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咨询公司最新报告,几张图让你看懂互联网未来格局

来源: 艾瑞咨询(iresearch-)
近日,艾瑞咨询发布《互联网全行业洞察及趋势报告》,本文精选了报告第三部分“化雨春风:数字化颠覆重构生活”中对于社交这一热门领域的深度解说,与您分享。
报告的题旨、目录,附于节选文末,报告全文ppt,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获得。
化雨春风
数字化颠覆重构生活
◆ 社 交 ◆
▲潮起潮落:中国社交网络的变迁史
十几年来明星产品不断交替,危机感时刻都在
自上个世纪末,猫扑、天涯社区等论坛出现开始,社交网络经历了近二十年的发展,从最初的以展现信息、发布信息为主,正在向着移动化、多元化、兴趣化不断发展。社交产品你来我往,不断更迭,但社交的本质需求却不曾改变。未来,移动社交将继续占领主导地位,社交网站将呈现衰退的局势,同时,2015-2016年移动社交的格局也基本出现,未来的增长点或将出现在垂直市场或新科技下的新兴市场。
▲活学活用:站在巨人肩上的中国社交
从苦苦追赶的两年滞后期到自主创造的脑洞大开
根据中外社交网络发展阶段的总结可知,总体来看,西方国家的社交网络形态始终引领着整体社交网络的发展。2002-2004、2008-2012年是以美国为中心的西方社交网络最为重要的成长阶段。以主流社交网络如facebook、twitter、whatsapp、instagram、snapchat及pinterest等产品为主要标志,并且高速发展期一般出现在新一批社交产品集中推出后的2-4年。
与海外相比,中国社交网络的发展高峰一般在西方社交网络发展高峰的之后1-2年出现,但自2012年后,海外社交网络的格局基本形成,很少再出现新的明星产品,而国内的移动社交产品则继续呈现垂直化、多样化发展,并且产品形态也从最初以借鉴西方产品再进行本土化微创新为主逐渐向自主研发与发现创意的方向改进,整体呈现出更大的发展潜力。
▲看穿结构:体量扩张,内部深耕
梭型结构vs三角结构:整体格局稳定但内部结构差异较大
从移动社交应用的数量上来看,海外市场呈现梭型结构,头部与尾部的应用较少,腰部应用类型丰富且体量较大;中国市场则呈现三角结构,长尾市场的应用数量占比庞大。从用户角度来看,国内外市场中头部应用基本均占据市场较大份额,用户更加活跃,而与中国相比,海外市场头部应用的用户集中度更高。
▲聚焦市场:当前平台话语权最大
以社交关系为依托,内容方正在不断崛起
由于移动社交的强情感联结性,相比于其他产业而言,中国移动社交产业链中,内容、平台与用户三者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1)社交平台是用户之间产生内容与社交关系的主要阵地,群组间的互动交流,朋友动态的展现、社交玩法的交互等均需要社交平台的支撑,从目前产业链特征来看,平台的话语权更大,对于内容的选择具有主动性;2)用户是平台发展的必要条件,拥有忠诚且活跃的用户是所有社交平台进行更多拓展的根本动力和基础;3)内容是社交平台体现价值的主要表现形式,社交平台的用户价值与商业价值都能够通过内容的质量来体现,用户在产生内容的同时,也会因为优质的内容而获得精神的满足和实际需求的满足,是社交平台有效运营的主要手段。艾瑞分析认为,当前移动社交在产业内部形成了较为稳定的三角结构,但内容方的议价能力在不断增强。
▲社交黑镜:戴好面具才能一起造作
社交网络释放天性,也创造自我
2016年中国移动社交用户非常依赖于使用社交应用,每天3次以上的使用频率是常态。
对于移动社交用户而言,在网络中呈现不同的自己是一种天性,隔着手机似乎才能表达更好的更真实的自己。
虽然社交好友很多,但真正的朋友还是要经过选择,毕竟移动社交不是真实生活。
▲价值连城:新社交凭什么吸金?
数据和关系是移动社交的价值核心
移动社交产业链主要由上游合作方、内容生产方、移动社交平台与用户四个主要环节组成。这四个环节价值的流动以移动社交平台获得的收入为主要表现。在此过程中,用户使用移动社交平台而产生大量行为及偏好数据标签,同时形成了在此平台上的社交关系与情感联结。两者的结合使整个价值链不断优化,上游合作方因平台用户大数据的应用而更精准的触达用户并形成互动,用户因为较为稳定的社交关系而对平台的依赖度加深;同时,平台中的pgc(内容生产方)与ugc在互动中不断被丰富和创新,从而获得更多关注,也给上游合作方带来更好的收益,使其与用户之间的关系更紧密。
▲未来蓝海:新产业形态带来想象空间
“一线多面” 新产业形态将催生新兴市场需求
当前中国移动社交行业的格局逐渐清晰,综合型的移动社交平台已被大型互联网公司旗下产品或个别独立社交产品所占据,明星应用与长尾应用间的梯队划分较为明显。新晋移动社交产品希望从综合型平台分得蛋糕的希望较小。在当前的垂直领域中,各领域的明星产品正在不断涌现,几家top产品厮杀正酣,新晋玩家面临着多方压力。
艾瑞分析认为,移动社交行业虽看上去红海一片,但仍有更加垂直和个性化的社交需求未被挖掘和满足,以95后为主的移动社交新生代用户愿意尝试的好奇心给新兴产品的玩法试错留有空间,同时,随着未来新产业链不断孕育成熟,也将催生新的蓝海。
《互联网全行业洞察及趋势报告》
◆ 报告说明 ◆
基于艾瑞大数据研究方法整理得出的趋势报告,观察互联网的角色变迁、互联网对信息、交易、服务的影响、以及新科技带来的行业裂变。报告内容涵盖社交、视频、广告、金融、电商、o2o、文娱游戏、云计算及人工智能等垂直领域的总结,并对人工智能在行业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大胆的想象。
我们希望通过这份报告,精准地把脉互联网行业的趋势和动态,帮助大家看到更多互联网行业的真相,从而及时调整航向,取得创新和进步。
◆ 完整目录 ◆
1. 近水楼台:互联网发展红利假说
1.1 用户规模:六个国家互联网用户过亿
1.2 用户增长:全球趋缓,中国降温
1.3 活力市场:印度、东南亚、墨西哥
1.4 数字化规模:中美孤独领跑
1.5 互联网企业打法:中美发展路径迥异
1.6 世界两极:破除对方市场壁垒的试探
2. 一蓑烟雨:周期演进与时代变迁
2.1 从羸弱到健壮:中国互联网的面貌可谓翻天覆地
2.2 市场复盘:不可小觑的曲线周期规律
2.3 乘势而起:中国互联网企业风口独舞
2.4 中国网民结构变迁:他们都老了吧,他们在哪里啊
2.5 文化再造:互联网文化成为独特风景
2.6 草木萌动:公民权利意识在网络中觉醒
2.7 新锐中产:伴随互联网成长的一代
2.8 智识崛起:优质知识产出在讨论平台上闪光
2.9 存量改革:媒体变现之争即注意力之争
2.10 从被动到主动:互联网角色的变迁
2.11 资本逐利加剧,产品商业化加速
3. 化雨春风:数字化颠覆重构生活
3.1 信息:互联网消弭人机边界,丰富互动维度
3.2 交易:互联网缩短人与商品之间的距离
3.3 服务:科技进步满足需求的极大释放
3.4 云计算与ai:数字化颠覆的底层支撑
4. 观往知来:有关趋势走向的预测
4.1 未来金融:金融的终极状态是“无金融”社会
4.2 智慧物流:无人机――“会飞的空中快递员”
4.3 智能营销:更懂得用户需求,高效助力决策
4.4 ai在医疗:实现高效诊断与难点突破
编辑:薛静
l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报告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