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公司不要你,你不能不要你自己!

35岁,似乎有点尴尬的年纪。对于职场很多人觉得这已经是“大龄”,似乎成了人生的一个“终点”,在想找工作或者在想去打拼已经成为了一种沉重的负担!
特别是职场中每年那新鲜血液的注入,一代新人换旧人的环境下,“对不起,我们公司不招35岁的人”,的确成为了很多用人单位将你拒之门外的最佳借口。别怪谁,也别去埋怨,社会就是这么残酷,没有什么逆风而行,也不见得向阳而生,无情冷酷的世界里,鸡汤还是少来。
人到中年再去找工作,要么你真有两把刷子,不然很多公司单位都不受待见,而且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信息上明确标注年龄在35岁以下。
我真的很能理解他们的这种做法,毕竟单纯从精力和体力上来说,中年人的确不如二十多岁的小伙子,并且还经历过风霜雨打,没有萎靡不振已经算不错了,那还比得过烈日当空。
而且有了家庭的束缚,也不可能把全身心的精力都灌注与工作中,总有那份羁绊让你不得不去考虑,不管是接孩子放学,还是为家务事所劳,这应有的责任和负担的确会对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这不是借口,只是事实而已。
而那些刚毕业或者刚工作的年轻人,则可以为了心中的梦想,不眠不休,欲与天公试比高,这可不是一个35岁左右的人能相比的。
还有就是潜力,或者可发展情景。很多公司宁愿给新人涨1000,也不愿意给老员工涨500,因为新人可发掘,潜力无限,老员工多半是靠经验,自身价值提升不大了。
最后应该就是掌控力了,新人自然比较好控制,老人因为经历的多了,你所谓的理想画大饼已经没用了,说的再多也没有实际来的有效果,很难再给他们树立啥热血拼搏的那一套理念了。更有可能将这些所谓的“经验”带给新人,造成更加负面的情绪。所以,中年人找工作,的确是蛮尴尬的。
但是中年职场人,也有自己最大的优势:经验,人脉,资源!
可往往问题纠结就在于此,他们很多都只有一两年的工作经验,然后用这经验干了十多年工作,成长的空间微乎其微,所以导致人脉资源也是少的可怜。
不能说中年人就真的干啥啥不行,就真的被社会淘汰了,我始终坚信,淘汰自己的永远是自己,你过时不不过时,或者有没有价值,和你年纪没有一点关系。
不管是35岁,还是45岁,或者55岁,在面临中年危机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有危机意识和未雨绸缪的打算。
别混日子,学一技之长才能受用无穷!
年轻时候混,因为有资本,无所谓,但是随着年龄增大,你扣心自问,自己还有啥可混的资本,真的等到被扫地出门,才发现自己啥也不会,难道就等着上街要饭,还是从头开始?
与其如此,不如早些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经营自己的人脉,有必要拥有一个特长,不管日后变化如何,总不至于真的两手空空。
多读书,少喝鸡汤,实用的书多看!
读书,读好书,相信大家都知道。读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管什么阶段,保持阅读都是必须的。
励志鸡汤文,不是不能看,而是要少看。鸡汤喝多了,身体消化不良。别人的成功,不值得你借鉴学习,时代不同,境遇不同,能力不同等等因素,你再有代入感也要谨言慎行。
专业的书多看,起码你能提升自己的能力,而不是夸夸其谈,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实践才是王道。
多锻炼,不为体型,只为健康!
健身现在仿佛成为了一种炫耀的资本,反而偏离了健康的本质。多锻炼身体,增强身体抵抗力,少生病,或者预防生病,这才是重点,而不是各种秀身材,那只是附带的效果。
而且多运动,少生病,也是为了省钱,少去几次医院不好吗?
多挣钱,积累资金,以备不时之需!
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生活,谁都想,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任何时候都要给自己留一条后路,风平浪静自然好,暴风骤雨也不能自乱阵脚。
合理的规划自己的金钱,既不要过的抠门到家,也不要大手大脚,该花的不要犹豫,不该花的就尽量减少开支。年轻的时候功利一点,我觉得很正常,没啥不好的,毕竟没有个有钱的爹,凡事靠自己,为自己着想没有错对吧。
所以如果一家公司,你既学不到东西,又挣不到多少钱,也得不到多大的资源、人脉,那你就别过于留恋,果断选择离开。别浪费你的时间和精力,真的,如果只求温饱,那就是捡垃圾都不会饿着!
不要偷懒,也不要故步自封,心态很重要,35而已,不是人生的终点,只是开始而已!
努力白费不白费不好说,反正自己的生活自己过,你愿意过什么样的生活都取决于自己,希望大家人到中年,我们可以控制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