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手机面板厂商正在崛起,但离赚大钱还很远

近日,《日本经济新闻》对中国智能手机面板厂商的发展进行了专题分析,就中国在手机面板上力量的壮大向日本业界提出了警惕,毕竟过去很多年时间里,手机面板一直由日本和韩国联手垄断,一旦中国厂商打破了这种垄断状态,对日韩厂商来说是巨大利益的流失。
毫无疑问,随着政府有意识、有计划地对半导体产业进行引导和巨额资金支持,中国厂商在该领域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在过去不到两年时间里,国内已经建起了不少于8家手机面板制造工厂,而这个趋势仍在继续。
在世界范围内,中国制造的面板也逐步形成了影响力,如,业界就多次传出苹果公司计划采用京东方的面板去替代三星的产品用于苹果产品上,虽然大部分消息真伪难辨,后续也没有实际的进展,但中国厂商的影响力在加强是不争的事实。
而另一方面,中国制造面板的产量也在逐步提升。对于一个产业而言,产量是一个关键的指标,这代表了这个产业的稳定生产能力,代表了产业的成熟度。全世界没有一个整机厂商愿意采用一款无法量产的产品,哪怕它的创新性有多强、技术创新有多厉害。
(说句题外话,今天传出消息,verizon和at&t宣布即将运营发售red全息手机hydrogen one,这证明这款酷炫的手机可能很快进入到普通消费者到选购目录中,但我依然不看好hydrogen one能大卖,高达1500美元的价格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我不看好这块具备“全息”功能的屏幕能够顺利大规模量产。)
以上种种信息都在说明中国手机面板产业正在蓬勃发展,正在追赶日韩。但是,另外一个事实是,在技术先进性方面,我们还落后太多,我们的产品更多的还是定位中低端产品,高端产品还是无法染指。
这个局面是由长年累月的历史原因造成的,非一朝一夕能够解决,长期以来日韩欧美对中国的尖端科技封锁,导致中国很多科技产业链其实跟国际产业链是脱节的,无法共享国际先进技术发展的红利,每往前走一步都只能靠自己,走到这一步已经非常不容易。
我们能走到这一步,主要有两方面的因素,一是我们国内的市场足够大,国内厂商也足够多,国内厂商占有的份额足以养活整个产业链,这给国内面板厂商一个逐步成长的机会,这是正面的影响因素;另一方面则相对消极,国内面板厂商之所以能抢到一定的份额,可能更多的是因为日韩厂商的“无暇顾及、主动放弃”,因为日韩厂商手握尖端技术,与其在红海中与中国厂商争夺低端市场,不与把更多精力放在高端市场,高端市场几乎没有对手,完全掌控定价权。如三星卖一个iphone x的面板就能赚80美元,而一个普通的低端面板的价格才是十几美元。
所以,虽然我们是抢到了一些市场份额,但这是一个遵循“二八原则”的市场,前面百分之二十的市场将产生百分之八十的利润,而后面百分之八十的市场只能产生百分之二十的利润,而我们抢到的只是“后面百分之八十”中的一部分。
所以,我们的手机面板厂商确实正在崛起,速度很快,但离赚大钱还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