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2017年第45号公告:关于增值税发票管理若干事项的公告,推行商品和服务税收分类编码简称。
时隔不到一个月,国税局再发公告,关于推行商品和服务税收分类编码的答问。
税收分类编码是什么?竟然让国税局这么重视?!
国家税务总局在2016年编写了《商品和服务税收分类与编码(试行)》,并在增值税发票系统升级版中增加了编码相关功能。而商品和服务税收分类与编码是指在增值税发票升级版中, 纳税人开具发票时票面上的商品应与税务总局核定的税收编码进行关联,按分类编码上注明的税率和征收率开具发票。也能使税务机关统计、筛选、分析、比对数据等,最终目标是加强征收管理。
编码千千万万,如何选择正确的编码呢?
第一步要先确定所开发票的项目属于哪一个大类。
第二步是在所属大类中确定小类:①货物类②劳务类③销售服务类④无形资产类⑤不动产类⑥未发生销售行为的不征税项目。
第三步是增加商品税收分类编码,输入商品名称后,选择税收分类编码,可使用编码后的说明来选择与商品相近的编码,之后再确认商品税率、含税价标志、优惠政策等信息后,保存后编码就设置成功了。
重点来了:税收分类编码对企业有什么影响?
国家税务局为什么如此重视税收分类编码,这要从税收分类编码的作用说起。税收分类编码能够统一企业开票商品信息,为税务机关提供大数据分析来源,便于税务机关监管企业财务。
举个栗子:某公司销售平板电脑,在开具增值税发票时输入的商品名称为“平板电脑”,选择的商品和服务税收分类编码为“电子计算机”,则增值税发票票面上会显示并打印
“*电子计算机*平板电脑 ”。如果错误选择其他分类编码,例如错选了钢材的编码,发票票面上将会出现“ *钢材*平板电脑 ”的明显错误。
在税收分类编码的作用下,企业开票系统日渐规范,税务机关利用税收分类编码获取企业信息,建立大数据分析库,利于税务机关根据开票信息稽查企业的纳税情况,营造良好的税收环境。纳税申报的依据一部分来源于发票等财务凭证,另一方面依靠于做账与报表。
发票规范了,做账与报表也不能落后,管有方财税智能机器人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从源头上管理票据并跟进自动税务合规性核算,最大程度减少人工记账干预,自动生成各种报表,比如:资产负债表、个税申报表、增值税申报表……
让记账申报更规范,企业财务管理更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