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百家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题记:
开篇,就很想写下这家令人震惊的店的名字。犹豫再三,鼓足勇气打出来之后,却仿佛闻到了臭鸡蛋烂菜叶大板砖的气息。
在一旁吃福安大葡萄的李麻花说了一句:“你是不是想大家中秋节都过得不安生?”
nononono.....
村姑陈终究不想做唐吉诃德,也没有那么雄壮的肱二头肌。
所以,还是学老曹,把真事隐去,让贾府来出场。
甄士隐,贾雨村。
《1》
l君提着他在第二家店买的茶饼,去了第三家店。
这第三家品牌店,也是一家一线大牌。
跟本系列开篇l君去的第一家店,是可以掰一掰手腕的。
算做是一时瑜亮的两个品牌吧。
他之所以选择最后才去这家店,是因为前两家品牌的茶,他没喝过。而第三家,喝过了,说实话感觉并不好。
曾经喝过朋友送来的这个品牌所出的茶,白牡丹,11年陈的,感觉很臭,有渥堆发酵的嫌疑。
所以把它放到最后,说明他在在心理上其实是有一些抗拒感的。
进去的时候,这家店比之前两家,人气旺了不少。
大厅里有三张桌子,都坐着男客人,在慢条斯礼地喝着茶,玩着手机,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天。
l君走进去,一个男店员站了起来,瘦高个,穿着制服。
l君没开口,只是站在门口看摆放着的月饼茶礼盒。想看看这位店员怎么对待他。
心里猜想着,会不会看他不买茶,就立刻扫地出门?
《2》
没想到这位店员彬彬有礼地笑着走过来,并且不是空手。
他用一个托盘,托着一杯茶水,颇有点五星级酒店服务员的范儿。
l君笑着接过茶,礼貌道谢,原先心里存的那一点结,稍稍消弥了一点。
当店员听说他想了解一下白茶的时候,招呼他说,那您这边坐下喝。
(注:当时是把他引到了另外一张桌子,不与前面那一桌客人在一起,而是分开坐的。在大堂的另一隅。)
l君坐下之后,男店员拿了一本企业宣传的dm杂志给他看,自己去打水去了。
等到他拿着烧好的水回来的时候,另一只手里拿着一个白瓷盖碗,里面是小半碗白毫银针。
l君瞬间以为自己眼茶,呐哩?怎么是白毫银针?品牌店常规招待客人,尤其是第一次见面的客人,不都是用的“老寿眉”吗?白毫银针可是招呼vip级客人的规格!!
担心店员拿错了茶,l君小心地指着盖碗问:“这是白茶吗?”
店员坦然地笑着说,这是白毫银针,最贵的白茶。一斤要3千多。
l君大奇,用银针招待客人,这可不像普通茶叶店的风格!于是他问:“你们都是用这么贵的茶招呼客人吗?”
店员笑着说,是的,老板说,要舍得给客人喝好茶。
听完这句话,l君心里对这个品牌的成见,又减了一分。
(画外音:)
(李麻花:一泡银针就收买了你,眼皮子浅!)
(l君:不要以为你是我堂姐,就可以随便侮辱我的智商!!!)
(李麻花:你的智商在哪里?我怎么找不到?!)
(l君悲怆:上天,请赐块豆腐,让我撞死。)
《3》
在白毫银针茶汤还没喝到嘴里之前,l君还在小人之心地猜想,嗯,肯定是一泡过期的,变质的,没存好的,低海拔的银针给我喝。
然而,他又啪啪打脸了。
那泡银针,跟他平时在村姑陈家喝到的高山银针比起来,除了做得没那么干,香气稍有点酵味之外,没有别的差别。
无论是毫香,还是鲜爽度,包括轻柔感,稠度,都相差无几。
l君彻底服气了。
他后来说,这家品牌,从外围获得的印象,其实不太好。
但真正走近,从待人接物,一个个细节来看,老板是很用心在做这家企业。
不仅抓做茶的质量,也在抓终端销售。
尝过了茶,l君接着跟店员聊天。
先说这白毫银针香气像铁观音,清香型的。结果这个店员就跟他聊了5分钟的铁观音。
其间他有不同的意见,这个店员没有盲从,没有因为他是顾客就违心认可他的观点,而是用一种大家都可以接受的语气和方式,陈述他的观点。
这种能力大概是天生的吧,l君要是遇上和自己意见相左的聊天对象,要么打一架,要么拉椅子走人,从来没想象过还可以心平气和地沟通完,再继续坐着喝茶。
于是l君问,你这种谈话技巧,是谁教的?
店员笑着说,我们有严格的考试,入职之前要先考,还要培训,3个月转正的时候再考一次。
不固定考什么,有时候是泡茶,有时候是理论知识 ,有时候是谈话技巧,有时候是茶学知识 。
我们不仅要学习白茶的知识,还要学习其它茶类的知识,老板说,要是客人喜欢聊其它的茶,你又不懂,坐在那里岂不是很尴尬?所以我们都要学一些。
《4》
正说着,突然在杂志上翻到他们老板参加一个综艺节目的照片,很浓眉大眼的一位大叔。
l君指着杂志上的男人,问店员,这是你们老板吧?
店员一看,马上眉花眼笑,是的,我们老板是个很有意思的人。他经常跟我们说,泡茶就要让客人开心,不要让人感觉很沉闷,很无趣。
于是跟他聊起他们的老板,他说了许多老板当初创业的事,还有平时的一些琐事,都是在新闻报道里看不到的另一面。
他说,他们老板做慈善,他们老板用顽童的心做茶,他们老板.......
从头到尾,一提到老板,这个小伙子言笑晏晏,如果是个女生,l君几乎以为她说的是自己的情人。
眼睛里盖不住的在向外冒桃心。
一脸痴迷祟拜之情。
l君再次注目杂志上那位浓眉大眼的大叔,这样一个成功人士,果真是有魅力的吧,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哪家店的店员,如此毫不掩饰地对自己的老板表达出这样深的爱戴之情。
在这个店员的心里,老板不是老板,是一位教给他茶知识,教他销售技巧,教他语言艺术,给他发工资,带他启蒙人生的好大哥。
而普通如他,愿意为自己的偶像,努力做好日常工作中的每一件小事。
《5》
最终l君并没有买茶。
我们惊讶地问,“你喝了人家的白毫银针,居然没买茶?还可以全身而退?”
l君说,是啊。从头到尾,店员脸上的笑容并未减少半分。
他热情邀请l君明天再来喝,有朋友也可以带过来喝。如果买了茶,还可以寄放在店里,随喝随取。
从头到尾,没有表现出半分的势利眼,半分的不耐烦,半分的不情愿。
就像一个熟识许久的朋友,在话别。
那种“我不是想卖茶给你,我只是想跟你交朋友,只是想给你提供一个免费喝茶的高档环境”的观念,在他的肢体语言,在他的言谈里,润物细无声地传递给了顾客。
l君说,从此对这个品牌改观。
只因为一个普通的店员。
《6》
只见一斑,可窥全豹。
听完l君的描述,我们也对这个品牌有了新的认识。
茶好不好,是另外一回事。
一个店员,不靠自己的色相(男店员怎么可能对男顾客放电?),单凭言谈举止,就俘获顾客的尊重,这不是普通的能力。
这是个人先天的素质,加上后天企业的培养,综合作用的结果。
能培训出这样的店员,这个企业不容小觑。
能注重终端店员综合素质的培训和培养,这样的企业比之普通企业,可以走得远一些,再远一些。
就目前的品牌价值而言,第一家要稍胜第三家。就总体产品品质而言,第一家也要稍胜第三家一些。
但第一家店员的表现,真的是令人乏善可陈,啼笑皆非。
而第三家店员,却可以在无意间,圈粉无数。
做为普通顾客,可能喝不懂茶的好坏,但这丝毫不影响他们对终端店员态度和素质的评价。
换句话说,茶好不好,先不论,服务态度怎么样,是人都能分得清。
客人花钱,图的就是一个爽。
有很多时候,人家不买你的茶,不是因为你茶不好,是因为你太不会说话!
《7》
l君无意间进的三家店,讲的这三个故事,给了村姑陈极大的启发。
正如l君所说,普通消费者是没办法用学术的方式,去清晰地分辨谁家的茶好一点,谁家的茶次一点。
但他们却能清楚地分清,自己获得的招待,是真诚,还是敷衍,是热络,还是功利。
而这些待遇会产生观感,从而形成喜欢或者不喜欢的判断,再传递给大脑,让大脑做出买,或者不买的决策。
由于l君只是走马观花的一逛,对于三家品牌的产品线并未完全了解,也没有认真地喝过各家具有代表性的茶,所以,要说三家品牌谁的茶好,谁的茶不好,这是无法判断的。
就算判断了,也不准确, 不客观,不能作为定性的依据。
但是,从他的经历,可以对三家品牌的企业文化,终端零售店员管理以及培训,有一个大致的认识。
企业文化,才是企业立足的根本。茶再好,也要人推。
终端店员没选择好,没管理好,没培训好,只会给好茶减分。
而培训出优秀的终端店员,即使茶稍微欠一些,也能弥补和加分。
顾客其实不在意这差的一分两分,在意的是自己付出金钱之后,获得了怎样的消费体验。
得终端者得天下。
当下的白茶界,蒙昧初开,群雄逐鹿,大量空白市场正等待挖掘。
唯有精耕细作好终端者,方能在这烽烟四起时,如黑马般脱颖而出,裂土封王。
(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实属巧合。)
欢迎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或者直接手机端点击下方的“了解更多”!
版权声明:本文归小陈茶事村姑陈(lanxiaoping1988)原创撰写,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