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片的租借地,在洋人走后成为了“万国建筑博览苑”

天津五大道有我国保留最完整的洋楼建筑群,央视还专门为这里拍摄了一部名为《五大道》的纪录片,来介绍五大道的历史。如今,“五大道”已经成为了天津小洋楼的代名词,在五大道可以看到众多文艺复兴式建筑、古典主义建筑、折衷主义建筑、巴洛克式建筑、庭院式建筑以及中西合璧式的建筑等,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苑”。
在五大道的路边有众多的梧桐树,北方的冬日让街道中不免多了一些萧瑟的荒凉。在五大道游览不妨骑上一个小黄车,因为这里实在是太大,太绕了。
五大道的游客并不像古文化街那样众多,在这里很适合用午后的时光,在这一栋栋异国情调的洋楼之间穿梭。
天津五大道曾经是英、法、日等国加租借地的高级住宅区,五大道其实是由成都道、重庆道、常德道、大理道、睦南道和马场道六条大道组成,统称为了“五大道”。
五大道在那个特殊的时代中,见证了众多的历史人物,这里成为了他们的租借区、避风港,可退,可守。如今漫步在五大道,会让人感觉走在欧洲的小镇。
曾经的五大道,东起小白楼,西至九十中学,北到南京路,这都是被称为“天津富人区”,人人争抢的黄金地段。
到五大道游览,如果分不清东南西北,可以先到长沙路101号的民园广场,看看曾经的欧式体育馆,这里也相当于是五大道的集散中心。在广场附近的游客中心里,可以拿一份地图,上面标注了五大道很多故居、著名建筑的所在地,根据地图参观游玩即可。在广场中心中有很多小黄车和摩拜单车可以骑。
漫步在五大道之中,很容易被眼前一栋接一栋的洋楼弄的眼花缭乱,但又会被他们奇异的建筑所吸引,暗红色的木门、巴洛克式的立柱、简洁的拱形落地窗、精致的墙壁雕塑、幽雅的拱形阳台,这些也让五大道充满了殖民的色彩。
虽然现在外国人在已经搬离了这里,但是这些洋楼建筑仍然散发着贵族的奢靡气息和迷人的气质。
在五大道中,还有众多曾经显赫一时人物的故居,蔡成勋、张学铭、鹿钟麟、徐世昌、孙殿英等等。
古老的院落如今依然按在,但却早已经没有了往日的惊心动魄。
如果五大道中的楼房达到了保护级别的话,在门口的院外的墙壁上会有汉白玉石牌,上面会写着属于几级保护以及是哪位名人的故居,在很多建筑门牌上设置了二维码,游客可以扫描了解这栋建筑的故事。
庆王府是五大道中最大的建筑之一,也是五大道中最有名的一栋小洋楼,五大道上唯一的一座王府。其位于重庆道55号,是一座中西合璧式楼房。庆王府是庆亲王奕劻长子,乾隆帝玄孙,正红旗总族长,农工商部尚书载振在天津的故居。庆王府也曾经是晚清总管太监小德张的私人住宅。
在五大道中还分布着众多的西餐厅以及公馆私家菜等。
五大道也折射了近代中国百年变迁的历史轨迹。
五大道地区的地名有三个特点:一是独立宅邸多,里巷数量少,而名人名楼概以门牌为标识,不另命名,不设匾牌张。二是街巷通名以“里”为主,“胡同”之名在这里已销声匿迹。三是出现了“大楼”、“别墅”、“村”、“坊”一类公寓庄园的通名,如:香港大楼、马场别墅、剑桥大楼、安乐村、育文坊等。
疙瘩楼。楼房因为选用“疙瘩”状琉缸砖砌筑,形成凸出外墙面的点缀,便被称为“疙瘩楼”。在当时多为中产阶级所居住,著名京剧大师马连良就曾经在这里居住过。这栋建筑为三层砖木结构的楼房,平面采用联排独户住宅的布局,依街角设计,让人感觉到温馨和谐。
道路边的电话亭,上面已经覆盖了一层灰尘,在当时拥有一部电话也是有钱人的象征之一。
在五大道,也可以看到很多游客坐在马车上随车游览,但更多的游客却是骑着单车逛五大道。
徘徊在天津五大道,你就会知道,那些往事从未如烟,那些旧事也从未走远。
交通:五大道为一长方形区域,在天津市区乘坐观光2路、9路、13路、800路、831路、902路、904路、906路等公交车都可以到达,主要的车站有桂林路站、黄家花园站、长沙路站等。地铁1号线“小白楼”站下步行即到。
五大道异国风情区最佳旅游线路为:河北路与成都道交口——重庆道——常德道——大理道——新华路——马场道——睦南道——香港路——重庆道——南海路——河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