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制造业企业与交通运输业、现代服务业业务往来频繁,经济关系密切。所以在2016年开始实施营改增初期,很多机械制造企业的关联行业为了避免重复征税的现象,开始走向了“小而为”、“大而全”的生产与发展运营模式,这样直接导致了制造业的税负增加,既然税负这么高,那要怎么办呢?当然是要进行税务筹划了,本文就从以下3方面给大家说一下制造企业税务筹划的总体思路,大家可以借鉴一下。
1、对进项税额的筹划
当前“营改增政策”的试点工作主要是指在国家指定规划地区针对不同的行业分别实施,而其中显著存在着的地区差异、行业差异以及时间差异等相关因素都会对试点行业企业的进项税额抵扣产生着较大的影响,从而直接决定着制造企业的总体纳税额度。
制造企业应当全面加强经营管理以及进一步强化与完善企业财务部门运作模式,在此基础上切实做好企业采购控制工作。在营改增”后,制造企业的关联行业应该缴纳的增值税 = 销项税 -进项税 ,所以,对于企业进项税的抵扣,企业必须能够采取合法的票据凭证,尤其是对于发展经营规模相对较大的生产制造企业,必须加强对采购环节的进项管理。通过这种合理有效的税务筹划,最大限度的为企业争取并获得进项税额抵扣额度,从而高效的为企业减轻了成本、提高了利润。在进项税额筹划过程中,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在核算环节一定要明确区分增值税可抵扣与不可抵扣进项税等相应项目,此举的目的就是加强对企业纳税风险的控制。
2、对供应商选择的筹划
对于制造行业而言,每一个企业从产品研发、生产制造、经营管理、销售服务等多个环节,每一个环节都有企业所需要的链条供应商,这就牵扯到企业对合理供应商税务筹划的问题。这些供应商为制造企业所能提供的原材料以及半成产品,它们都包含着增值税。因此,对于制造企业而言,可根据自身发展需求自主性地要求并合理选择提供增值税发票的供应商企业。
3、对纳税人身份的筹划
在行业内部进一步精简产业结构,其中包括产业结构内部各个运营环节的优化,以及运营流程的整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背景环境情下,缴纳增值税的纳税人分为一般纳税人及小规模纳税人,两者有着本质的不同,并且对税务筹划的影响也不尽相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其中关于“营改增”后增值税率改革的规定,一般纳税人所适用的税率分别为6%、11%、13%、17%等四种不同的税收分档,而对于小规模纳税人,其税收征收率为3%。与此同时,对于服务产业与工业分别降低销售额标准,商业为80万元,而工业为50万元。像一些生产、制造规模比较大型的国有企业、合资企业,以及中小型的制造企业,相关企业在进行税务方案机制筹划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并根据相关文件中的规定来进行。
上述小编只是大体给大家说了一下思路,至于具体的方法,因为每个公司的实际情况不同,解决的方案也不一样,所以如果你有这方面需求的话,不妨和鹏达详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