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投前估值到投后估值,我的股权这一刻是如何演变的?

【聚百洲咨询集团,提供股权激励、股权分配、并购等股权整体策划方案】
股权估值
intrinsic value of equity
股权估值是指计量股票或股权的内在价值。估值的方法很多,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为很多种类。
估值方法三大类
valuation
理论上讲,vc(风险资金投资)、pe(私募股权投资)对潜在的投资项目进行估值的方法主要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资产基础法
也就是通过对目标企业的所有资产、负债进行逐项估值的方法,包括重置成本法和清算价值法。
第二类:相对价值法
主要采用乘数方法,较为简单,如p/e、p/b、p/s、peg及ev/ebitda评估法。
第三类:收益折现法
包括fcff、fcfe和eva折现等。针对不同类型的投资,选择的估值方法也不同。
众所周之,pe往往偏向于已形成一定规模和产生稳定现金流的成形企业(这一点与vc有所区分),同时pe投资期限较长,一般可达3年以上,流动性差。
此外,pe和vc另外一个区别就是多数pe往往不介入企业的控股权争夺,只是作为财务投资者介入,在此前提下,巴菲特的“现金为王”原则也就自然成为pe投资的一个重要原则。
在这个原则下,今天公司的股权价值就是股权资产的整个剩余使用寿命期间预期能够产生的并以适当的利率贴现的现金流入和流出。
公司自由现金流(fcff)折现法更适合pe行业在当前国内资本市场环境下的股权估值。
中国股权激励制度改革的大背景
equity incentive
为了尽可能排除中国创业者学习硅谷最新经验过程中产生的混淆和困扰,需要先介绍一下中国股权激励实践的大背景。
中国创业公司的股权激励制度很大程度上借鉴于美国,但又在很多政策和实务层面存在差异。
美国税法下将股票期权通常包括两种类型:
第一
激励型期权
这种期权面向员工,在满足持股期限(期权授予后满两年且行权后满一年)等限制性条件时,员工可以延迟纳税,行权时不缴纳个税(高收入员工存在一个替代性最低税问题,这里不深入讨论),转让股权时的收益按更优惠的资本利得而不是普通收入纳税;
第二
非法定期权
这种期权面向员工以及其他独立第三方,限制条件较前者更少。这种期权在行权时需要按照差额个人收益(股权取得价与当时的市场价之间的差额)缴纳个人所得税,尽管这时候股票可能还没出售套现,而且作为普通收入计税,后续增值在转让股权时按资本利得纳税。
投前估值vs投后估值
investment valuation vs investment valuation
在过去,vc通常都是以“投前估值”进行投资的。如果你在公司投前估值(比如800万)的基础上加上你将要融进来的资金(比如200万),你就会得到你的投后估值了。
投前估值(800万) +融资(200万) =投后估值(1000万)
也就是说现在投资人将会拥有你的公司的200万/1000万= 20%
这种方法一直沿用到大概2009年,因为此前的投资基本上都是来自一到两个投资人而已,且此前在初创企业早期的融资中通常还没有“可转换债券”的介入,同时也不像现在的一轮融资活动中动不动还会冒出20多个天使投资和6个种子投资出来。
所以投资交易中一般只会涉及一个vc或者两个vc,故当时对一个投资的描述经常使用的说法就是“在20美元的基础上再融资5美元”,事实上指的就是在2000万美元的“投前估值”的基础上再融资500万美元。
公司估值融资后我的股权怎样变化,如何计算?
案例
假设:我们现在暂时老板给每个合伙人10%股权+20k月薪,我们注册资金是300万。也就是小明现在是30万股。
如果半年后公司投后估值1亿,有a轮的投资2000万,占20%,那么小明的股权怎么变化?
公司估值在风险投资中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它决定了投资人的投资可获得的股权比例。
公司估值可分为投资前估值和投资后估值,二者的关系为:
投资后估值=投资前估值+投资额;
而投资人获得的公司股权比例=投资额÷投资后估值。
拿以上案例举例:
公司投资前估值8000万,投资2000万,则投资后的估值为1亿。
获得的股权比例为2000万÷1亿所得商,也就是20%。
公司估值以及投资人的投资额决定了投资人获得的股权比例。
但是公司估值是无法反映到工商登记层面的。
公司估值和投资额所决定的股权比例,要通过投资额相应部分进入公司注册资本的方式来得以体现。
根据上面的例子展开,投资2000万,投资后估值1亿,那么就获得20%的股权。
公司注册资本为300万,设2000万投资款进入注册资本的数额为x,那么x÷(x+300万)=20%,则x=75万
也就是说,2000万投资额,75万进入注册资本,注册资本成为375万,其余都进入资本公积。故你的股权在融资后变为8%,也就是你持有的那部分股份的估值是800万。
在这里,进一步将投资估值和同比稀释拆分做个简单理解:
1
1、首先要明确,估值分为前估值和投后估值;投前估值指的就是投资人进入前,企业或者投资机构给予企业的投资价值评估;而投后估值=投资前估值+投资额,而投资人获得的股权比例=投资额/投资后估值
3
2、同比稀释:
上述也说了,公司投资前估值8000万,投资2000万,则投资后的估值为1亿。获得的股权比例为:2000万/1亿则就是20%。
公司估值以及投资人的投资额,决定了投资人获得的股权比例。但是上面也说了,公司估值公司估值是无法反映到工商登记层面的。要通过投资额相应部分进入公司注册资本的方式来得以体现。
也就是说,2000万投资额,75万进入注册资本,注册资本成为了375万,其余的都进入资本公积了。
根据上述案例提到的问题,简单理解同比稀释的概念:
投资人占20%,个人股东股权占比打个8折——假设投前是10%,那么投后就是:8%;
同样的,投资人占30%,个人股东股权占比打个7折——假设投前是10%,那么投后就是:7%
想了解更多:来聚百洲咨询集团,提供股权激励、股权分配、并购等股权整体策划方案
【聚百洲咨询集团,提供股权激励、股权分配、并购等股权整体策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