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一年比一年严峻,那在政府各种政策的支持下,创业似乎已然成为当下大学生的一股潮流。
来自连云港的大学生小陈,现在已经毕业三年多,当过销售,干过中介,最后在曾经的房东介绍下,干起了社区小卖部的生意,如今一年到手竟然接近20万,他是怎么做到的?
一:机缘巧合下开始创业
小陈刚到南京的时候,在建邺区一带租了房子,开始了毕业后独自奋斗的生活:第一份工作是保险销售,点头哈腰的日子让这个年轻人心有不甘。
卖保险的这段日子里,小陈开始频频找出路,本来打算找一些便宜的房源,准备做二手房东,毕竟每年有不计其数的大学生和务工人员涌进南京,租房市场那是相当吃香。
可随着深入了解,二手房东的门道远比自己想象的要多,最后在和曾经的房东交流下,小陈才选择了租房干小卖部这档生意。
二:小卖部也有大门道
主打贴心牌
说干就干,行动派的小陈开始了自己人生中第一次创业,提到选址的时候,小陈笑了笑。
“这还真得靠运气,刚好有栋楼一层的住户要搬家,所以急需人来接手,可我当时身上也没多少钱,幸亏国家设立了大学生创业补贴和贷款,这才有勇气租下来做生意。”
小区里的小卖部,说到底就是这栋楼周边居民的人情活,要是小卖部离得近,老板挺好说话,自然不愁顾客上门。
这里就重点提下人情服务这一点,做生意千万别端着,多聊两句话,卖个笑脸,都算得上给印象加分,一回生二回熟,有的顾客闲着没事都会找老板唠唠嗑,这才是真正的深入人心做生意。
思路要灵活
当然,小区里肯定不止你一家做这门生意,有的顾客嫌小卖部离得远,买个日用品之类的也犯不着货比三家,人流量自然被其他的小卖部瓜分,小陈也道出了自己的心得:
“现在电商很火,人们都习惯在天猫,京东上买东西,可快递接收点离小区又有点远,所以我就联系了快递公司,将我这个小卖部设立成快递接收站,而且是免费帮居民存放,这样一来人流量便大大增加,二来他们进店拿快递,想着是免费,就有可能会在店里消费些其他的东西。”
小陈后来慢慢从居民口中了解到,小区里打印复印的地方几乎没有,这一点相当头痛,于是小陈上网进了一套打印设备,对于小卖部来说,打印的钱都属于次要,关键还是给与了居民方便,别人自然对你有好感。
利润主次分明
同一类商品,不可能所有品种利润相同,就拿雨伞来说,其中一款伞利润只有几毛,买了等于亏本,可调查发现,10个人中只有两个人会买这类伞,那这类伞是不是不重要呢?错了,关键还是利润主次分清,给人多个选择,尺度拿捏得当。
说到店里最畅销的产品,小陈带着点骄傲的神情,“我老家连云港产的汤沟酒,销量还算不错,周边居民有时在家请客都会买这种酒,可以说是我这小店的镇店之宝了。”
三:一路走来的体会
谈及一路走来的体会,虽然小陈毕业三年了,但是谈到这个话题,还是感觉有点不好意思,挠了挠头,“其实我也说不上经验之谈,就是有一点我很清楚,只要你真心的为顾客着想,及他人之所急,别人自然就会把你放心上,帮助别人的同时,顺便在赚钱。”
每一行都有其难点,关键还是在于我们自己如何去把握,利用好身边的一切资源,抓住看似不可能的机会,创业的旅程总归会越变越顺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