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钢厂流传着这么一句话:炼钢先炼人。我们作为一名中钢人,从事炼钢行业,要想有所发展就必须要吃苦耐劳,团结合作的精神。社会见证着中钢一步步崛起,而在中钢鲜明的旗帜下,有数以万千的中钢人夜以继日的辛勤劳动和通力合作。在这漫长的岁月中,这种吃苦耐劳,团结合作的精神也成为中钢文化中最珍惜的一部分。
每年都要安排进行大检修是我们工作的一部分。一般大检修需要几个大班通力合作才能完成,而在检修过程中,中钢人的团结合作,艰苦奋斗精神犹如明珠般璀璨夺目。
检修一高线加热炉烟筒,即掏出烟筒里的铁渣这项工作由一高线调度张琴珠承包下来,这项工作难点在于温度高,时间短且没有良好的降温办法。把这样的工作难点实行承包制,最大的好处在于集中优势尽力打攻坚战,效果明显用时较短。当然这样带头者的领导能力要有一定要求。
在接到命令,召集人手后,张调度首先做了战前工作分工和动员。针对其温度高,劳动强度大,时间紧等特点,张调度把人员按两人一组分成十组,每组工作十分钟装满两个桶,然后轮流下一组实行车轮战术。安排行车一把,指挥员一位,倒渣两位,桶三个,轮流换人,轮流换桶。另外发放浸过水的劳保用品,掏完一次领饮料一瓶休息待命。最后张调度强调:我都帮大家请示好的,掏完渣就可以下班回家了。接到这样的命令,每个人都穿戴整齐,踊跃欲试。
加热炉的烟筒好像一辆公交车大小,在底面有约半米厚的铁渣。虽然已经过通风处理,但里面依然热浪袭人。站到铁渣上,迎面吹来的风迅速将衣服烧的滚烫,张嘴口也感觉肺部无力呼吸,厚厚的胶底鞋过两分钟便烫的脚心无法着地,腿上的皮肤渐渐开始如撕裂般的疼痛。十分钟的时间装满两只铁桶,脑子里已经容不下别的想法。挥舞着的铁锹就好像掂着烫手的红薯,只能巧妙地用指尖使劲将铁渣抛出筒里,心里只剩下一个信念装满装满两个桶快点逃出这里。
在经过第一次的不适应后,掏渣的速度明显加快,大家都知道里面滋味不好受,自己休息好之后便主动排上队等着接替下一组。到了中午吃饭时间很多人都不去吃饭,因为怕吃过饭后体力下降,当然也有吃不下饭的。许多领导也一直陪在旁边,小之的又是搬冷饮,又是端凉水。在齐心协力地掏了八小时后,终于完成了这项工作。下班的路上大家都挺开心的,既有艰苦奋斗完成任务的骄傲,也有一位90后感慨道生活真美好,我们要用心珍惜。
这只是这次检修的一个小段落,只是我们中钢工作的一小部分,只是中钢发展的一个小脚印,但这是用辛勤的汗水和团结合作的努力浇灌而成的。这些吃苦耐劳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也浇灌成中钢的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炼钢先炼人,读中钢文化,从读中钢人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