰产的保证。在丘陵山区选用山坡地栽种油橄榄,其最大坡度不能超过 15 度。坡度过陡及坡向为北坡地段种植对油橄榄生长不利,而且加大了林间土壤和树体管理的投资与工作难度;选用平地种植,要考虑水涝和霜雪冻害。低湿滩地和地下水位在 1.5 米以上地方,切忌选作载培油橄榄。在意大利选择油橄榄园地,要求建园土壤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理化性能好,质地疏松,通透性强,蓄水保肥,粘土含量 20 — 30% ;二是土壤 ph 值在 7 — 8 之间,以利于油橄榄树对营养元素吸收平衡;三是具备排灌条件,能使油橄榄生育过程中土壤含水量保持稳定状态。适宜油橄榄建园的土壤条件及指标:
( 1 )土壤选择
最适合油橄榄生长的土壤结构:石灰质土占 15- — 25% ;砂壤土占 40 — 50% ;粘土 10 — 20% ;腐殖质 5 — 10% 。
在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粘粒占 35% 以上的土壤,对种植油橄是不利的。需要选择土层深厚,含有一定量的石砾,透气性好的土壤种植油橄榄。
( 2 )宜林地的选择
油橄榄一定要按照它的生态习性选择适宜的种植地区,做到适地适树才好。从小范围来讲,应注意地形、地势、坡度、坡向和土壤条件。油橄榄喜光、怕涝、好气。因此,造林地必须选择向阳透气、滤水性能良好的土壤。土壤板结则根系发育不良,地上部分生长缓慢或因排水不好导致烂根。在山地种植油橄榄,坡向要南向,坡度要在 15 度以内。在平地种植,土壤排水要好,地下水位要在 1.5 米以下,并且土层深厚的沙质土壤最好。日照对油橄榄的生长发育有密切关系,日照不足 1200 小时的地区种植油橄榄,大部分品种表现出树势衰弱,结果少,病虫害严重。只少量品种,能开花结果。各地实践证明,油橄榄在年日照 1300 小时以上的地区,生长发育比较好。低日照地方发展油橄榄注意选择适宜品种。
油橄榄在强酸性土壤中生长较差,在微碱性土壤中生长较好。因此,在酸性土壤中种植油橄榄必须加施石灰调整土壤 ph 值。油橄榄抗盐性中等,土壤中盐的浓度超过 0.1% 时,就不宜种植。此外,选择造林地还要注意选择避风,有水源的地方,积水低洼地及沟边、田边,都不宜栽植。
( 3 )渗透性
最佳值为 80 — 150mm/ 小时。在 100 厘米深度的土壤层中不能有不渗透水层。种植水稻的土壤一般不适宜栽培油橄榄。
( 4 ) ph 值
土壤 ph 值是最佳范围为 7 — 8 之间,偏低偏高要调整。
( 5 )碳酸钙
油橄榄宜林地土壤要求碳酸钙含量大于 1% 。因为油橄榄有嗜好钙的习性。
( 6 )有机质
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指标为 2.0 — 2.4% ,土壤全氮含量 0.12% 以上。有机质与全量氮的相关系数 r=0.982(r0.01[15] 0.606) ,其数学表达式 y=0.027+0.0399x 。
氮:土壤速效氮平均 7.6mg/100g ±以上。
( 7 )磷、钾、钙、镁
氮:土壤速效氮平均 7.6mg/100g ±以上
磷:变化值在 0.1 — 3.5mg/100g ±之间,以 3.5mg/100g ±为标准。
钾:测定值变化在 11 — 28mg/100g ±之间。以不小于 20mg/100g ±为标准。
钙:测定值变化在 7.0 — 38.0me/100g ±之间,不低于 25.0me/100g ±为适中。
镁:在我国低日照地区(成都及周边地区),对镁有特别要求。土壤交换性镁以不低于 2.6me/100g ±为宜。丰富的镁营养元素能增加叶绿素的活力。
从总体上看,在我国亚热带气候条件下,土壤的物理条件比其化学性状更重要,这是由于油橄榄根系需氧性高,要求土壤的渗透性良好。所以,土壤物理条件是否符合建立油橄榄种植园的要求,也才能保证油橄榄种植后的正常生长和开花结实,是栽培油橄榄成败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油橄榄综合配套栽培技术
第二节 油橄榄栽培措施
( 1 )、园地规划
对已确定为油橄榄的建园土地,要进行系统规划。比如种植小区的排列划分、主栽品种的圈定、授粉品种的定位;园中道路系统、排灌系统、防洪系统、蓄水堰塘、及其它的设施配置设计等;要绘制出规划图,种植图等,还要建立档案,专人管理。
( 2 )、防护林带
因需要防风建立防护林带的橄榄园,要慎重选用防护带的树种,避免树种选用不当,造成与油橄榄树争阳光,争夺油橄榄林地土壤中的水肥。
( 3 )整地
对用于栽种油橄榄的土地,栽植前要全面清除园中的杂草和有害的残存物,对土壤要全面深翻,深翻度 40 厘米。整好地后按栽植油橄榄的株行距离挖栽植坑。
槽式栽植坑:槽宽 100 — 120 厘米,槽深 100 厘米,有利于土壤保持良好的渗透性,促进其定植苗根系的生长发育,槽式栽植坑土壤渗透性为 87.6mm/ 小时。
穴式栽植坑:穴宽 100 厘米,深 100 厘米,土壤渗透性为 17.7mm/ 小时。
( 4 )植穴施肥
栽种油橄榄前在植穴中施用基肥,每一植穴施肥 25 — 50 公斤,磷肥 1 — 2 公斤,钾肥 0.25 — 1 公斤,酸性土壤要加施 0.5 — 1.0 公斤石灰,粘重土壤还要渗入砂子。栽植时将肥料与表土拌和均匀填入植穴内,回填深度 60 — 70 厘米,压实再回填表土约 20 — 30 厘米(离坑面 20 厘米为宜)。
( 5 )栽植
栽植时间:油橄榄一般在春季栽植,也可在夏末秋初栽植。栽种营养袋苗成活率高。栽种裸根苗在春季苗木萌动前进行,萌芽后栽植成活率低。
栽植密度:国外过去推行的种植株行距离较大,其密度 7 × 7 米、 8 × 8 米、 10 × 10 米、 12 × 12 米,树冠大,单株产量高,但单位面积产量低。我国前些年的橄榄园也推行 8 × 8 米的密度。随着现代集约栽培橄榄园的出现,国外种植油橄榄正在向密植化方向发展。推行的种植密度,栽植形式发生了大的变化,推行的模式有:正方形栽植,株行距有 2 × 2 米、 3 × 3 米、 4 × 4 米、 5 × 5 米、 6 × 6 米;长方形栽植,株行距有 1 × 1.5 米、 1 × 2 米、 1 × 3 米、 3 × 4 米、 3 × 5 米、 3 × 6 米。按单位面积计算,每亩种植株数从 10 株到 100 多株不等。我国目前推行的栽植密度为 4 × 4 米较普遍。每亩种植油橄榄由过去的 10 株到现在的 30 — 40 株。还有人想在中国组建高密度的橄榄园,进行矮化密植试验,成功后逐步示范推广。
定植:定植裸根苗,先将苗木放入已回填好土和肥的土坑内,苗根展开平放在坑内土面上。防止根系弯曲成团和根尖向上。苗放好后加土到根颈处,压紧苗木周围土壤,培土成圆形土盘,浇足透水,在土盘面上覆盖一层稻草保湿,定植后还应设立支柱固定苗木,防风吹动,保证成活和护苗直立生长。
定植营养袋苗,除将营养袋去除掉,将营养土团放入土坑内,复土到根颈处,其它工序与栽植裸根苗相同。
( 6 )林间间种
为了充分利用油橄榄林间的土地,增加橄榄园的收入,可合理间作。其作法:
种草:利用林间空地种植禾本科、豆科草类及绿肥。到时结合土壤耕翻将其翻入土中,增加土中腐殖质。种草既能提高土壤肥力和充分利用光能,雨季还可阻止地表劲流,防冲刷,旱季可减轻土壤水分蒸发。
间种经济作物:在油橄榄林间土中间种矮干的经济作物,提高单位面积的经济收入,用短 期作物所产生的经济收入来辅助促进油橄榄的发展。
( 7 )品种选择与配置
油橄榄不同品种其形态特征很大差异。生物学特性、生态要求、抗逆性和产品质量不尽相同。尤其从小区域范围选培出来的品种,对环境条件的反映更加敏感。因此,新建橄榄园时,应对立地的气候、土壤、地形等因子进行详细了解。根据掌握到的资料,不论建园规模的大小,结合建园目的,选择适应该区自然特点和条件的优良品种作为主栽品种,防止搞单一品种林地或搞多品种混栽。如果建园规模大,百亩千亩的橄榄园还要选择早、中、晚熟品种;油用品种;果用品种;高干与矮干品种配套种植,这样有利于分期采收加工和综合利用。
选择好主栽品种后,要选定主与栽品种相适应的授粉品种。其比例:如油用主栽品种为一个加上授粉品种比例 8 : 1 ;主栽品种为二个,加上授粉品种比例 4 : 4 : 1 。选用佛奥、菜星为油用主栽品种,配多灵为授粉品种,比例: 4 : 4 : 1 (佛奥 4 菜星 4 配多灵 1 )
果用品种的选配:选用西班牙美人( belladispabna )作主栽品种,选法国小果( pichalline )作授粉品种(西班牙美人 8 法国小果 1 )
油橄榄综合配套栽培技术
第三节 油橄榄园的灌溉排水
一、灌溉
灌溉本来是值得提倡的增产措施,但人们习惯性地把油橄榄当作耐旱树种,而把因旱造成的落花,落果以及滞育等现象归之为遗传特性,忽视了灌溉的重要作用。有人在干旱地区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