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税新政策:金融机构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免税政策将再扩大

税收福利来了
8月30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将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贷款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税单户授信额度上限,由此前已确定的500万元进一步提高到1000万元,政策执行时间为今年9月1日至2020年底。
享受政策需谨慎
1.小微企业认定需准确
借款人是否属于小微企业,这是金融机构享受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免税政策的前提条件,这就要求金融机构在享受免税政策前对企业的规模进行明确地认定,一般情况下认定标准应该是工信部下发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
2.认定时点需注意
虽然目前总局尚未下发具体文件,但是根据此前的《关于支持小微企业融资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17〕77号)相关规定推测,资产总额和从业人员等指标应仍以贷款发放时的实际状态确定。
3.小微企业认定依据应充足并留存
放管服以来,享受类似的税收优惠政策一般只需要在申报系统中进行报备就可以了,但是考虑到可能发生的涉税风险,金融机构应依据充足的证据来认定企业规模,如从业人数指标可以在法律框架内通过要求借款人提供工资表、个人所得税申报表、社保申报表等资料进行判断。相关认定依据应形成档案资料留存备查。
税收优惠不是对信贷风险的背书
金融机构在享受优惠政策的同时不能忽略了这些贷款本身的风险,响应国家政策应建立在自身持续经营的前提下,不能因为有优惠就忽略了信贷风险管控,优惠政策是国家给的,信贷风险是金融机构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