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规范教育培训市场秩序正在进行中,从事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开展学科类和学科延伸类培训的502家“无证无照”教育培训机构已进入逐步关停阶段。
上海市教育、市工商主管部门会同市民政局、市人社局等对全市教育培训市场进行排摸调查发现,上海目前各类教育培训机构有近7000家,其中“有证有照”的约占四分之一,“有照无教育培训资质”的体量最大,“无证无照”的有1300余家(其中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开展学科类和学科延伸类培训的500余家)。
1、针对教育培训市场现状,各区相关部门已陆续出台举措
闵行区教育、工商等部门率先摸清区域内教育培训机构情况,对有资质的培训机构,重点督促其严格按照审批内容进行规范办学,纠正招生宣传中涉及“幼升小”“小升初”等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不当宣传;对违反有关法律和规定,经劝阻和处罚仍然非法办学的,由街镇、市场监管、教育、民政、公安、消防、税务等部门联合执法,采取强制措施坚决予以取缔。
全市各区的工商、教育等行政部门共同印发行政指导书,对区域内有照无资质的培训机构进行规范和整治,要求:
1 不再招收新生,逐步减小办学规模;
2 自行撤除教育培训相关广告;
3 继续按照已有服务合同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不再对现有学员续班续费;
4 在继续完成对现有学员培训的过程中,从教育教学内容、从业人员资格、办学场所安全等方面予以规范。
“无证无照”教育培训机构被关停取缔,那么已经报名的学生怎么办?
为维护学生和家长利益,有关部门要求稳妥处置,如果无法安排有资质的教育培训机构接管完成后续培训课程,该退费的就要退费。杨浦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已经做好预案,发挥行业协会的积极作用,稳妥推进相关工作。
下一步,上海还将从完善教育培训市场法律法规,加强教育培训机构准入、审批和监管,制订培训机构从业人员资质标准等方面着手,对开办条件、师资、场地、教材以及广告宣传等作出规定,增加管理力量,将教育培训执法纳入各区市场监管体系,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引导教育培训市场规范有序、健康良性发展。
2、挂靠合并还是退出,中小机构的出路在哪?
转正的成本高昂,办证的大门似已暂时关闭。中小机构的出路在哪?
静安区的王校长早在数月前便已被小区居委登记,无证无照的他已被勒令停止营业,他有自己的打算,要么补个营业执照,暂时缓缓,要么换个场地,转入地下办学,要不然将学员转入自己合伙的另一家培训机构,最不济,把机构关掉,反正刚办不久,学员数量有限。
一些有一定规模的培训机构则选择合并。不过一些校长担心,合并后校长的权益和角色怎么决定,一旦学生被稀释之后,校长又将何去何从,所以要充分考量一下意向机构的校长人品,办学能力及机构各方面发展的情况。
寻找一些有资质的教培机构做挂靠。也是很多校长的选择,经营绘本班的刘校长说,早前就有一些机构在群内寻找有意挂靠的培训机构,上海一家提供挂靠服务的教育培训机构,经营范围包括培训青少年英语、国画技法,思维训练、阅读与写作、金融证券等。
其项目负责人表示,只要场地面积达到要求,教师资格证齐全,消防材料完备,可以让做文化辅导课的机构挂靠,并帮助他们在当地教育局备案,两个月可以搞定,但要按营业额的百分之三十收取挂靠费。
对方表示,上海本土的一家著名教培机构去年就曾挂靠在他们名下经营,近来寻找挂靠合作的机构较多,他们也需要对挂靠机构进行评估。
闵行区一家证照齐全,有八百学员规模的艺术类培训机构称,挂靠涉及到品牌信誉问题,一旦挂靠来的机构改换门庭或者教学质量不佳,恐对品牌造成影响。她们评判挂靠合作的机构标准是要有一定规模,校长人品好,要具备足够能力且教育理念相符。
不管怎样,王校长走正规化的想法已经萌生,他也不再为随时而来的清查整顿而焦虑失眠,刘校长则通过他广泛的人脉资源寻找到一块合适的场地,起码这段时间不会有什么大碍,但证件材料也要抓紧准备,他认为办证的标准有可能会放宽,“当一个政策有90%的人觉得适应不了,这个政策就到了应该改的时候”。
但不少校长认为,政府早已下决心清理一批规范一批,行业的集中度将会提高,至于取缔的小机构生源将分流至何处,是私人作坊或者大学生家教,还是更大的机构?或许学生只是换了个地方而机构只是藏得更隐蔽了也未可知,无论如何,这次整顿将注定抬高各机构规范经营的成本。