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管理现状:不改革十分危险!(附解决办法)

文/ 段卉(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
不少企业都有着很好的盈利模式转型的构想,很多也正在进行尝试与努力,但这些尝试与努力,最大的阻碍并不是市场或竞争,更多的是组织内部人与人之间的合作难度的加大。
令人吃惊的是,“人浮于事”、“平均主义”、“相互内耗”、“官官相护”等问题,认为在本企业“严重存在”的比例都超过了50%,有的甚至高达80%。
这种现象也让我得出了一个忧心的结论,那就是中国民营企业在最近几年利润下降的真相,可能更多是内因,而不是外患。
中国民营企业利润率下降
本质上是组织生态恶化
而不完全是产品利润率下降
企业目前最大的成本是管理成本,管理成本中70%以上是人与人之间的成本。
民营企业开始出现“国企病”:老板能人文化严重,管理粗放,高管职业化程度不高,导致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的合作成本越来越高。
具体说来,从调查的数据上看,民营主要存在“四大国企病”:
人浮于事:空谈的多,干事的少。
相互内耗:只有小我,没有大我。
欺上瞒下:当面一套,背后一套。
反应迟钝: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你还给为员工加固定工资吗?激励性薪酬如何设计?(干货,点击本行文字阅读)
中国改革开放30年,使一大批民营企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力军,但最近这些年,民营做大做强的制度环境与竞争环境是恶化而不是改善,最直接的现象就是行政管制与垄断限制阻碍了民营企业创新。
当然外因只是变化的诱因,真正的原因是民营企业内在盈利逻辑与组织机理。总结为三点:
第一,“机械式合作”导致管理成本加大。
中国民营企业大部分从事的是制造业,制造业本质上是一种“机械式合作”,也就是基于工艺与流程的流水线合作,这种合作在60,70后员工还问题不大,这一代就是在压迫与委曲求全中长大的,但到了80,90就出问题了,极致的如富士康就是例子。
更重要的是,当环境变化,需要企业从产品导向转向客户导向或服务导向时,或者企业规模大到一定程度时,“机械式合作模式”就完全陷入解体,必然导致企业对客户需求反应迟缓。
第二,“单边依赖”或“单边垄断”。
那些控制了重要资源的公司成员,会乐于让别人依赖自己,从而获得支配其他人的权力与社会地位。比如公司里面大量存在这样的现象:
下属对上级的单方依赖;
工厂对销售部的单方依赖;
业务部门对hr、财务的单方依赖;
公司员工对于老板的单方依赖;
供应商对企业采购员的单方依赖。
显然,“单边依赖”会摧毁规模效益,企业中单方依赖现象越多,企业的规模优势就越小,官僚主义、相互内耗、人浮于事越积越多。
第三,企业规模中存在的“南郭先生”现象。
组织规模几乎是与南郭先生的出现成正比的,公司越大,越有可能出现南郭先生。而民营企业管理的粗放,以及人治管理体制,更容易培养一批“马屁精”,而老板也乐于享受这种吹捧,长期下来,“欺上压下,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也就不奇怪了。
更要命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官本位文化”本来就是组织成长壮大的“大敌”。有权不用,过期作废。民企老板喜欢讲排场,讲面子的虚荣心,进一步把民营企业“组织生态”逼向死角。
所有这一切加起来,我们对中国民营企业的未来还有多少希望?我想我们只有一条路可走了,那就是重新高举改革的大旗。《人民日报》有一句话讲得好,“不改革,党危险”,我想,这句话同样适用于企业,不改革,企业危险!
真正对中小企业有价值的薪酬模式,必须做到四破(干货,请点击本行文字阅读)
竞争大、利润低!工资怎么发?
奖励怎么奖?绩效怎么管?
ksf:最先进的薪酬绩效模式,解决高人效低成本运行的问题,直接支持企业大增利润。让价值=价格,让机制说话,员工创造越多的价值,收入自动增加!
积分式:打造快乐文化,让员工为自己创造褔利、奖励。
ppv:量化薪酬、工作定价、多劳多得、提升人效!解决二线员工怎样发工资的问题!
小湿股:与干股比,它要员工掏钱;与实股比,它不占公司股权;与集资比,它的分配率是浮动的!解决员工关注利润共同经营企业的问题!
精兵简政;
致力于提前升人效;
想方设法让员工收入有所增加;
留住优秀、核心人才;
变革或增加激励分配模式;
向一切浪费开刀;
管控预算盯死利润目标;
关注企业生态环境、做到正能量。
盈利、持续盈利才是经营企业的终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